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21160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042402.8
申请日:2014-01-2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IPC: E02D27/12
Abstract: 软土地基组合桩网结构,以有效提高加固效果,并节约工程投资。它包括:钻孔灌注桩,沿填方体边界四周间隔设置,桩底进入软土层下伏基岩层中一定深度;压入桩,间隔设置于钻孔灌注桩范围内的软土层内,底部压入至基岩层顶面;桩帽,设置在钻孔灌注桩和压入桩顶部且与之固结为一体;导向固定框架格,位于软土层内,对各钻孔灌注桩、压入桩形成横向约束;垫层体,铺设于桩帽顶部与填方体底面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3821038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042388.1
申请日:2014-01-2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IPC: E01B2/00
Abstract: 高速铁路路基上拱修复加固结构,以有效消除因膨胀岩土膨胀引起的路基上拱,保证上部轨道结构的平顺性。它包括位于铁路路基填筑体顶部的无砟轨道支撑层,以及设置在铁路路堑坡脚两侧的侧沟,在铁路路基填筑体下方的路堑基底岩土体中纵向间隔布设卸压孔,各卸压孔由两侧侧沟位置倾斜钻入;所述无砟轨道支撑层位置对称设置横向间隔的锚索,各锚索的外端与无砟轨道支撑层锚固连接,内端锚入路堑基底岩土体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897658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407963.4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加筋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底座基础,设于地基土中;若干反滤层,依次层叠设置在底座基础上;若干层土工格栅,每层土工格栅包括受力土工格栅和反包土工格栅,受力土工格栅分层设置在路基填筑体中,反包土工格栅包裹反滤层,并回折在路基填筑体中;整体面板,其为柔性水泥毯或复合材料结构,整体面板贴合设置在反滤层外侧,整体面板高度与挡土墙高度一致;连接构件,其为[型结构,连接构件呈阵列设置在反滤层和整体面板之间,反包土工格栅穿过连接构件的槽口,连接构件的两臂连接于整体面板。本发明通过土工格栅和连接构件将整体面板、反滤层和路基填筑体有机结合成柔性协调的整体,适应超高烈度地震区。
-
公开(公告)号:CN107975062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1711286590.9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陡坡路堤轻型组合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以有效解决高寒高海拔地区陡坡路堤收坡工程存在的施工困难、投资大、风险高等技术难题。它包括:下锚杆注浆基础和上锚杆注浆基础,间隔成排设置在路堤下坡侧及上坡侧的陡坡地基上;下支撑台和上支撑台,分别设置在下锚杆注浆基础、上锚杆注浆基础顶部,下支撑台顶部中央预留圆弧形凹槽口;支撑立柱,下端为圆弧凸形结构放置在下支撑台顶部的弧形凹槽口中;挡土板,搭接在相邻两支撑立柱之间;支撑结构,两端分别与支撑立柱上部和上支撑台外侧连接;路堤工程,分层填筑在支撑立柱和挡土板内侧的陡坡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27777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11404153.9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D5/02 , E02D5/34 , E02D5/74 , E02D15/02 , E02D5/10 , E02D3/046 , E01C3/04 , G06F30/13 , G06F30/20
Abstract: 一种基于协调变形的加筋式桩板墙,以实现锚固桩和加筋体的协调受力与变形,充分发挥土工格栅的加固作用,从而更经济、有效的控制支挡结构变形。包括桩板墙墙体、加筋体和设置于两者之间的反滤层,桩板墙墙体由翼缘桩和挡土板构成,加筋体由分层填筑压实形成的墙背土体和分层铺设于其内的土工格栅构成。所述翼缘桩桩背处设置竖向间隔连接栓,各连接栓的两端分别通过预埋件固定在相邻两根翼缘桩上。所述土工格栅通过上下相邻的两根连接栓形成反包,实现桩板墙墙体与土工格栅的连接,分层铺设过程中对土工格栅逐层施加一定的初始拉拔力,使土工格栅处于拉紧状态且产生部分变形。在分层填筑墙后填筑体的同时,同步分层施作反滤层。
-
公开(公告)号:CN115710916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07944.1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松散地层隧道洞口斜坡防护结构及设计方法,该结构包括竖向预加固桩,设置于隧道洞门两侧,竖向预加固桩伸入稳定山体;圈梁,设置于隧道洞门顶部,并刚性连接于竖向预加固桩;若干水平加固桩,设置于隧道洞顶,水平加固桩从松散层坡面水平伸入稳定山体;若干组预应力锚索,设置于水平加固桩之上,每组预应力锚索包括若干根,相邻两组预应力锚索竖向间隔设置;最下一组预应力锚索中最底排锚索的锚固段端部距隧道顶部边界最小距离D不小于隧道洞径。本发明既解决了斜坡的整体稳定,又解决了传统加固措施在隧道顶浅埋区的加固盲区问题,避免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坍顶、垮塌。
-
公开(公告)号:CN110457636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1810425046.6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陈伟志 , 李安洪 , 郭在旭 , 蒋关鲁 , 姚裕春 , 叶世斌 , 周川滨 , 张耀 , 向俐蓉 , 曾永红 , 李宁 , 雷洋 , 李高明 , 张力言 , 庄颖茜 , 李必贤 , 吕婷 , 杨广元 , 姜雷
IPC: G06F17/10
Abstract: 一种长短微型桩加固膨胀土地基后路基基底隆起量的确定方法,以合理确定长短微型桩加固地基的剩余隆起量,为长短微型桩抗隆起设计提供合理依据,计算简便,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取样实测或现场调查,确定膨胀土地基的大气影响深度或浸水影响深度l、膨胀土地基大气急剧影响层深度l'等;确定长短微型桩计算深度范围内干旱季节第i层土的初始膨胀力σb0i;确定长短微型桩计算深度范围内外界降雨或浸水作用后第i层土的剩余膨胀力σbfi;确定长微型桩赋予“中性点”位置以上第i层土的锚固力σui;确定长短微型桩加固膨胀土地基后路基基底隆起量se。
-
公开(公告)号:CN11491217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521378.0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考虑荷载作用的库仑土压力简化计算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计算挡土墙后库仑土压力的过程中,当墙后地面出现荷载时,将荷载转换为与墙后土体相同重度的矩形荷载土柱;S2,将矩形荷载土柱按照破裂角倾斜为平行四边形荷载土柱,形成新地面线;S3,将破裂面与新地面线相交范围内的土体作为滑动楔体,计算挡土墙后的库仑土压力和土压应力分布;S4,基于挡土墙后的库仑土压力和土压应力分布进行挡土墙设计。本发明的简化算法通过将荷载土柱按照破裂角倾斜后,将有荷载情况的土压力与土压应力计算转换为无荷载情况下的计算,降低了计算与开发的复杂度,计算过程简单明了,更加利于程序开发与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437230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1409801.X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时速400km+高速铁路路肩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方法,将基床动变形作为重力式路肩挡土墙设计的控制指标,利用五步计算法得到了基床总变形量,并据此求得基于基床动变形的重力式路肩挡土墙抗滑动、抗倾覆安全系数,从而解决400km+高速铁路重力式路肩挡土墙的设计计算问题。包括如下步骤:建立设计挡土墙计算模型,基床、路基本体、地基的参数取值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土工试验结果确定;通过模型计算,得到基床总变形量;判定基床总变形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等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对基床动变形0.22mm的控制阈值;计算上述临界设计状态下挡土墙抗滑动安全系数Kc、抗倾覆安全系数K0,得到时速400km+高速铁路路肩重力式挡土墙的安全系数控制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9973098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015740.5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采空区注浆加固冒落带钻孔的施工方法,以有效避免采空区冒落带钻孔施工过程出现卡钻、掉钻和漏浆现象,且有效提高钻进效率。包括如下步骤:①采用钻头钻机进行地表浅层钻孔形成第一步钻孔;②取出钻机,在第一步钻孔内打入无缝钢管形成孔口管;③更换小直径钻头,从孔口管内采用泥浆护壁向下钻进形成第二步钻孔;④下注浆管至孔底低压注浆,在冒落带上部形成一定高度的起始小直径低压注浆体;⑤自地表通过孔口管向下钻进至起始小直径低压注浆体底部0.5m~1.0m处;⑥下注浆管至孔底,低压注浆,在起始小直径低压注浆体以下形成与之固结为一体的后续小直径低压注浆体;⑦重复步骤⑤、⑥,直到向下钻进至冒落带底部,低压注浆体通过冒落带至设计深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