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17074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0962777.X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T17/0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煤火燃空区三维形态演化模拟方法,属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领域。获取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DS‑InSAR技术提取累计地表形变值并采用ArcGIS软件提取累计地表形变等值线;根据资料中记载的该区域地层参数、地表温度、三维温度场和累计地表形变等值线数据,在计算机中利用数值模拟和三维建模技术构建地下煤火燃空区三维形态预测模型,反演地下煤火燃空区三维形态演化过程,模拟煤层燃烧后地下煤火燃空区的形成,验证地下煤火燃空区三维形态反演结果。该方法实现对地下煤火燃空区几何结构的描述,揭示了地下煤火燃空区的形态变化及其与地表形变等要素的关系,为理解地下煤火的空间特征和控制因素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09131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002739.6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V20/13 , G06V10/26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42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1N21/17 , G01N21/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主被动遥感的多时相水体检测方法,属于遥感识别领域。设计TSAE‑UNet模型,将水体检测任务经常面临的多云区域、高异质城市区域和浮游植物干扰区域的卫星遥感影像,利用训练好的TSAE‑UNet模型精准识别为分辨率为像素级的水体、非水体二值图像;TSAE‑UNet模型包括将U‑Net中的传统卷积层替换为深度可分离卷积,下采样和上采样之间通过改进的跳跃连接模块进行连接,并在跳跃连接中引入自适应注意力机制,在相互连接的下采样和上采样之间增加了时序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通过时序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来捕捉和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的时间特征。其步骤简单,显著提高了水体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41583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35803.7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18/10 , G06F18/2131 , G06F18/2135 ,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尺度自适应时序InSAR地表形变提取方法,涉及遥感信号处理领域。构建解缠后的时序InSAR相位仿真数据集,在时间域上逐像素时序经验模态分解,获取同像素位置的时序固有模态函数,在空间域上构建FastICA小波增强去噪算法:对各维度固有模态函数,以功率谱熵为截止条件进行二维多级小波分解,得到各等级近似系数和细节系数,对小波近似系数与各级细节系数进行降噪降维处理并重构,最后将更新后的小波系数进行小波重构,得到经处理后的时序InSAR相位仿真数据集。本发明所提方法基于数据自身驱动,从时间与空间两个尺度对相位信号进行自适应分解,可有效捕获地表形变相关信号并分离和解释其他相位信号,为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63349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44229.7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18/211 , G06F18/15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V20/10 , G06V10/82 , G06N3/006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WC‑LSTM模型的煤矿地表形变预测方法,本发明属于遥感算法开发领域,包括:获取煤矿地表的时序形变数据;构建ARIMA模型,将所述时序形变数据输入至ARIMA模型,得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线性时序形变预测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非线性时序形变数据;构建CNN‑LSTM模型,将所述第二数据输入至CNN‑LSTM模型,得到非线性预测结果,其中所述CNN‑LSTM模型为优化后的LSTM模型;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非线性预测结果,得到煤矿地表的形变预测结果。本发明操作简单,避免参数设置的主观性,能有效提高矿区地表形变预测的准确性并实现短期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32761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11064800.0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数字岩石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国能大渡河金川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奴文 , 张鹏 , 周相 , 王琦 , 杨军 , 肖培伟 , 李彪 , 毛浩宇 , 段斌 , 王益腾 , 孙悦鹏 , 彭志海 , 李志 , 江贝 , 高红科 , 王帅 , 薛浩杰 , 黄玉兵 , 孙志强 , 余亚洲 , 李伟 , 廖果 , 龙海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震源快速收敛与高精定位方法,属于矿山微震监测技术领域。该微震源快速收敛与高精定位方法包括(1)在矿井监测区域布置微震监测传感器,并测得微震监测传感器坐标;(2)在监测区域范围内进行两次爆破试验,确定监测区域范围内岩体平均波速;(3)联合时窗能量比法和AIC法拾取P波到时,建立微震源定位目标函数;(4)运用自适应人工蜂群算法进行微震源坐标位置计算。本发明对微震源的定位精度高,能够促进微震监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433155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0710016.1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寒区路基未冻水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监测系统包括路基探测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监测管理系统。路基探测系统包括埋设在路基冻土层的核磁共振传感器、冻土温度传感器,原位测试路基冻土层的核磁信号及实时温度;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无线通信仪、路基监测分站和寒区监测环网,实现路基探测数据与监测管理系统命令的双向传输;监测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存储器、数据处理器、人机交互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与处理,结果显示于人机交互平台。将无线通信仪与路基监测分站之间为无线通信连接,通过寒区路基冻土未冻结率测定的分析流程,建立了完整的寒区路基未冻水实时监测体系,解决了现场布线对路基工程的破坏以及信号线之间缠绕串扰(56)对比文件翟成.低温冻结石门揭煤煤体未冻水含量变化特征《.煤炭科学技术》.2019,第47卷(第1期),132-138.李东阳.缩短核磁共振测定冻土未冻水含量实验时间的方法《.冰川冻土》.2014,第36卷(第6期),1502-1507.
-
公开(公告)号:CN11731513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05783.5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特征融合的索膜结构数字孪生模型重构方法,包括勘察实体索膜空间结构,布置采集站点,采集索膜空间结构三维点云数据;对索膜空间结构三维点云进行预处理并构建数据集;对RPMNet网络架构进行改进,将空间注意力机制方法应用于RPMNet网络架构的点云特征提取层;对索膜空间结构三维点云进行精细化配准;基于索膜空间结构三维配准点云进行精细化模型重构;对索膜空间结构精细化模型重构与理论设计模型二者进行偏差分析。本方法实现对索膜空间结构三维点云数据精确配准,完成对实体索膜结构空间形态的高保真数字孪生模型重构,具有高效、低成本和覆盖面广的特点,对索膜空间结构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
-
公开(公告)号:CN11731424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88831.9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的矿区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及系统,属于遥感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源数据,并对所述源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数据;所述源数据包括:Landsat‑8影像数据、Sentienl‑1A数据以及DEM数据;S2、基于所述处理数据提取生态因子,并对所述生态因子进行分析,从而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模型,并基于所述改进遥感生态指数模型进行矿区生态环境评价,得到评价结果;所述生态因子包括:绿度因子、湿度因子、干度因子、热度因子和形变因子。本发明采用主被动遥感技术结合的方法,考虑了反应矿区生态环境状况的标志性因子—形变因子,更全面客观地监测矿区生态环境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49987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754907.6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下工程围岩能量测试与岩爆吸能控制方法,涉及地下工程安全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巷道围岩钻进过程中的随钻参数,结合岩爆能量测试模型得到单位体积围岩的岩爆能量;获取支护构件的性能参数,确定支护构件的屈服荷载和能量吸收量;根据围岩重量和支护构件的屈服荷载得到强度设计支护参数;根据岩爆能量和支护构件的能量吸收量得到能量设计支护参数;结合围岩强度设计支护参数和能量设计支护参数,确定围岩支护设计方案。本发明在传统强度支护设计的基础上,考虑能量释放对支护设计的影响,建立基于强度‑能量综合判据的围岩岩爆吸能控制支护设计方法;能够降低煤矿动力灾害发生风险,保证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367206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12939.0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徐州科瑞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4W24/06 , H04L41/142 , H04L4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质覆盖节点通信质量测试方法及通信链路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模型建立;S2,参数调整,采用固定单一变量的方式调整模型参数,模型参数包括介质模型的介质覆盖厚度以及发送节点模型与接收节点模型之间的间距;S3,运行仿真,记录下通信结果,分析判断环境监测节点的通信情况是否良好;S4,基于S3的通信结果,重新调整参数,依次重复S2步骤与S3步骤,测试多次,得到满足通信条件下的节点模型的介质覆盖厚度值与节点间距范围相对应的集合以及节点间距值与介质覆盖厚度范围相对应的集合。本发明针对煤岩覆盖介质下点对点通信性能的测试,提高了节点间通信链路重建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