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用伺服电机控制箱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1579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8971.7

    申请日:2025-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伺服电机控制箱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煤矿用伺服电机控制箱,控制箱本体的内部安装有用于伺服电机控制的伺服控制器;冷却组件,冷却组件设置于控制箱本体的后侧,冷却组件用于对伺服控制器进行散热,冷却组件的一侧位于控制箱本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限位组件和安装组件;本发明通过第二导热翅片吸收热量,然后热量经导热安装板传导至导热背板上,再经循环的冷却水对导热背板进行散热,而且导热背板上的热量在传导至第一导热翅片上,通过第一导热翅片对热量进行分散,从而提高控制箱本体内部的散热效果,既满足了煤矿电气设备的隔爆性能要求,又满足多台伺服电机同时工作的散热需求。

    一种防爆柴油机尾气冷却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7807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84031.5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尾气冷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爆柴油机尾气冷却系统,压气机的一端连接有中冷器,中冷器的一端连接有空压机,空压机分别连接有涡轮机和防爆水箱,涡轮机的一端连接有后处理器,后处理器的一端连接于防爆水箱,防爆水箱通过管道连接有补水箱,防爆水箱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防爆水箱上设置有尾气冷却单元;本发明相比较湿式冷却的方式,具有柴油机排气背压低,减少柴油机能量损失,同时节省冷却水用水量和防止倒吸水,避免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和汽缸进水,避免发生重大故障;而且相比较干式冷却方式,具有冷却系统体积小,系统结构简单,内部不会出现因为积碳导致冷却液效果恶化的效果以及结构简单易清理的效果。

    一种钻机用灵活感应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119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38885.X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机感应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钻机用灵活感应装置,包括:接触块、感应架体、活动轴座、连接轴块、接近开关和安装机架,对检测原理进行优化,将传统的接近开关垂直检测面检测,更改为平行检测面检测,降低接近开关的撞击损坏风险,并将接近开关的有效检测距离由3mm提升至15mm,有效提高检测距离,采用可调式的接触块,传感器与检测体距离位置可调,并在接近开关电气信号检测基础上增加机械限位,电气检测基础上增加机械限位,动作位置检测精度提高,并且采用机械配合电气感应式的工作结构,感应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具有较小的安装体积,可有效节省安装空间,并且得益于小巧的结构体积,装置布置灵活使用安装方便。

    一种钻车用回转钻进机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3172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56356.8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钻车用回转钻进机构,驱动组件包括钻轴和若干个摆线马达,钻轴安装于回转器的内部,若干个摆线马达安装于回转器的一端,钻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大齿轮,的输出轴插入于回转器的内部,若干个摆线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行星齿轮;本发明通过设置若干个摆线马达,可以保证有足够大的输出转矩和转速;同时摆线马达可以选用同一种规格,便于相互替换,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降低出错率,提高生产效率;摆线马达可根据负载大小,分别启动1个、2个、3个或4个,以调节输出转矩的大小;优先推荐启动2个或4个,启动2个时是设置成启动成对称分布的2个,以保证钻轴受力均匀。

    一种轨道的新型吊挂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7396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85179.4

    申请日:2024-0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吊挂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轨道的新型吊挂结构,包括轨道主体,轨道主体顶部一侧固定有连接架,轨道主体顶部另一侧固定有数量为两个的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之间设有插入槽,固定块上侧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上侧设置有平衡板,平衡板下侧设置有连接组件,本发明通过拿取相连接的两个轨道主体,限位块插入在第二限位槽内侧,然后使得连接架插入在插入槽内侧,将圆环销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一侧,此时完成两个相邻的轨道主体的安装,本发明的吊挂方式,改变了轨道主体的吊挂结构,去掉舌簧,两端轨道主体直接连接,原舌簧两端安装间隙变两轨道直连单端间隙,摆动角度小,机构简单,故障点少。

    一种单轨吊车用新型工字钢轨道及轧制辊轴

    公开(公告)号:CN11868412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86466.7

    申请日:2024-0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单轨吊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单轨吊车用新型工字钢轨道及轧制辊轴,轨道主体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辊压设置有防滑纹路,摩擦驱动轮与轨道主体的防滑纹路侧滚压贴合实现对单轨吊车的行驶驱动,在驱动轨槽内表面设置防滑纹路,有效增大了轨道的摩擦系数,解决单轨吊车运行过程摩擦驱动轮和轨道出现滑移率上升的问题,在相同的正压力下使摩擦驱动轮具有更大的驱动摩擦力,避免了高压力下摩擦驱动轮发生胶层脱落,有效提升了摩擦驱动轮的使用寿命,并且对轨道采用辊压式的加工工艺,在轨道轧制环节,通过替换专用的轧纹辊轴配合侧边导向辊,在轨道成型阶段过程中将防滑纹路轧合在轨道主体的腹板两侧,解决了新型轨道的生产工艺难题。

    一种钻探装备用的机臂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64660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1692769.X

    申请日:2023-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钻探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钻探装备用的机臂,用于安装在钻探车上,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置在钻探车上;主臂,主臂设置在安装板上;钻臂,钻臂设置在主臂上;工作平台,工作平台转动设置在主臂上,工作平台包括:主梁,主梁设置在主臂上;侧梁,侧梁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侧梁分别设置在主梁的两侧;连接单元,连接单元用于将两个相邻的侧梁连接在一起;底架,底架滑动设置在侧梁上;副梁,副梁滑动设置在侧梁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机臂下方的工作平台占用了钻探设备上较大的可利用空间,造成钻探设备携带物品能力下降的问题。

    一种可变径多活上沿式整铸过渡槽

    公开(公告)号:CN118062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92473.X

    申请日:2024-0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井下刮板机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径多活上沿式整铸过渡槽。技术问题:传统铸焊结构的刮板输送机过渡槽为焊接结构,折弯板受折弯圆弧半径和板厚影响较大且,不能完全覆盖易磨损区域,由于空间限制,往往没有专门的吊装位,井下更换需要人工搬运,操作困难,不安全,降低整体使用效果。技术方案:一种可变径多活上沿式整铸过渡槽包括有上沿磨具、第一右上沿板、第二右上沿、第三右上沿板、第一左上沿板、第二左上沿板、第三左上沿板、固定销、纵向连接螺栓组件与横向连接螺栓组件;上沿磨具可根据客户需求做变径加厚处理,在磨损不严重部位设计薄弱,突出重点加厚设计,均为整体浇铸成型,且各部位耐磨性一致。

    一种硬岩工作面用齿轨整铸中部槽

    公开(公告)号:CN11790223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265744.X

    申请日:2024-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刮板输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岩工作面用齿轨整铸中部槽,技术问题:现有刮板输送机的中部槽磨损大、齿轨易损坏、驱动时会形成较大的偏置力矩、煤机工作高度受限;技术方案:一种硬岩工作面用齿轨整铸中部槽,包括有方孔板、底板、犁煤板、推移耳、中板、槽帮、导向机构、整铸齿轨、加强筋;本发明通过采用3D净成型一体整铸结构的齿轨,并整铸于中部槽铲板侧槽帮侧面,在降低采煤机机面高度同时增加了采煤机的稳定性,降低采煤机无功功耗;取消齿轨销、齿轨销挡销等附件,降低矿方使用成本,减少故障点,解决了现有刮板输送机的中部槽磨损大、齿轨易损坏、驱动时会形成较大的偏置力矩、煤机工作高度受限的问题。

    一种钻车用钻杆转速检测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8932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821912.0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锚杆钻具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钻车用钻杆转速检测装置,包括钻箱,钻杆用于与钻箱的输出轴螺纹连接,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二转动齿轮均转动设置在环形安装沿上,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二转动齿轮啮合,第一转动齿轮具有第一螺旋孔,第一螺旋杆移动设置在环形安装沿上,且与第一螺旋孔螺旋连接,第一螺旋杆的端部具有被作用面,作用端面移动后推向被作用面,第二螺旋杆设置在第二转动齿轮上,第一检测齿盘相对环形安装沿移动设置,具有第二螺旋孔,第二螺旋杆与第二螺旋孔螺纹连接,第一检测传感器设置在钻箱上,且位于第一检测齿盘的一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钻箱钻进作业中钻进速度不可监控不可调整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