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地质条件连续梁先中跨后边跨合拢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4557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096663.9

    申请日:2022-09-08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杂地质条件连续梁先中跨后边跨合拢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称施工主桥墩,由边跨向中跨依次设为外边墩、内边墩和中墩;步骤二:于中墩的墩顶浇筑0号块;步骤三:在0号块的两侧分别拼装边跨挂篮和中跨挂篮,对称悬浇连续梁K1、K1’节段;步骤四:向外移动边跨挂篮和中跨挂篮,依次悬臂对称浇筑K2~K17、K2'~K17'节段;步骤五:拆除中跨挂篮,保留边跨挂篮,合拢中跨;步骤六:在内边墩的墩身顶部与边跨挂篮之间安装用于临时承载Z1'~Z2'节段的第一承载结构;步骤七:在第一承载结构与外边墩的墩顶之间设置第一平衡结构,用于平衡现浇混凝土对内边墩产生的偏载荷。本申请具有施工周期短、方便快捷、安全和材料成本投入较小的特点。

    一种滑道井字梁安装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56901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008290.5

    申请日:2022-08-22

    IPC分类号: B63C3/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道井字梁安装方法,分别包括井字梁预处理、井字梁入水、井字梁水面定位、井字梁下沉、井字梁水下定位、井字梁到位、微调固定;井字梁通过气囊的浮力浮在水中,并通过4根锚绳沿井字梁的对角线进行牵引,锚绳给予井字梁一个向下的分力,克服气囊的浮力以驱使井字梁向水中运动,通过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的所能提供的浮力可调,通过适当减少气囊提供的浮力,可减少卷扬机收卷锚绳时的阻力,对井字梁的控制可以更加轻松灵活。

    一种沿海码头受撞损伤桥墩不卸载工况下修复加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65635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711384763.0

    申请日:2017-12-20

    IPC分类号: E01D22/00 E01D1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沿海码头受撞损伤桥墩不卸载工况下修复加强方法,先清理受损桩上的松散混凝土,抽出受损桩内部积水,在受损桩的空心部分灌注混凝土修补加固,在受损桩的外侧套钢套筒,在钢套筒和受损桩间灌注细石混凝土,利用钢套筒安装作业平台,作业平台的两端支持千斤顶反顶横盖梁,在钢套筒接长桩顶面与横盖梁底部之间空隙段灌注微膨胀灌浆料,在受损桩附近补打一个钢管桩,加长横盖梁,横盖梁与钢管桩相连。利用千斤顶装置反顶横盖梁消减上部结构因受损产生的累计应力,不降低结构安全储备,恢复结构设计初始受力状态,修复破损桩的过程中,破损桩空心中填充混凝土加固,外套钢套筒并充灌混凝土加固桩基。

    一种密集桩群模拟沉桩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33224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87608.0

    申请日:2020-12-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集桩群模拟沉桩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模型,为后续做碰撞检测提供真实依据;S2、整合模型,调整密集桩群、打桩船以及海床模型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S3、密集桩群空间关系验证:通过软件对密集桩群进行空间关系验证;S4、最小桩间距分析,最终形成附带群桩相对位置、标高、尺寸信息的模型;S5、3D模型打印: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步骤S4中所得到的模型,分别得到密集桩群、打桩船以及海床模型的3D打印模型;S6、沉桩顺序验证。本发明不仅解决了桩之间的碰撞问题,同时解决了打桩过程中船体与已沉桩的碰撞问题,可校核沉桩桩位准确度,并引入最小桩间距预警调整,能够更好的指导施工。

    一种用于爆破飞石及爆破振动的协同防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6219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669766.7

    申请日:2018-06-26

    IPC分类号: F42D5/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爆破飞石及爆破振动的协同防护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在爆源与被保护物间挖一条长度为被保护物长度(1.1~1.3)倍的沿减震沟(6);用竹竿绑扎一个长度和高度略大于被保护物长度和高度的主体框架(2),在主体框架(2)的一侧悬挂一层竹笆(1),制得防护竹排架。将所述防护竹排架垂直地置于所述减震沟(6)的中间,悬挂竹笆(1)的一侧靠近爆源;将竹棒(5)水平地绑扎于地表以下的防护竹排架上,所述竹棒(5)沿减震沟(6)长度方向的绑扎间距和沿减震沟(6)高度方向的绑扎间距为(0.2~0.3)m×(0.2~0.3)m。当防护竹排架在地面以上的高度大于等于10米时,在防护竹排架两侧设置钢丝缆绳斜拉索(3)。本发明工序简便易实行、节省防护材料和防护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