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1614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104545.0
申请日:2019-09-17
IPC: B01J23/28 , B01J27/199 , B01J35/70 , B01J23/30 , B01J23/31 , B01J23/887 , B01J37/08 , B01J37/04 , B01J35/30 , C07B61/00 , C07C51/235 , C07C51/25 , C07C57/0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以比以往更高的收率制造甲基丙烯酸的Mo-V系氧化物催化剂。一种甲基丙烯酸制造用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是在通过甲基丙烯醛的氧化而制造甲基丙烯酸时使用的催化剂,上述催化剂包含含有钼的金属氧化物,上述金属氧化物具有满足下述条件(a)和(b)的环状结构。(a)满足下述式(I)的环状结构。(Mo、V和X的摩尔数的合计):(O的摩尔数):O=7:35(I)(式(I)中,Mo、V和O分别表示钼、钒和氧。X表示选自钨、铁、铜、铋等中的至少1种元素)(b)7个金属-氧八面体(八面结构体)各自共有邻接的顶点的氧键合而成的环状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1133620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1880062442.5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学校法人神奈川大学
Abstract: 提供可以用于金属空气电池的正极催化剂的新型化合物。本发明涉及的黄长石型复合氧化物由通式(BazSr1‑z)2CoxFe2‑2x(SiyGe1‑y)1+xO7(式中,0≤x≤1,0≤y≤1,0≤z≤1。其中,不包括x=1并且y=1并且z=0的情况、x=1并且y=1并且z=1的情况、x=1并且y=0并且z=0的情况、x=1并且y=0并且z=1的情况、x=0并且y=0并且z=0的情况、及x=0并且y=0并且z=1的情况。)表示。
-
公开(公告)号:CN11430286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80060722.X
申请日:2020-08-27
Abstract: 一种金属氧化物,其是由(Ca2‑xAx)(MnyAlzE2‑y‑z)wO5+δ(式中,A表示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除Ca之外的碱土金属元素;E表示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除Mn和Al之外的3d过渡金属元素或土金属元素;x、y、z、δ和w满足0≦x≦2、0
-
-
公开(公告)号:CN102791674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180007070.4
申请日:2011-01-28
IPC: C07C69/616 , C07C29/36 , C07C33/24 , C07C33/46 , C07C41/16 , C07C43/164 , C07C67/343 , C07C69/65 , C07F5/02 , C07F7/18 , C08G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33/24 , C07C25/24 , C07C33/46 , C07C33/486 , C07C43/164 , C07C69/65 , C07F5/02 , C07F7/1804 , C08G61/02 , C08G61/126 , C08G2261/132 , C08G2261/312 , C08G2261/3142 , C08G2261/3223 , C08G2261/4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其中,式1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为氢;以及从由C、H和/或X形成的取代基中选择的基团,Z1和Z2分别独立地为从由C和H形成的芳香族取代基团;由C、H和X形成的芳香族取代基团;含有芳香环和由C和H形成的双键性和/或三键性的共轭结构的基团;以及,含有芳香环和由C、H和/或X形成的双键性和/或三键性的共轭结构的基团中选择的基团,这里,X是杂原子。
-
公开(公告)号:CN104903242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280076206.1
申请日:2012-10-29
Applicant: 学校法人神奈川大学
IPC: C01G23/05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23/053 , B01J21/063 , B01J31/061 , B01J31/2226 , B01J37/086 , B01J2531/0272 , C01G23/04 , C01G23/047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50 , C01P20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更简便的方法获得手性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结构体的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手性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结构体。本发明的手性金属氧化物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溶胶凝胶工序,通过使具有二啮以上的螯合物配体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与酸碱型配位化合物的手性超分子晶体作用的溶胶凝胶法,在所述手性超分子晶体的表面形成金属氧化物层,所述酸碱型配位化合物的手性超分子晶体包含具有直链聚乙烯亚胺骨架的聚合物、和具有2个羧基且具有4个以上碳原子的手性二羧酸化合物而形成;以及烧成工序,通过对经过所述溶胶凝胶工序的手性超分子晶体进行烧成,使作为有机物的所述手性超分子晶体热分解,得到由以该超分子晶体为模板的上述金属氧化物层形成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结构体。
-
公开(公告)号:CN103369966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180055860.X
申请日:2011-12-12
IPC: A23D7/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中溶化感或风味、及乳化稳定性双方优异的W/O型乳化物及其制造方法。W/O型乳化物包含:含有呈味成分且平均粒径大于10μm的水相;包围上述水相、且含有油脂成分的油相;及由自发形成封闭小泡体的两亲性物质形成的封闭小泡体、或糖聚合物的粒子。W/O型乳化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将含有呈味成分、及由自发形成封闭小泡体的两亲性物质形成的封闭小泡体或糖聚合物的粒子的水溶液、和油脂成分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1259349C
公开(公告)日:2006-06-14
申请号:CN01807476.6
申请日:2001-03-27
Applicant: 学校法人神奈川大学 , 太阳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IPC: C08F20/20 , C08F299/02 , H05K3/28 , H05K3/46 , G03F7/0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99/026 , G03F7/027 , G03F7/032 , G03F7/033 , G03F7/038 , G03F7/0388 , H05K3/287 , Y10T428/31515 , Y10T428/31522 , Y10T428/31855
Abstract: 一种光固化性·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A)具有一个以上的下述通式(1)所示结构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B)聚合引发剂,(C)稀释剂,及(D)多官能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上述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可通过使(a)多官能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与(b)不饱和一元羧酸反应,并且对于所得的改性氧杂环丁烷树脂(a’)的伯羟基,再以(c)多元酸酐反应而制得。下式中,R1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个的烷基,R2,R3及R4分别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6个的烷基,芳基,芳烷基,氰基,氟原子,或呋喃基,X表示多元酸酐残基。
-
公开(公告)号:CN1217233C
公开(公告)日:2005-08-31
申请号:CN01820016.8
申请日:2001-11-27
Applicant: 学校法人神奈川大学 , 太阳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IPC: G03F7/038 , G03F7/027 , C08F20/28 , C08F29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F7/038 , C08F20/28 , C08F283/10 , C08F290/06 , C08F290/061 , C08G65/18 , C08G65/332 , C08L63/00 , C08L71/00 , G03F7/027 , C08L2666/22
Abstract: 一种光固化性和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A)有1个以上下述一般式(1)的结构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B)光聚合引发剂,(C)稀释剂,及(D)热固化性成分,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至6的烷基,R2、R3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至6的烷基、芳基、芳烷基、氰基、氟原子、或呋喃基,X表示多元酸酐残基。
-
公开(公告)号:CN1478219A
公开(公告)日:2004-02-25
申请号:CN01820016.8
申请日:2001-11-27
Applicant: 学校法人神奈川大学 , 太阳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IPC: G03F7/038 , G03F7/027 , C08F20/28 , C08F29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F7/038 , C08F20/28 , C08F283/10 , C08F290/06 , C08F290/061 , C08G65/18 , C08G65/332 , C08L63/00 , C08L71/00 , G03F7/027 , C08L2666/22
Abstract: 一种光固化性和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A)有1个以上下述一般式(1)的结构的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B)光聚合引发剂,(C)稀释剂,及(D)热固化性成分,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至6的烷基,R2、R3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至6的烷基、芳基、芳烷基、氰基、氟原子、或呋喃基,X表示多元酸酐残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