-
公开(公告)号:CN104617180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21262.0
申请日:2015-01-16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H01L31/102 , H01L31/0352 , H01L31/02 , H01L31/0296 , H01L31/028 , H01L31/18
CPC分类号: Y02P70/521 , H01L31/1055 , H01L31/0264 , H01L31/03527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氮化硼/氧化锌紫外探测器,该紫外探测器自下而上依次有背面电极、氧化锌层、氮化硼层、石墨烯层和正面电极。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先在洁净的氧化锌一面制作背面电极;再将氮化硼转移至洁净的氧化锌另一面上;然后将石墨烯转移到氮化硼上;最后在石墨烯上制作正面电极,获得石墨烯/氮化硼/氧化锌紫外探测器。本发明的石墨烯/氮化硼/氧化锌紫外探测器利用石墨烯材料的高透光性、高导电性六方氮化硼优异的绝缘性和透光度,并结合氧化锌优异的紫外探测性质,制作出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响应度高的紫外探测器。
-
公开(公告)号:CN104617175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21261.6
申请日:2015-01-16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H01L31/075 , H01L31/20
CPC分类号: Y02E10/50 , Y02P70/521 , H01L31/075 , H01L31/028 , H01L31/2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非晶硅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池自下而上依次有衬底、导电镀膜层、n型非晶硅薄膜层、i型非晶硅薄膜层及石墨烯层,所述的太阳电池还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设置在导电镀膜层上,第二电极设置在石墨烯层上。其制备方法如下:先在衬底上沉积导电镀膜层,再沉积n型非晶硅薄膜层,再沉积i型非晶硅薄膜层;然后将石墨烯转移至非晶硅层上;最后在石墨烯层及导电镀膜层上分别制作电极,获得太阳电池。本发明在低成本及简单工艺的基础上可获得转化效率高的新型太阳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4617090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23523.2
申请日:2015-01-16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基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自下而上依次有PVDF压电薄膜、第一石墨烯层、氮化硼层和第二石墨烯层,还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制备方法步骤为:先转移石墨烯到PVDF压电薄膜上;然后转移氮化硼到该石墨烯层上;再在氮化硼上转移石墨烯;最后在上下两层石墨烯上制作电极。本发明的压力传感器利用石墨烯材料的高透光性及高导电性,并结合PVDF压电薄膜的压电性质,不需要外加电源便可工作,可以通过电压或者电流检测压力;同时可以做到超薄和半透明,同时也易于集成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57678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827634.4
申请日:2014-12-29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H01L31/0352 , H01L31/18
CPC分类号: Y02P70/521 , H01L31/0352 , H01L31/0328 , H01L31/1804 , H01L31/18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场调控的石墨烯/砷化镓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石墨烯/砷化镓太阳电池自下而上依次有背面电极、砷化镓层、石墨烯层、绝缘介质层和栅极,该太阳电池还设有正面电极,所述正面电极设置在石墨烯层上。其制备方法如下:先在砷化镓片一面制作背面电极;清洗后将石墨烯转移至砷化镓片另一面上;在石墨烯上制作正面电极;再在石墨烯上制作绝缘介质层;最后在绝缘介质层上制作栅极,获得太阳电池。本发明的电场调控的石墨烯/砷化镓太阳电池可以通过外加电场调控石墨烯的掺杂状态,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石墨烯/砷化镓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207451B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310075746.4
申请日:2013-03-10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G02B2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柱状电磁波隐身器件。它包括六个第一介质单元和六个第二介质单元,第一、第二介质单元对入射的电磁波是透明的,第一介质单元的折射率大于第二介质单元的折射率,第一介质单元为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的柱体,第二介质单元或为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的柱体、或为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柱体;每两个相邻的第一介质单元之间设有一个第二介质单元,相邻的第二侧壁和第一侧壁相对,各第三侧壁面向隐身区域;当第二介质单元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时,各第四侧壁向背景介质;当第二介质单元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时,各第六侧壁面向背景介质且各第七侧壁面向隐身区域。本发明具有六个方向的隐身效果,对电磁波的极化方向不敏感,适用于整个电磁波段。
-
公开(公告)号:CN103901614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310470422.0
申请日:2013-10-03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磁波隐身器件。它包含四个对入射的电磁波是透明且各向同性的介质单元,其中,第一和第四介质单元为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柱体,第二和第三介质单元为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体;第二和第三介质单元位于第一和第四介质单元之间;第一介质单元的上底面的斜边所在的侧面的一个侧棱与第二介质单元的一个侧棱重叠,第三介质单元的一个侧棱与第四介质单元的上底面的斜边所在的侧面的一个侧棱重叠;第一介质单元的上底面的一个直角边所在的侧面与第四介质单元的上底面的一个直角边所在的侧面平行;第一介质单元的上底面的另一直角边所在的侧面与第四介质单元的上底面的另一直角边所在的侧面的延伸面重叠;本发明适用于整个电磁波段。
-
公开(公告)号:CN102436022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10436304.9
申请日:2011-12-22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G02B6/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各向异性介质构造的正方形柱状光波段隐身器件。它是由四个透明的各向异性介质单元围成的带空腔的壳体,各向异性介质单元为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柱体,每个各向异性介质单元的横截面的每个腰所在的侧面与同其相邻的各向异性介质单元的横截面的对应腰所在的侧面贴合在一起;所有各向异性介质单元的横截面的下底边所在的侧面围成壳体的外壁,所有各向异性介质单元的横截面的上底边所在的侧面围成壳体的内壁,壳体的空腔用以放置欲被隐身的物体。光线通过本发明器件时,通过各向异性介质控制光线的传播方向,使其绕过中间的空腔,并使出射光线的方向与原入射光线的方向相同,从而具有四个方向的隐身效果,且适用于整个可见光波段。
-
公开(公告)号:CN220367435U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21567172.8
申请日:2023-06-19
摘要: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偏振分光结构,包括:透反射超表面和包裹所述透反射超表面的介质层;所述透反射超表面由多个超表面单元以互不重叠、周期性矩形阵列的方式排列组成;当入射光为横电偏振时,所述偏振分光结构的透射率为1,反射率为0;当入射光为横磁偏振时,所述偏振分光结构的透射率为0,反射率为1。可见,本申请通过超表面结构设计,得到其中一个方向等效相对介电常数为0的超表面,从而实现了大角度范围的偏振分光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209926997U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822016845.6
申请日:2018-11-28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F41H3/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的超表面电磁隐身衣,包括谐振单元、探测器、电源模块;谐振单元,用于无缝拼接成隐身衣;电源模块,用于为谐振单元提供直流偏置电压;探测器,用于探测入射电磁波信息和隐身衣所处的环境背景信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身衣,谐振单元尺寸小于工作电磁波波长,设计灵活,其反射谱可以自由调控。自适应超表面隐身衣可以根据不同的入射波信息和环境背景信息主动地调节内部参数实现实时隐身,不需要人为干涉和大量耗时费力的全波数值仿真,效率高,反应速度灵敏,可广泛应用于微波频段和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718677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412207.4
申请日:2016-05-06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F41H3/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维全极化的超表面隐身衣。它是由相移谐振单元无缝拼接而成;相移谐振单元由上层、中间层和下层介质构成,相移谐振单元的每条轮廓线尺寸均小于工作电磁波波长,上层介质为具有全极化功能的谐振结构,上层介质固定在中间层介质的上表面,中间层介质是非金属层,下层介质是金属层,下层介质的上表面和中层介质的下表面紧贴且完全吻合;每个相移谐振单元的改变的反射波相位满足条件:δ=180°‑2kbhcos(θ),式中,δ为改变的反射波相位,θ为隐身衣的工作电磁波与水平面夹角的余角,h为相移谐振单元的几何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kb为隐身衣的工作电磁波波数。本实用新型超表面隐身衣对工作电磁波的极化方向不敏感,适用于所有电磁波频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