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8659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11251651.7
申请日:2019-12-09
申请人: 上海长江轮船有限公司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 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气层减阻船的供气系统防腐结构,包括开口连接于船底板上的通气管路、开/闭单元和稳压腔。开/闭单元设置在通气管路上。稳压腔设于通气管路和船底板之间,稳压腔的第一端与通气管路的开口连通,稳压腔的第二端与船底板固连。船底板上设有与稳压腔相对应的喷气部,用于喷出稳压腔内的气体。稳压腔、通气管路在开/闭单元闭合状态下形成一气体空间,阻隔了气体空间和船体内部的连通。供气管路不输送气体时,开/闭单元闭合,海水被限制在气体空间,不会流到其他地方,防止海水对船体其他地方的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211442668U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922186017.1
申请日:2019-12-09
申请人: 上海长江轮船有限公司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 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气层减阻船的供气系统防腐结构,包括开口连接于船底板上的通气管路、开/闭单元和稳压腔。开/闭单元设置在通气管路上。稳压腔设于通气管路和船底板之间,稳压腔的第一端与通气管路的开口连通,稳压腔的第二端与船底板固连。船底板上设有与稳压腔相对应的喷气部,用于喷出稳压腔内的气体。稳压腔、通气管路在开/闭单元闭合状态下形成一气体空间,阻隔了气体空间和船体内部的连通。供气管路不输送气体时,开/闭单元闭合,海水被限制在气体空间,不会流到其他地方,防止海水对船体其他地方的腐蚀。(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1776133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813280.3
申请日:2020-08-13
申请人: 上海长江轮船有限公司 , 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63B1/3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海底门,包括吸入格栅、吸水管、导流板和排气管。吸入格栅设于海底门的外板上。吸水管设于海底门的舱壁上,用于连接海底门和外部冷却系统。导流板安装于舱壁上,且设于吸入格栅和吸水管之间,导流板的最低点位置低于吸入格栅的最低点位置,导流板的最高点位置高于吸水管的管口中心点位置;吸水管的管口靠近导流板的一侧低于导流板的最高点位置。排气管设于舱壁上,用于排出海底门内的气体。本发明在吸水管和吸入格栅之间增加导流板,增加了气液混合物的流程,改变例气液混合物的流线,使气液混合物先向上运动、再向下运动,有利于密度不同的气液两种物质,在惯性的作用下产生分离,而气体会从排气管中排出海底门。
-
公开(公告)号:CN108128401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11179136.3
申请日:2017-11-23
申请人: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IPC分类号: B63B1/38
CPC分类号: Y02T70/122 , B63B1/3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用气体盖普稳压器,是为船用气体润滑减阻节能装置而设计的气体整流及稳压装置,包括设置在船底板上的N个稳压腔,稳压腔的底部设有m个喷气孔,所述N个稳压腔分别与供气设备相连,m≥3,N≥1,N个稳压腔沿船宽方向固定于船底板的内侧或外侧;N个稳压腔的两两间隔为5-150m,其截面外形为长方形、方形、半圆形、半椭圆形或机翼型,且N个稳压腔内部光滑且彼此独立,稳压腔的体积为V=CPQ/N,其中:Cp为气体压缩系数,Q为所述供气设备的供气量,N为稳压腔的数量,所述喷气孔设置在稳压腔的平行于水流方向的底部平面上,或者设置在所述稳压腔内的船底板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131098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407789.6
申请日:2017-06-02
申请人: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CPC分类号: Y02E10/728 , Y02E10/74 , Y02T70/58 , F03D3/007 , B63H9/02 , F03D3/062 , F03D3/068 , F03D9/20 , F03D9/32 , F03D13/20 , F05B2230/90 , F05B2270/101 , F05B2270/321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船用风能辅助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固定在船甲板上的支撑平台,所述转子安装在支撑平台上,其中,所述转子包括吊环、转筒端板和转筒,所述吊环安装在转筒端板上,所述转筒端板安装在转筒顶部;所述支撑平台包括转轴及其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上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推力轴承、扭矩传感器和一个深沟球轴承,所述轴承座的下部安装一个深沟球轴承,所述转轴的下端连接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通过扭力臂连接有变频调速电机;所述转筒下部与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节约能源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001610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178961.1
申请日:2017-11-23
申请人: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IPC分类号: B63B1/38
CPC分类号: Y02T70/122 , B63B1/38 , B63B2001/387
摘要: 一种船用气体润滑减阻节能装置,包括稳压腔、喷气孔、船底气穴、供气设备、输气管路和输气控制系统,其中船底气穴位于船底板外侧,稳压腔设在船底板内侧,供气设备与输气管路连接,输气管路经输气控制系统将气体输运至各个稳压腔,通过船底板上的喷气孔喷出,在船底外表面的气穴内形成稳定气层。输气控制系统包括流量计、压力表、空隙率仪、横摇传感器、电动控制阀、自适应控制程序和警报系统。稳压腔为不锈钢构件焊接于船底板内侧形成的狭长气体通道。船底气穴位于船底板的平面区域。供气设备为鼓风机或空压机。该气体润滑减阻节能装置通过向船舶底部通气,在船舶底部形成并保持一薄层气层,使船底面与水隔绝,减小湿表面积,减阻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953968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178931.0
申请日:2017-11-23
申请人: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IPC分类号: B63B1/3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气体减阻船舶的底部稳定气层生成及保持的垂流喷气减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船舶底部构建气穴,用于在所述气穴内部附着气体,形成气层;步骤二,在船舶底部设置多道带有若干喷气孔的气体通道,用于为所述气穴输送垂直喷射气体;步骤三,将气体输运至各个气体通道;步骤四,气体通过所述喷气孔垂直于水流方向往水中喷射,在气穴内形成稳定气层;通过船舶底部按规律排列的喷气孔,垂直于水流向下喷气,使得气体在航行状态下更容易保持在船舶底部,形成气层并稳定保持。
-
公开(公告)号:CN107953968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711178931.0
申请日:2017-11-23
申请人: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IPC分类号: B63B1/3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气体减阻船舶的底部稳定气层生成及保持的垂流喷气减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船舶底部构建气穴,用于在所述气穴内部附着气体,形成气层;步骤二,在船舶底部设置多道带有若干喷气孔的气体通道,用于为所述气穴输送垂直喷射气体;步骤三,将气体输运至各个气体通道;步骤四,气体通过所述喷气孔垂直于水流方向往水中喷射,在气穴内形成稳定气层;通过船舶底部按规律排列的喷气孔,垂直于水流向下喷气,使得气体在航行状态下更容易保持在船舶底部,形成气层并稳定保持。
-
公开(公告)号:CN212386641U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21682710.4
申请日:2020-08-13
申请人: 上海长江轮船有限公司 , 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63B1/3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海底门,包括吸入格栅、吸水管、导流板和排气管。吸入格栅设于海底门的外板上。吸水管设于海底门的舱壁上,用于连接海底门和外部冷却系统。导流板安装于舱壁上,设于吸入格栅和吸水管之间,导流板的最低点位置低于吸入格栅的最低点位置,导流板的最高点位置高于吸水管的管口中心点位置;吸水管的管口靠近导流板的一侧低于导流板的最高点位置。排气管设于舱壁上,用于排出海底门内的气体。本实用新型在吸水管和吸入格栅之间增加导流板,增加了气液混合物的流程,改变例气液混合物的流线,使气液混合物先向上运动、再向下运动,有利于密度不同的气液两种物质,在惯性的作用下产生分离,而气体会从排气管中排出海底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528582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43230.6
申请日:2022-08-08
申请人: 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风力助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风力助推转子内塔起吊装置,该风力助推转子内塔起吊装置包括底板、连接梁和多个吊耳,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配合孔,多个第一配合孔所分布的圆周与转子内塔的安装法兰上的多个第一安装孔所分布的圆周相同,且多个第一配合孔与多个第一安装孔能够一一对齐,连接梁与底板连接,多个吊耳安装于连接梁。起吊时,可通过第一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一配合孔并和第一螺母连接,实现底板和安装法兰的快捷拆装,并且不会影响安装法兰的结构强度,安全可靠,吊耳可位于转子内塔轴向的一端,从而不影响转子内塔径向上的空间,相比现有技术,无需在转子内塔的外周焊接吊耳,不会影响转子内塔和外筒的装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