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7706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90892.8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空间站灵巧手指尖的小型化大量程刚度传感器,属于面向空间站在轨服务的灵巧手内嵌传感器设计领域,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目标材料刚度的检测功能,该传感器体积小巧、轻便,能够安放于狭小环境中,用于检测较高的刚度数值,提高了目标刚度检测的能力范围,同时适用于较小的安装控件。本传感器由中间三个聚氨酯柔性垫片作为抗压材料,中间两个聚氨酯柔性条作为形变发生材料,利用传感器顶部的正压力时柔性条产生形变驱动柔性条内置的应变片产生形变后的电压拟合成该处压力对应的位移,进而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目标材料的刚度,同时该传感器采用2‑4片柔性条组成应变片阵列以满足全部量程的需求,并且具有辅助优化精度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79864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47958.2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23P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航空电连接器J599的自适应旋拧工具及其工作方法,面向航天器在轨服务领域,其中旋拧夹紧装置包括:导轨、滑块、丝杆螺母、丝杆、支撑轴套、支撑轴、滚子、滑动平台、固定平台、L型支撑座、连接件;动力传输与控制装置包括:支撑轴套、支撑轴、圆锥齿轮、皮带、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主动轮与从动轮。工作方法为:在传感器识别并靠近需要旋拧操作的航空电连接器J599后,第一电机开始工作,通过丝杆的水平运动,带动滑动平台向J599运动,由传感器信号判断四个滚子是否夹紧J599;滚子夹紧J599后,第一电机停转,第二电机开始工作;第二电机通过齿轮及皮带传动,带动固定平台端的两个滚子转动;依靠滚子与J599间产生的摩擦力,完成旋拧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723610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17450.4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载人月球车金属筛网轮的有限元参数化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给定编织车轮的模型参数;步骤S2、获取描述每根金属丝位置和形状的曲线参数方程;步骤S3、计算每两根金属丝之间的交点,并根据金属丝空间位置和直径确定接触状态下金属丝的位置坐标;步骤S4、计算有限元模型的节点信息和单元信息;步骤S5、生成文本格式的有限元模型文件;步骤S6、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设置载荷和边界条件并进行计算。本发明直接根据金属丝的几何特征生成有限元网格,极大缩短了建模时间;实现了有限元建模的参数化,能够根据编织角度、金属丝数量、网格大小、车轮横截面等信息生成新的有限元模型,非常有利于车轮设计阶段的快速迭代。
-
公开(公告)号:CN113258249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10542050.2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轨超大型可展开空间结构系统,包括:星体;若干肋杆,以星体为中心圆周设置且其第一端铰接于星体;若干可折叠的圈梁,相邻肋杆的第二端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圈梁,且肋杆的第二端与相邻圈梁的相邻端均通过虎克铰连接;若干可折叠的斜撑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星体和肋杆的第二端;若干第一展开机构,每根肋杆均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展开机构与星体相对固定,且第一展开机构可驱动肋杆远离星体旋转以展开;收拢时:若干肋杆的第二端相互靠拢,圈梁和斜撑杆均折叠;展开时:第一展开机构驱动肋杆旋转展开,肋杆带动圈梁和斜撑杆展开。该系统尺寸小、展开后面积大。
-
公开(公告)号:CN105269589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410311373.0
申请日:2014-07-02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空间机械臂模块化驱动关节,包括电机驱动组件、机械传动组件、传感控制组件和结构支撑组件;所述电机驱动组件包括无刷直流电机,所述机械传动组件包括谐波减速器和行星减速装置;所述传感控制组件包括绝对位置编码器和驱动控制器,所述结构支撑部件包括输入法兰、电机支座,轴承内座、轴承外座、输出法兰、谐波输出轴、轴承端盖、机械限位块、控制器支架与控制器外壳。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空间机械臂技术中驱动关节精度低,关节的体积和重量较大的问题,采用模块化设计,关节之间的互换性好,具有提高空间机械臂精细化程度和负载能力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159637B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610517058.2
申请日:2016-07-04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1R4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纹连接圆形电连接器电动扳手,包括:本体支撑组件、夹持旋拧机构、定位对准机构、控制组件及电连接器附件,本体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夹持旋拧机构、定位对准机构及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分别与夹持旋拧机构及定位对准机构相连;电连接器附件包括插头附件和插座附件,插头附件安装在电连接器的插头上,插座附件安装在电连接器的插座上;控制组件控制夹持旋拧机构侧向夹持插头附件;控制组件控制定位对准机构将插头附件与插座附件对准;控制组件控制夹持旋拧机构对插头附件进行旋拧,实现电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的连接和释放。本发明能够对电连接器进行侧向夹持、轴向键对准并旋拧,实现插头和插座的连接和释放,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6122233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610570736.1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松不脱紧固装置及其电动扳手,所述松不脱紧固装置包括:松不脱外壳、松不脱螺钉及弹簧;该松不脱外壳由锥形面、六边形面和法兰组成;锥形面用以消除松不脱紧固装置与操作工具的位移偏差和角偏差;六边形面用以消除操作反力;所述松不脱紧固装置的电动扳手,包括:外壳、驱动组件、换向组件及输出组件;外壳支撑电动扳手的所有部件;驱动组件经换向组件将扭矩传递至输出组件,实现对松不脱紧固装置的旋拧功能。采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案,具有避免反力传递,可自主跟随螺钉轴向运动、多角度输出扭矩、对操作空间要求低等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122233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70736.1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B39/00 , B25B21/002 , F16B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松不脱紧固装置及其电动扳手,所述松不脱紧固装置包括:松不脱外壳、松不脱螺钉及弹簧;该松不脱外壳由锥形面、六边形面和法兰组成;锥形面用以消除松不脱紧固装置与操作工具的位移偏差和角偏差;六边形面用以消除操作反力;所述松不脱紧固装置的电动扳手,包括:外壳、驱动组件、换向组件及输出组件;外壳支撑电动扳手的所有部件;驱动组件经换向组件将扭矩传递至输出组件,实现对松不脱紧固装置的旋拧功能。采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案,具有避免反力传递,可自主跟随螺钉轴向运动、多角度输出扭矩、对操作空间要求低等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711859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50686.4
申请日:2016-01-25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6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体同构、缓冲阻尼半主动控制对接系统及方法,该系统中的主动对接装置还包括控制驱动子系统,所述直线驱动装置还包括离合器;所述离合器未打滑时,实现电机与伸缩机构之间的传动;所述离合器打滑时,所述伸缩机构与电机之间无传动作用;所述控制驱动子系统将所述离合器在捕获完成前的离合力矩配置为第一档离合力矩,在捕获完成后的离合力矩配置为第二档离合力矩;所述第一档离合力矩小于第二档离合力矩;若作用于主动对接环对应位置的作用力逆向传动至对应所述离合器所产生的力矩,超出该离合器当下被配置的第一档离合力矩或第二档离合力矩时,所述离合器打滑,否则,不打滑。
-
公开(公告)号:CN11987135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62251.5
申请日:2025-03-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运动基元与转向力场的机械臂动态避障轨迹规划方法,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首先使机械臂获取示教轨迹并进行预处理;然后使用改进动态运动基元(DMP)算法对步骤1预处理后的示教轨迹进行学习,使得DMP能够生成与示教轨迹相似的运动模式;通过安装在机械臂周围或固定位置的深度相机,实时获取障碍物信息、形状和运动状态,计算避障排斥力,量化转向力实现对自由运动障碍物的避障;构建Lyapunov方程,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改进DMP算法的稳定性,确保机械臂在动态环境中的运动轨迹收敛于目标点;最后进行避障实验,验证机械臂动态避障能力;本发明显著提升了机械臂在狭小作业空间中的轨迹泛化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