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洞口保温水沟长度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92248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811108338.3

    申请日:2018-09-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洞口保温水沟设置长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位于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洞口的太阳辐射情况,计算隧道洞口的太阳辐射指标;将隧道洞口太阳辐射指标、洞口最冷月平均气温、已建成位于寒冷或严寒地区铁路隧道实测的排水通道结冰长度以及对应的保温水沟设置长度以及水沟结冰长度作为影响因素,拟定非线性曲面方程形式;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计算出多元非线性曲面方程待定参数,得到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保温水沟设置长度计算公式。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对保温水沟设置长度无法理论定性定量分析的缺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计算方法,提高了用于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洞口保温水沟设置长度的计算的准确性。

    一种隧道环向围岩贴合型防结晶排水盲管

    公开(公告)号:CN115638022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72335.7

    申请日:2022-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环向围岩贴合型防结晶排水盲管。目前铁路上的隧道排水盲管都是波纹状圆形盲管,与围岩、防水板接触面小,弯折困难,导致设排水盲管的地方防水板与围岩贴合差。本发明盲管本体包括两个平铺段和两个弧形贴合段,两个平铺段平行,两个弧形贴合段分别设于两个平铺段之间;盲管本体采用三面开孔,靠近流水面的平铺段不设渗水孔,盲管外侧上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采用高强涤纶丝和长纤无纺布编织而成。本发明盲管整体呈扁状,更好地与围岩、防水板贴合,增加了与围岩、防水板接触面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排水盲管与围岩、防水板间的空隙,进而可减少浇筑混凝土后的空洞,使二次衬砌厚度满足要求。

    大风区预制构件拼装式防风明洞及其接头拼装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44089B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10001447.1

    申请日:2012-0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风区预制构件拼装式防风明洞及其接头拼装连接方法。采用拼接预制构件的明洞结构,连接缝是薄弱环节,受力复杂。本发明将防风明洞沿纵向分隔成长2m或3m的环形构件,每一环形构件分隔成拱顶块、2块拱腰块和2块边墙块,共5块进行预制;采用埋入式后浇混凝土刚性连接方式将边墙预制构件连接到基础纵梁上;采用后浇混凝土刚性连接方式将拱部预制构件连接到拱脚预制构件上;采用螺栓夹板式连接方式将拱脚预制构件连接到边墙预制构件上;每个单元内各环之间采用榫槽连接。本发明在受力条件不同的位置选用有针对性的连接方式对明洞的预制构件进行拼接,大大加快施工进度,保证了拼接式明洞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满足了接缝的刚度要求,连接安全可靠。

    用于滨海软土吹填造陆的围堰挡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05240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010135720.4

    申请日:2020-0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滨海软土吹填造陆的围堰挡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围堰挡护结构包括纵向的堰体防渗体,堰体防渗体包括围堰基底标高以下的堰体下部防渗体和围堰基底标高以上的堰体上部防渗体;堰体上部防渗体外侧堆砌有袋装素土,堰体上部防渗体与袋装素土之间填筑有防渗黏土,袋装素土和防渗黏土坡面敷设有复合土工膜;堰体上部防渗体内侧设置有纵向的施工便道,堰体上部防渗体与施工便道之间填筑有防渗黏土,防渗黏土坡面采用喷混层防护。本发明在保障围堰围护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了车站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当需要进行局部加固修整时,可利用施工便道平台,对围堰中部防渗黏土采用掺入法、灌浆法或打桩法等进行加固操作,提高围堰整体安全度。

    一种高速铁路分修隧道洞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及救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8504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589993.6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分修隧道洞内紧急救援站结构及救援方法。现有单纯的分修隧道加密横通道相互救援目前存在诸多问题。本发明左线和右线隧道间设有待避平导;平导与左线和右线隧道之间通过疏散联络通道连接;救援站内左线和右线隧道中间处设送风通道,并连接平导;送风通道内设置供风轴流风机;左线和右线隧道两侧分别设有排烟竖井;排烟竖井通过隧道顶的横向排烟道与1号纵向排烟道相接;2号纵向排烟道与1号纵向排烟道的交叉点设于1号纵向排烟道中部。本发明结合待避平导设置单独的供风通道,能直接提供待避人员新鲜风,并保证足够风压避免烟气进入安全区域。

    高速列车穿越隧道的微气压波消散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2380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011301529.9

    申请日:2020-1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列车穿越隧道的微气压波消散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传感器、检测部件和喇叭;传感器位于隧道进口,列车经过时被触发,用来记录列车经过进口的时间并向喇叭传送信号;检测部件位于隧道出口,用来检测微气压波的频率、振幅、相位,同时记录检测到微气压波的时间,并将数据传送给喇叭;喇叭位于隧道出口,根据传感器和检测部件发送的数据,发出相应的声波抵消微气压波。本发明利用主动发出声波的方式,在传播路径上消散微气压波,不需要改变隧道原有结构,施工及设计更加简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