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6716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55208.1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领域,具体为一种平阳黄汤茶叶加工方法及其智能闷黄设备,包括以下步骤:一、提供一种智能闷黄设备;二、原料获取;三、摊青;四、杀青;五、冷却;六、第一次回潮;七、智能闷黄;八、毛火;九、第二次回潮;十、足火;十一、提香,本申请沿用的传统黄茶制茶理论,创新设计并研制应用了智能闷黄生产设备,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减少包裹、拆包等重复性繁琐工序,减轻了制茶师体力、精力的过度消耗,并且通过人工控制闷黄箱体内环境条件,形成适宜闷黄微域环境,调控闷黄反应进程,大幅度提升了黄茶品质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平阳黄茶的“三黄一香”的品质特征,为温州黄茶产区的从业人员提供黄茶加工体系和商品黄茶的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961431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35576.X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百威(武汉)啤酒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复合酶提升茶啤酒澄清度的方法,步骤为:1)在茶啤酒制备过程的特定阶段加入蛋白酶处理,得经蛋白酶处理后的啤酒发酵液;2)茶叶加水浸提,并添加单宁酶处理,获得茶叶提取液;3)在茶啤酒制备过程的特定阶段中将茶叶提取液加入啤酒发酵液中,混合均匀,经膜过滤、杀菌和灌装获得茶啤酒成品。本发明通过蛋白酶对冷麦汁或啤酒发酵液进行处理,高效水解麦汁及酵母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蛋白质;通过单宁酶对茶叶进行酶解,将容易形成沉淀的酯型儿茶素水解成不易形成沉淀的非酯型儿茶素,在减少沉淀形成的同时还保留了茶多酚,大幅度改善了茶啤酒的澄清度及保留了儿茶素等功效成分,制备出的产品具有营养成分高、稳定性好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884451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45812.7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碾茶保绿的干燥方法,碾茶在干燥阶段采用先短时高温后低温的三段式方法进行干燥,先采用120~150℃干燥4‑12min后,再采用90~110℃干燥4‑15min,最后采用80~90℃干燥10‑35min直至碾茶完全干燥,干燥后的碾茶叶片含水量低于5%。相对于单一温度干燥或先低温后高温的干燥方式,本发明得到的碾茶,冲泡的茶汤颜色更绿、有光泽,且含有较低的咖啡碱含量、总儿茶素含量和较低的酯型与非酯型儿茶素比率,可见其苦涩度也相对较低。通过对该碾茶进行色素成分分析,发现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较高,而叶绿素的降解产物脱镁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b含量较低,说明本发明得到的碾茶保绿效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67124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593616.8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茶茶汤热处理过程中关键熟闷气味物质的鉴定方法,依次经过样品前处理、整体香气轮廓评估、香气物质的分离和鉴定、香气嗅闻、香气重组和缺失等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涉及的样品前处理便于操作,关键熟闷气味物质鉴定手段多样,结果互为补充,可客观、全面地鉴定绿茶茶汤热处理后熟闷气味的关键贡献物质,为后续茶饮料香气稳定性分析和风味品质调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574844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011434565.2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段可控动态固液循环发酵茶酒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第一次固体发酵:5重量份茶叶除杂后用15份80℃以上的开水浸泡20分钟后加入30度的白酒:10重量份,将30重量份浸泡后的茶叶过滤后在60~80℃的水温中保温浸泡5~6h,浸泡后茶叶中的含水量45~50%;本发明的二次固体发酵可使发酵物在低温发酵时所产生的醇,酯,微酒精缓慢的浸透到发酵物中去,从而使发酵物慢慢的产生变化而使后双段液体发酵时更容易的使茶叶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能够更好的释放出来,使茶酒的营养更丰富。
-
公开(公告)号:CN115644286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046796.5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线莲养生茶片剂及其制备方法,以金线莲为基础原料,搭配组分选自如下任意一种:a、红茶、绿茶、陈皮、红枸杞;b、红茶、绿茶、天麻片、红枸杞;c、白茶、陈皮;d、红茶、陈皮、红枸杞;金线莲养生茶片剂依次按如下步骤制备:将采摘的金线莲鲜叶经摊青、杀青、揉捻、干燥后得到上述金线莲备用,先水提取这些原料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将各种原料的水提取液经喷雾干燥形成茶粉,将茶粉通过压片工艺制作成片剂。其功能成分较高和感官品质较好,片剂泡得的茶汤中含有较多的多糖、总黄酮、可溶性形物等有效成分,抗氧化性强,保健功效也更为明显,这些复配制成的茶汤美容养颜、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
-
公开(公告)号:CN11526135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063187.0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饮料加工专用单宁酶的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其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单宁酶发酵培养基制备:固体基质中加入夏秋茶茶粉混合盐溶液;步骤二、产单宁酶菌株种子制备:黑曲霉活化后扩大培养得黑曲霉种子液;步骤三、单宁酶发酵培养;步骤四、粗酶液的制备;步骤五、单宁酶纯化;步骤六、冷冻干燥。本发明将茶叶成分添加到培养基中诱导黑曲霉,可以获得对茶叶单宁亲和性更强的单宁酶,再结合超滤和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可获得纯度高而且安全无毒的食品级单宁酶。本发明获得的茶饮料用单宁酶,制备成本低廉,而且酶活力较高,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解决夏秋茶鲜叶原料苦涩味重的难题、促进夏秋茶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14301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27168.3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碾茶的智能变温泡茶机及其冲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控制器、进茶口,所述进茶口为锥台型;输水系统,输水系统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包括输送水管、常温水箱和加热水箱,通过输送水管连接常温水箱与加热水箱,所述输送水管连接加热水箱与冲泡室;所述输水管上都设有与控制器相连的输水电磁阀;并受所述控制器控制;冲泡室,用于冲泡茶汤;磨碎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本发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磨碎系统、输水系统加热水箱和冲泡室的启动,从而实现碾茶的变温冲泡工艺,使泡茶工艺简单化、智能化,有效提高冲泡效率和质量,让不会泡茶者,也能泡出一壶好喝的茶。
-
公开(公告)号:CN106035845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610413234.8
申请日:2016-06-13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A23F3/16
Abstract: 一种铁皮石斛叶茶饮料的加工方法,属于铁皮石斛叶茶饮料加工方法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铁皮石斛叶摊青处理;摊青叶进行热风杀青处理;杀青叶进行揉捻处理;揉捻叶进行干燥处理;铁皮石斛叶进行破碎和分筛处理;铁皮石斛干燥叶萃取处理;绿茶萃取处理;茶汁进行单宁酶处理;铁皮石斛叶萃取液和茶汁进行复合调配处理;复合茶汁后处理。通过本发明可以得风味品质好且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的铁皮石斛叶茶饮料。
-
公开(公告)号:CN107898695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711306700.3
申请日:2017-12-11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A61K8/9789 , A61Q11/00 , A61P1/02
Abstract: 一种茶牙膏的制备方法,属于茶叶深加工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取茶叶原料在低温下粉碎成100‑500nm的茶粉,得到纳米茶粉;取茶叶原料通过食品化定向制造技术加工,得到高活性茶提取物;用微胶囊制备技术将纳米茶粉和/或高活性茶提取物加工成纳米茶颗粒;将纳米茶颗粒添加至牙膏基料中;将搅拌均匀的膏体灌入直立按压式的包装体中或其他包装形式的包装体中制成茶牙膏产品。该牙膏口感清新、细腻,具有健龈护齿、高效抗炎、防止口腔细菌滋生等功效,特别是大大提高了牙膏的抑菌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