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0222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311312275.4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IPC: F16J15/16 , F16J15/447 , F16J15/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热排出泵用机械密封结构,包括轴套,所述轴套上安装有第一螺旋套,所述第一螺旋套上旋装有第二螺旋套形成双螺旋结构,所述第一螺旋套的外侧设置迷宫密封结构;所述第二螺旋套安装在压盖上,所述轴套和所述压盖之间安装有机械密封件。本发明辅助密封圈不易老化、弹性元件不易疲劳,机械密封端面液膜不易发生气化,密封环不会因气化而破损,从而保证了机械密封运行的稳定性。密封环不易发生热变形,从而密封环端面平面度不会发生变化,保证了机械密封泄漏量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6872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78003.2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Inventor: 朱昌荣 , 蒋军建 , 贺斌 , 张维 , 董玉领 , 何少华 , 刘少伟 , 曹烽华 , 曹祥晖 , 郑钢 , 潘春中 , 谢秀娟 , 鲍旭东 , 张利东 , 姜锋 , 吴唯洁 , 叶伟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软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液压油管及其制备方法,该油管,包括:骨架层、胶料,胶料包括内胶、中胶、外胶,中胶铺设在两个骨架层之间,内胶铺设在骨架层内,外胶铺设在骨架层外;各层骨架层钢丝进行不同排列角度搭配,一层骨架层钢丝角度为54.2°,二层骨架层钢丝角度为55.6°。本发明液压油管耐热油、耐核辐射、耐曲挠,骨架层的设置使软管的耐脉冲性能更加优异,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29851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39942.7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压水泵驱动电机绝缘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宽量程高精度电机绝缘电阻测试电路及其测试方法。包括电机带电采集模块、电机工作状态模块、电机停机状态模块、报警控制模块、风机控制模块、加热器控制模块、存储模块、地址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开关模块控制电路、高压模块控制电路、高压模块、限流模块、开关模块、采样模块、档位选择单元、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电源模块、显示模块、过压保护模块、冲击保护模块、电机等效电阻和电机等效电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绝缘电阻阻值、分布电容、吸收比、极化指数共同判断电机的绝缘特性,将反映电机绕组对地的电阻特性和对地的电容特性全部特征反映出来,判断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2435769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312763.1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秦山核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废滤芯水泥固定配方,包括普通硅酸水泥、水、添加剂和硅粉,所述普通硅酸水泥、水、添加剂和硅粉的重量比例为1:0.26:0.01~0.02:0.1~0.2。本发明的放射性废滤芯固定配方成本低,满足自动化运行需求,其主要性能指标均满足EJ1186‑2005要求,实验结果表明,水泥浆流动度395mm;固定体28d抗压强度92.4MPa。
-
公开(公告)号:CN1198041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85640.8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Inventor: 蒋军建 , 曹烽华 , 刘少伟 , 施维真 , 何少华 , 朱昌荣 , 董玉领 , 鲍旭东 , 曹祥晖 , 郑钢 , 谢秀娟 , 张利东 , 姜锋 , 吴唯洁 , 叶伟 , 卢叶艇 , 周振栋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安全组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金属软管的脉冲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底座、固定轨道、第二轨道、支撑架、夹具;底座两侧对称安装有固定轨道,固定轨道上对称安装有可沿固定轨道活动的第二轨道,第二轨道上安装有可沿第二轨道活动的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夹具,夹具与待测的核电金属软管连接。本发明装置设计有快速调节机构,便于不同规格软管的快速装夹与定位,且软管安装在可调动态支撑架上,支撑架能够沿多个轴向自由移动,确保软管在测试过程中保持最小动态弯曲半径mm,同时满足最小静态弯曲半径mm的要求,使用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1818894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601471.9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冻水管道表面冷凝水预防装置,包括冷冻水管道保温层,所述冷冻水管道保温层内套设有中间层,所述冷冻水管道保温层的内壁上开设有一组冷凝水预防通道,所述中间层上开设有若干孔洞,至少有一个所述孔洞连通所述冷凝水预防通道。本发明的冷凝水预防通道为扇形或矩形结构,开槽或在保温层上嵌套装入保温层,本装置为非承力部件利用保温材料的固有物理强度可使本装置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冷冻水管道表面通过干燥微正压冷空气氛围的保护,防止了潮湿空气通过保温层接触冷冻水管道表面产生凝露,从而使冷冻水管道表面保持干燥。
-
公开(公告)号:CN11552075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175768.3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秦山核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堆芯导向柱吊运吊具,包括抓取机构、安全销锁紧机构和人员操作机构;所述安全销紧机构套在抓取机构内,并在吊车配合下在抓取机构内上下滑动并伸出抓取机构外;所述抓取机构套在人员操作机构内,并在吊车配合下在人员操作机构内上下移动;所述安全销紧机构与人员操作机构卡销活动连接,所述人员操作机构限制抓取机构的旋转打开;在人员操作机构和吊车配合下,实现安全锁紧机构与人员操作机构的锁紧和解除,以及抓取机构与人员操作机构的锁紧和解除。本发明的堆芯导向柱吊运吊具,实现导向柱的自动或者远程手动抓取和释放,提供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0422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789654.1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K9/00 , G06K9/62 , G01M13/0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可靠性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快速谱峭度和HMM的寿命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快速谱峭度,对信号进行预处理,锁定滚动轴承故障频带;对轴承全寿命信号进行三角滤波分频,选择包含故障中心频率的分频带进行时域特征提取及数据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使用一维K‑means聚类算法对时域特征进行时间序列聚类划分轴承健康状态;根据轴承特征序列的状态划分,使用隐马尔科夫预测模型进行轴承剩余寿命预测。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分频带重构信号,滤除了其中的冗杂噪声干扰,使得提取的特征更加平稳,更能表征轴承的真实退化状态,使得轴承寿命预测结果更加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87708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53575.4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围 , 范伟丰 , 孟维民 , 林钦 , 陆少威 , 聂文哲 , 周瑞东 , 郝中航 , 赵源 , 李争光 , 程龙 , 葛炼伟 , 朱昌荣 , 谢秀娟 , 何家欢 , 于祥龙 , 范联兴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压力容器检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视觉定位的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下腔运载小车,包括:驱动系统、动态调平系统和自动定位系统;驱动系统用于驱动运载小车直线行走及圆周旋转,实现运载小车在顶盖下方有限空间内自由行走;动态调平系统用于调整运载小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实现运载小车的完全调平;自动定位系统用于统一运载小车十字激光坐标系与顶盖堆芯坐标系,使运载小车十字激光坐标系与顶盖堆芯坐标系重合,实现运载小车在顶盖堆芯坐标中快速自动定位。本发明运载小车能够实现远程控制车体各方向运动,包括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旋转等;具备调平功能、自动定位功能、搭载功能、顶盖下方检查区域全覆盖功能等。同时,在初始位置设置完成之后,输入顶盖上特定的堆芯坐标位置,该运载小车能够自动行走至对应位置,自动定位精度达到1mm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67034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53553.8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控制棒驱动机构隔热套管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视觉的控制棒驱动机构隔热套管沉降量测量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视觉测量装置和运载小车,视觉测量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板、直线模组、相机盒;视觉测量装置通过底板安装在运载小车上,支撑板通过连接装置安装在底板上;支撑板背面可移动安装有直线模组,直线模组能够相对于支撑板沿高度方向移动;直线模组顶端安装有相机盒,相机盒中安装有测量相机,测量相机安装于相机盒中,用于观察控制棒驱动机构管座下端面和隔热套管上端面,通过直线模组将测量相机输送至平视控制棒驱动机构管座下端面和隔热套管上端面的高度,记录控制棒驱动机构管座下端面和隔热套管上端面两个位置的直线模组的高度数值。本发明利用设备自身部件之间相对尺寸的比较来测量隔热套管沉降量,属相对测量,不涉及测量基准的建立和选择,不受地面不平整度的影响,测量方法简单,适用范围更广,是对现有测量技术的补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