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热法合成硫化镉量子点

    公开(公告)号:CN1321466C

    公开(公告)日:2007-06-13

    申请号:CN200410011174.4

    申请日:2004-10-26

    CPC分类号: Y02P70/521

    摘要: 本发明属于两相热法合成硫化镉量子点,该方法是以含2—18个碳的烷基羧酸镉或氧化镉为镉源,硫脲或硫代乙酰胺为硫源,油酸或三辛基氧化膦(TOPO)为包裹剂,镉源和硫源的摩尔为10∶1—1∶10,镉源和包裹剂的摩尔比为1∶7—1∶25,等体积的水和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为溶剂形成一个两相体系,在高压釜内120—180℃条件下加热0.5—24小时。通过改变反应时间获得不同尺寸的硫化镉量子点。也可以用获得的量子点作为晶种,与新加入的反应前驱体反应,获得较大尺寸的、与晶种尺寸分布相近的量子点,实现量子点尺寸的可控性。本发明获得的量子点尺寸分布较窄,在紫外灯下发蓝紫色或蓝色光。量子效率可达3—60%。

    硫化镉纳米棒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56028A

    公开(公告)日:2004-12-22

    申请号:CN200410010619.7

    申请日:2004-01-09

    IPC分类号: C01B11/02

    摘要: 本发明属于模板法合成半导体纳米棒的方法。本发明以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胺的胶束水溶液为模板,采用氯化镉和硫代乙酰胺为原料,利用硫代乙酰胺在该体系环境内不与氯化镉反应的特点,首先使其与氯化镉在胶束溶液中充分混合,然后在逐滴加入与反应物同摩尔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条件下使硫代乙酰胺释放出的硫离子与氯化镉反应成核并逐渐生长成棒。这些纳米棒可在紫外灯下发蓝光。

    硒化镉或碲化镉量子点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99998C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410011201.8

    申请日:2004-11-05

    IPC分类号: C01G11/00 C01B19/04

    摘要: 本发明属于溶剂热法合成硒化镉和碲化镉量子点的方法,该方法是以含2~18个碳原子的烷基羧酸镉或氧化镉为镉源,硒粉和碲粉分别为硒源和碲源,镉源和硒源或碲源的摩尔比为5∶1-1∶5,并使用三辛基膦溶解硒粉和碲粉,油酸、十六烷基胺或三辛基氧化膦为包裹剂,镉源和包裹剂的摩尔比为1∶2-1∶6,苯、甲苯、环己烷、正己烷或正庚烷为溶剂,镉源的浓度为0.001-0.015M,在高压釜内140-180℃的条件下加热0.8-16小时来完成反应的,并且通过改变反应时间获得不同尺寸的硒化镉和碲化镉量子点。合成的硒化镉和碲化镉量子点具有较窄的尺寸分布,表现为较窄的荧光发射,硒化镉量子点荧光发射峰半峰宽为22-33nm,碲化镉量子点荧光发射峰半峰宽为29-35nm。

    硫化镉纳米棒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39396C

    公开(公告)日:2006-02-01

    申请号:CN200410010619.7

    申请日:2004-01-09

    IPC分类号: C01G11/02 C01B17/2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模板法合成半导体纳米棒的方法。本发明以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胺的胶束水溶液为模板,采用氯化镉和硫代乙酰胺为原料,利用硫代乙酰胺在该体系环境内不与氯化镉反应的特点,首先使其与氯化镉在胶束溶液中充分混合,然后在逐滴加入与反应物同摩尔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条件下使硫代乙酰胺释放出的硫离子与氯化镉反应成核并逐渐生长成棒。这些纳米棒可在紫外灯下发蓝光。

    硒化镉和碲化镉量子点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31793A

    公开(公告)日:2005-06-29

    申请号:CN200410011201.8

    申请日:2004-11-05

    IPC分类号: C01G11/00 C01B19/04

    摘要: 本发明属于溶剂热法合成硒化镉和碲化镉量子点的方法,该方法是以含2~18个碳原子的烷基羧酸镉或氧化镉为镉源,硒粉和碲粉分别为硒源和碲源,镉源和硒源或碲源的摩尔比为5∶1-1∶5,并使用三辛基膦溶解硒粉和碲粉,油酸、十六烷基胺或三辛基氧化膦为包裹剂,镉源和包裹剂的摩尔比为1∶2-1∶6,苯、甲苯、环己烷、正己烷或正庚烷为溶剂,镉源的浓度为0.001-0.015M,在高压釜内140-180℃的条件下加热0.8-16小时来完成反应的,并且通过改变反应时间获得不同尺寸的硒化镉和碲化镉量子点。合成的硒化镉和碲化镉量子点具有较窄的尺寸分布,表现为较窄的荧光发射,硒化镉量子点荧光发射峰半峰宽为22-33nm,碲化镉量子点荧光发射峰半峰宽为29-35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