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14035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598232.7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H02G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盾构管片预埋槽道装配式弱电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线缆托板、漏缆吊挂件,所述支架主体包括支柱、托臂,所述托臂平行且间隔固定于所述支柱上,所述线缆托板包括外框、纵向加强板、横向加强板,所述纵向加强板和横向加强板位于外框内侧,所述线缆托板固定于所述托臂上,所述漏缆吊挂件包括吊板、漏缆卡具,所述吊板固定于托臂远离预埋槽道的一侧,所述漏缆卡具固定于所述吊板上。本发明通过使用线缆托板、漏缆吊挂件连接在电缆支架托臂上,解决传统支架型式无法满足线缆绑扎间距及吊挂漏缆的问题,且线缆托板及漏缆吊挂件可根据区间盾构环间隔调整线缆托板宽度,保证电缆承托间隔。
-
公开(公告)号:CN212210374U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21216379.7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H02G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盾构管片预埋槽道装配式弱电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线缆托板、漏缆吊挂件,所述支架主体包括支柱、托臂,所述托臂平行且间隔固定于所述支柱上,所述线缆托板包括外框、纵向加强板、横向加强板,所述纵向加强板和横向加强板位于外框内侧,所述线缆托板固定于所述托臂上,所述漏缆吊挂件包括吊板、漏缆卡具,所述吊板固定于托臂远离预埋槽道的一侧,所述漏缆卡具固定于所述吊板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线缆托板、漏缆吊挂件连接在电缆支架托臂上,解决传统支架型式无法满足线缆绑扎间距及吊挂漏缆的问题,且线缆托板及漏缆吊挂件可根据区间盾构环间隔调整线缆托板宽度,保证电缆承托间隔。(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892725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19471.6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晨 , 罗健 , 陈伟 , 古晓东 , 王爽 , 周敏 , 高文双 , 赵耀 , 崔艳龙 , 魏建忠 , 张海龙 , 费兆华 , 白裔峰 , 李广森 , 张妍君 , 李珉璇 , 于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云边端协同下事件触发的双连杆机械臂控制方法及系统;终端采集双连杆机械臂的实时数据并发送至边缘端;边缘端根据预设事件触发规则,将数据输入无模型控制器或触发保持器得到控制指令;终端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双连杆机械臂运动,采集双连杆机械臂的实时数据并发送至边缘端;云端根据边缘端反馈的实时数据根据预设事件触发规则,选择对多变量无模型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更新,直到控制任务结束;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不仅适用于双连杆机械臂,降低其建模难度、提高控制精度、提升计算效率、节约系统资源,还具备推广至其他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272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419482.4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晨 , 罗健 , 邓洪 , 陈伟 , 古晓东 , 赵耀 , 何常红 , 周敏 , 郭雅婕 , 李勇 , 佟文宇 , 王振鹏 , 张煜 , 杨嘉琛 , 郭晓旭 , 白裔峰 , 梁茹楠 , 晏寒 , 张妍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云边端协同下单连杆机械臂的无模型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终端采集单连杆机械臂的实时数据,并将实时数据发送至边缘端;边缘端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基于在线Actor‑Critic强化学习网络进行时变参数自适应学习的无模型控制器,计算得到单连杆机械臂的控制指令,终端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单连杆机械臂运动;同时,边缘端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云端;云端对无模型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更新,并将优化更新后的无模型控制器参数传递至边缘端的无模型控制器;如此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控制任务结束;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单连杆机械臂,降低其建模难度、提高控制精度、提升计算效率,还具备推广至其他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03793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33165.7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危险品识别方法、识别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危险品识别方法包括:在预定时间段内获取目标场地内的安检设备发送的多张物品安检图像;当所述多张物品安检图像指示所述安检设备处存在待组合危险品时,根据预先设置的危险品组合信息,确定当前时刻目标场地内和/或设置于目标场地的其他安检设备是否存在能够与所述待组合危险品组合的关联危险品;若是,确定当前时刻目标场地内所涉及的范围所存在的待组合危险品与存在关联的关联危险品是否能够组成待预警危险品。通过本申请所述的危险品识别方法,能够通过对进入重点场地的物品进行集中智能分析,避免进入场地的危险人员通过拆解、组合方式将危险品带入场地。
-
公开(公告)号:CN11912332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27699.0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载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旷通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江凌翔 , 罗健 , 周敏 , 冯敬然 , 任超 , 陈伟 , 刘曙新 , 葛伟涛 , 赵哲 , 赵耀 , 肖峰 , 杨琪 , 邵一哲 , 杨登利 , 李珉璇 , 温士雅 , 张立安 , 柴天娇 , 赵轩 , 袁超 , 张妍君 , 李雨霏 , 吴绍华 , 李广森
IPC: F17D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5G与物联网卫星的长距离管线监控方法和系统,对地下管线连接的传感设备进行认证识别,构建传感设备与地面监测平台的5G通信通道,确保实时持续获取传感设备对地下管线的检测数据,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地下管线存在的异常管线区间,实现对地下管线异常状态分布的准确定位;再分析异常管线区间的工作状态数据,对异常管线区间相关的所有关联管线区间进行标识,便于对地下管线可能发生异常的管线进行全方位标定,并确定这些管线区间的位置信息,继而对相应的地面物联网卫星影像进行分析,得到这些管线区间的地面状态信息;还基于地面状态信息,向服务平台发送通知消息,对地面区域的管线进行及时精确的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1669544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10429580.1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N7/18 , G06F30/1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对象视频调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包含空间环境、对象及摄像机的BIM模型,BIM模型包含对应的数字空间、数字对象和数字摄像机,还包含几何信息及非几何信息;2)根据摄像机在空间环境视野范围内可监控的对象,关联同一标识数字摄像机在BIM模型的数字空间视野范围的同标识的数字对象;3)在BIM模型中选择数字对象,根据关联关系得到与该数字对象关联的所有数字摄像机的标识;4)调用同标识的摄像机的视频图像,并结合该数字对象相关的几何信息及非几何信息进行叠加显示。本发明用户通过在BIM模型中选取特定对象,无需关心摄像机编号、位置及其监视范围,系统可以根据对象直接调用包含该对象的视频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166954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429580.1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N7/18 , G06F30/1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对象视频调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包含空间环境、对象及摄像机的BIM模型,BIM模型包含对应的数字空间、数字对象和数字摄像机,还包含几何信息及非几何信息;2)根据摄像机在空间环境视野范围内可监控的对象,关联同一标识数字摄像机在BIM模型的数字空间视野范围的同标识的数字对象;3)在BIM模型中选择数字对象,根据关联关系得到与该数字对象关联的所有数字摄像机的标识;4)调用同标识的摄像机的视频图像,并结合该数字对象相关的几何信息及非几何信息进行叠加显示。本发明用户通过在BIM模型中选取特定对象,无需关心摄像机编号、位置及其监视范围,系统可以根据对象直接调用包含该对象的视频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892726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19482.4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晨 , 罗健 , 邓洪 , 陈伟 , 古晓东 , 赵耀 , 何常红 , 周敏 , 郭雅婕 , 李勇 , 佟文宇 , 王振鹏 , 张煜 , 杨嘉琛 , 郭晓旭 , 白裔峰 , 梁茹楠 , 晏寒 , 张妍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云边端协同下单连杆机械臂的无模型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终端采集单连杆机械臂的实时数据,并将实时数据发送至边缘端;边缘端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基于在线Actor‑Critic强化学习网络进行时变参数自适应学习的无模型控制器,计算得到单连杆机械臂的控制指令,终端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单连杆机械臂运动;同时,边缘端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云端;云端对无模型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更新,并将优化更新后的无模型控制器参数传递至边缘端的无模型控制器;如此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控制任务结束;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单连杆机械臂,降低其建模难度、提高控制精度、提升计算效率,还具备推广至其他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2726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419480.5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晨 , 罗健 , 邓洪 , 陈伟 , 古晓东 , 赵耀 , 何常红 , 周敏 , 郭雅婕 , 李勇 , 王振鹏 , 张煜 , 杨嘉琛 , 郭晓旭 , 白裔峰 , 梁茹楠 , 晏寒 , 张妍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云边端协同下事件触发的单连杆机械臂控制方法及系统;终端采集单连杆机械臂运行数据发送至边缘端预处理;边缘端根据预设事件触发规则,将数据输入无模型控制器或触发保持器得到控制指令;终端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单连杆机械臂运动,采集运行数据发送至边缘端;云端根据边缘端反馈的运行数据,根据预设事件触发规则,选择对无模型控制器参数优化更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不仅适用于单连杆机械臂,降低其建模难度、提高控制精度、提升计算效率、节约系统资源,还具备推广至其他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