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1653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711386555.4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翼海空多栖航行器,包含外壳组件、飞行组件以及气动浮力组件;所述飞行组件包含固定翼(3)与旋翼组件,固定翼(3)与旋翼组件均安装在外壳组件上;所述气动浮力组件包含气囊与充排气结构,气囊与充排气结构相连,充排气结构能够对气囊进行充气与排气;气囊安装在外壳组件上,外壳组件内部形成容物空间,充排气结构部分或整体位于容物空间内。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固定翼海空多栖航行器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固定翼海空多栖航行器,可实现空中大范围飞行观测,也可实现水下长航程滑翔观测,并且依靠所具备的垂直起降功能实现在水、空中不同运动模式的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08438183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403930.X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观测潜水器,包括耐压外壳,耐压外壳为中空的结构;重心调节系统,重心调节系统设置在耐压外壳内;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设置在耐压外壳内,控制系统与重心调节系统连接;油囊,油囊设置在耐压外壳内,油囊与重心调节系统连接;电源,电源设置在耐压外壳内,电源与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潜水器能够分别以剖面浮标和水下滑翔机的模式进行海洋观测,并能够在两种工作模式间自由切换,结合了剖面浮标和水下滑翔机各自的优点,改善了剖面浮标无法自主运动的缺点,并增加了水下滑翔机的续航力。结合了声学和物理学科的海洋观测,多角度的对海洋进行观测,帮助科学家进行海洋环境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8248859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11461308.6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系留式海空多栖航行器系统,包含海空多栖航行器(1)与水面无人船(2),水面无人船(2)上设置有传输线缆,海空多栖航行器(1)与水面无人船(2)通过传输线缆连接;所述海空多栖航行器(1)包含机架与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动力机构包含飞行组件与水下运动组件;所述水面无人船(2)包含船体支架(9)与起降平台(10),起降平台(10)安装在船体支架(9)上,所述海空多栖航行器(1)能够到达或离开所述起降平台(10)。本发明可实现大范围海域的长期海空联合观测,可进行水下、水面和空中的联合观测,水面无人船可以按指定的航线航行,海空多栖航行器可以对目标海域进行水下和空中的立体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00562832C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610058147.1
申请日:2006-03-08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大海科(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5G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式水下限位开关,它包括有:一耐压壳体,其内部的后端设置一导向孔,该导向孔的末端与外界连通;一端盖,其设置在耐压壳体的前端,端盖的中心设置有一驱动杆容置孔;一驱动杆,其前部和后部直径相等,中部设置有一肩部,且该驱动杆的前部紧密容置于驱动杆容置孔内,该驱动杆的后部紧密容置于导向孔内;一电开关,其设置在耐压壳体内部,该电开关的压片对应驱动杆肩部的位置设置;一复位弹簧,其设置在所述端盖与驱动杆之间。本发明采用了压力自动平衡的密封运动机构进行触动电开关,既发挥了机械式限位开关的可靠性高、容易安装调试等优点,也克服了水介质和环境压力的影响,可在大深度水下和高压环境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725115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710273416.4
申请日:2017-04-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空两栖飞行器,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外接一天线;飞行机构,飞行机构通过电机支撑杆设置在控制机构的上方,飞行机构与控制机构连接;电源机构,电源机构设置在控制机构的下方,电源机构与控制机构连接;抛载机构,抛载机构设置在电源机构的下方,抛载机构与控制机构连接;摄像机构,摄像机构设置在抛载机构的下方,摄像机构与控制机构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两栖飞行器能够拓展传统观测器的观测范围,在空中飞行和水下潜浮时均能够都环境信息进行监控,能够获取维度更广的有用的信息,是新的高效的海空联合观测手段。的回收方便。观测完后能够自动出水飞回基站,无需人工大范围回收,节省了回收成本,并且可重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55701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402325.0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海浮标筒体,包括容纳舱体(7)、端部体;所述容纳舱体(7)与端部体相配合连接;所述容纳舱体(7)包括一个或多个舱体单元;其中,多个舱体单元之间沿轴向方向依次连接;多个舱体单元所构成部件的一端连接一个端部体;多个舱体单元所构成部件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个端部体。本发明提供的深海浮标筒体,改善了接口处的应力传力及变形,所述接口处为端环和碳纤维。本发明提供的深海浮标筒体以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复合材料耐压舱,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的优点,重量能够比同等规格的金属耐压舱减少40%。因此,在深海环境中可以提供更高的净浮力,能够搭载更多的科学仪器及设备,具有优越的性能价格比。
-
公开(公告)号:CN108345312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403933.3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D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08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潜水器重心调节系统,包括:纵向调节机构;横向调节机构,横向调节机构与纵向调节机构连接,横向调节机构可沿着纵向调节机构的轴向方向滑动;配重机构,配重机构与横向调节机构连接;其中配重机构包括多块电池,多块电池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移动的配重机构质量由电池包组成,取代了以往的压载,增加了设备的储备能源。2.配重机构能够360°旋转,能够大幅度改变物体重心的横向位置,为实现剖面浮标和水下滑翔机的工作模式切换提供技术支持。3.结构布置紧凑,有效的利用了水下潜水器有限的空间。中间支撑管可以用来布线,避免了外部布线给系统带来的不便。
-
公开(公告)号:CN108263154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711387767.4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浮力调节装置,包括密封壳体、气囊、控制模块、排气模块以及充气模块,其中: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密封壳体外部;所述控制模块、排气模块以及充气模块设置于所述密封壳体内部;所述充气模块通过充气管密封穿舱件连接所述气囊;所述排气模块的排气管路和充气模块的充气管路连通。本发明采用高压气动浮力系统,采用高压气体源作为浮力调节驱动力,相较于传统的浮力调节系统,重量轻,维护成本低,可快速更换,减轻载体的重量,利于两栖航行器轻量化设计。本发明通过设置安全阀,避免在因控制器发生故障或气囊内部气体压力传感器发生产生较大测量误差的情况下,自动为环形气囊释放超标的多余气体造成的气囊爆破。
-
公开(公告)号:CN1226605C
公开(公告)日:2005-11-09
申请号:CN03129042.6
申请日:2003-06-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N1/14
Abstract: 一种保压深海热液取样器,属于海洋技术仪器设备领域。本发明样品筒和蓄压筒分别固定在连接体的前后两端,样品筒内腔设置“工”字型样品腔活塞,蓄压筒内腔设置蓄压腔活塞,连接体中心有轴向小孔,形成了蓄压腔(A)、隔离水腔(B)、预吸腔(C)和样品腔(D),“工”字型样品腔活塞前端设置单向阀机构,在蓄压腔(A)和隔离水腔(B)之间装有变阻尼节流机构。在样品筒前端依次设置阀板、取样阀、吸水管,在蓄压筒的后面安装充气阀。本发明解决了用现有技术采集的样品中含有吸水管和采样阀死区容积内非样品海水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样品的纯度。本发明能够自动控制采样速度。适用于高保真要求的深海海底热液流样品的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08263154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711387767.4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浮力调节装置,包括密封壳体、气囊、控制模块、排气模块以及充气模块,其中: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密封壳体外部;所述控制模块、排气模块以及充气模块设置于所述密封壳体内部;所述充气模块通过充气管密封穿舱件连接所述气囊;所述排气模块的排气管路和充气模块的充气管路连通。本发明采用高压气动浮力系统,采用高压气体源作为浮力调节驱动力,相较于传统的浮力调节系统,重量轻,维护成本低,可快速更换,减轻载体的重量,利于两栖航行器轻量化设计。本发明通过设置安全阀,避免在因控制器发生故障或气囊内部气体压力传感器发生产生较大测量误差的情况下,自动为环形气囊释放超标的多余气体造成的气囊爆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