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3989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354678.6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HP‑TOPSIS模型的铁路建设方案优选方法。铁路方案优选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决策者根据经验衡量评价标准间相对重要程度,易造成结果偏于主观,且评价指标过多,难以科学决策。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选取评价指标,构建比较判断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构建原始评价指标矩阵;同趋势化;归一化;确定正负理想解;计算与正负理想解的距离;计算与最优解的贴近度;将贴近度按大小顺序排序,确定最优方案。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结果不客观、评价指标多、难以科学决策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铁路建设方案优选过程从定性粗放式决策到定量精准化决策的转变。
-
公开(公告)号:CN11947668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39073.0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40 , G06F18/243 , G06F18/27 , G06N5/01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进站刷卡数据的车站最高聚集人数测算方法及系统,基于不同列车的旅客进站刷卡数据,拟合得到不同列车的旅客到站时间的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并获取关键参数μ、σ;训练决策树模型;通过决策树模型输出待测算车站各列车的关键参数μ、σ,并得到各列车旅客到站时间的对数正态分布函数,计算得到各列车旅客到站分布曲线;将各列车旅客到站分布曲线叠加得到整个车站的旅客到站分布曲线,纵坐标最高点即为车站最高聚集人数。本发明综合考虑车站的环境属性、列车属性以及不同列车旅客到站规律等多种因素,解决了现有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方法考虑因素简单,计算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有助于合理确定客运站房建筑规模,节省铁路建设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1733796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010543622.4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廖晖 , 李谈 , 喻忠 , 吕海军 , 张庆闯 , 赵亚军 , 段剑锋 , 许红春 , 刘彤 , 张毓斌 , 查家宏 , 王维 , 马琳琳 , 王文彬 , 黄彦彬 , 陈新平 , 王耀辉 , 孟宪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拱圈式微型钢管桩的隔离桩体系及其构建方法,于既有构筑物与新建隧道之间施作拱圈式分布的钢管桩;钢管桩布置有两排,深入新建隧道拱底以下,一排与新建隧道纵向平行布置,另一排呈弧形布置。本发明利用隔离桩与拱圈式系梁的围闭效应,提高隔离桩自身抗弯强度,同时通过压力注浆加固桩周土体,充分调动围闭土体的强度,使微型隔离桩、围闭土体与刚性系梁形成一个受力耦合结构,基于三角形微型钢管桩与桩间加固土为基本单元的承载体系,可最大程度削弱由于隧道穿越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对既有构筑物的不利影响;布桩形式灵活,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耦合桩的空间布置限制因素少,对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应性高,具有较高的工程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236984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28867.0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廖晖 , 张庆闯 , 李谈 , 喻忠 , 吕海军 , 赵亚军 , 段建锋 , 许红春 , 刘彤 , 张毓斌 , 查家宏 , 王维 , 马琳琳 , 王文彬 , 王耀辉 , 陈新平 , 孟宪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有效控制初支钢架竖向位移的锁脚体系及其构建方法,格栅钢架的钢架连接节点包括连接钢板、钢套筒与L型钢板;L型钢板用于格栅钢架连接并为连接钢板固定提供条件,钢套筒顶端位于圆孔L型钢板竖板的圆孔内,底端焊接固定于连接钢板圆孔处,为锁脚锚杆的打设提供定位与导向作用。本发明基于“先定位,后导向”的新型锁脚锚杆打设方式,不但确保锁脚锚杆与格栅钢架之间形成了可靠连接,而且可最大程度实现锁脚锚杆打设期间降低对地层的扰动,满足隧道下部开挖时,上部悬空的格栅钢架可通过锁脚锚杆进行有效锁定,进而严格控制上部钢架的竖向位移,实现隧道的安全开挖与地层的稳定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305220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010250536.4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廖晖 , 张庆闯 , 李谈 , 喻忠 , 吕海军 , 赵亚军 , 段建锋 , 许红春 , 刘彤 , 张毓斌 , 查家宏 , 王维 , 马琳琳 , 王文彬 , 王耀辉 , 陈新平 , 孟宪全 , 黄彦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永临结合的砼支撑与结构顶板合建体系及其构建方法,体系包括地下结构、围护桩、腰梁和砼支撑;围护桩位于地下结构四周外侧,桩顶位于地下结构顶板以上一定距离,桩底位于地下结构底板以下一定距离;围护桩内侧设有腰梁,砼支撑与两侧腰梁刚性连接,砼支撑位于地下结构顶部上方。本发明基于“永临结合”的砼支撑与结构顶板合建体系,将基坑内临时砼支撑作为结构顶板的一部分,按永久结构考虑共同承担外部荷载,避免了砼支撑作为临时构件后期需要凿除,简化了工艺、加快了进度,减薄了结构顶板尺寸,满足结构整体受力要求,首次提出了将临时砼支撑与永久结构顶板统筹考虑的新思路,满足了基坑安全开挖与地下结构的长期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05219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010249003.4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廖晖 , 李谈 , 喻忠 , 张庆闯 , 吕海军 , 赵亚军 , 段剑锋 , 许红春 , 刘彤 , 张毓斌 , 查家宏 , 王维 , 马琳琳 , 王文彬 , 王耀辉 , 陈新平 , 孟宪全 , 黄彦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基坑跳挖与拱盖转换的既有隧道跨越体系及施工方法,所述体系包括围护桩、格栅钢架和拱盖结构;基坑在平面上被分层若干个小基坑,基坑围护桩位于既有隧道两侧,纵向成排设置,并向下伸入既有隧道拱底以下;拱盖位于既有隧道上方,两端拱脚与围护桩刚性连接、有效传力;既有隧道上方小基坑围护体系由纵向围护桩与横向格栅钢架组成,格栅钢架与围护桩将既有隧道上方区域分成多个小基坑。本发明基于“化整为零”的基坑开挖方式,最大程度减小了既有隧道上方土体开挖卸载的影响,同时基于拱盖转换结构将新建结构荷载传递至地层深处,避免了地下结构荷载对下卧隧道的不利影响,构建了既有隧道上方新建地下结构的全新方法,施工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0939139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1911275588.0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张庆闯 , 廖晖 , 喻忠 , 吕海军 , 赵亚军 , 刘彤 , 段建锋 , 许红春 , 张毓斌 , 李谈 , 查家宏 , 王维 , 马琳琳 , 王耀辉 , 陈新平 , 王文彬 , 孟宪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桩后异型挡墙刚性接触的桩板墙结构及其构建方法,所述桩板墙结构包括围护桩和异型挡墙;围护桩为圆柱形截面,沿基坑边缘间隔设置,异型挡墙位于相邻围护桩之间;异型挡墙截面外宽内窄,左右两侧为内凹的圆弧面并与围护桩的外壁密贴。本发明利用异型挡墙与围护桩之间的圆弧形密贴刚性接触,将地层水平荷载对应的常规围护桩与桩间挡墙之间的水平剪力,转化为垂直于圆弧面的轴力,有效改善了常规植筋方式导致围护桩与挡墙之间连接薄弱、无法有效承担地层水平向剪力的缺点,具有受力清晰、设计简单、成本低且工艺简便等优势,可为基坑工程稳定性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153536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38506.9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廖晖 , 李谈 , 喻忠 , 吕海军 , 张庆闯 , 赵亚军 , 段剑锋 , 许红春 , 刘彤 , 张毓斌 , 查家宏 , 王维 , 马琳琳 , 王文彬 , 黄彦彬 , 陈新平 , 王耀辉 , 孟宪全
IPC: E02D29/045 , E04F1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车站装配式轨顶风道结构及其构建方法,于结构侧墙内侧、结构中板下方设置水平的横梁和竖向的风道腹板;横梁内侧通过牛腿连接到结构侧墙,外侧通过翼脚连接到风道腹板底部,风道腹板顶部通过预埋锚栓连接到结构中板;横梁上方设置风道板,结构侧墙、结构中板、风道板和风道腹板组成风道结构。本发明利用插销式锚栓与牛腿,将横梁与风道板进行有效固定,将常规基于植筋的现浇风道结构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转变成了插入式锚栓机械咬合与牛腿夹持固定的装配式构件,实现了现场快速安装、连接可靠的新型装配式轨顶风道;改善了新旧结构之间的受力特性,避免了风道结构现场砼浇筑涉及的大量支模与砼泵送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305494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010157664.4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廖晖 , 李谈 , 张庆闯 , 喻忠 , 吕海军 , 赵亚军 , 段剑锋 , 许红春 , 刘彤 , 张毓斌 , 查家宏 , 王维 , 马琳琳 , 王文彬 , 王耀辉 , 陈新平 , 孟宪全 , 黄彦彬
IPC: E04F11/02 , E04F11/022 , E04F11/025 , E04F11/09 , E04F11/18 , E21F11/00 , E01B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与道床顺接的转角型疏散楼梯结构及其构建方法,所述结构包括疏散平台、纵向踏步和横向踏步;疏散平台位于道床结构侧上方沿隧道侧壁纵向布置,与列车开门处顺接,底部由弧形支墩支撑;纵向踏步最高阶与疏散平台顺接,横向踏步最低阶与道床结构顺接,形成列车、疏散平台、纵向踏步、横向踏步、道床结构,最后到隧道洞口或横通道的安全疏散路径。本发明提出的“先纵向,后横向”的疏散楼梯踏步布置方式,有效解决了小直径隧道圆形轮廓导致常规纵向疏散楼梯最后几阶踏步宽度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从疏散平台到道床面之间的平顺过渡,满足了人员紧急情况下正常疏散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101605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010040068.8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廖晖 , 张庆闯 , 喻忠 , 吕海军 , 赵亚军 , 段建锋 , 许红春 , 刘彤 , 张毓斌 , 李谈 , 查家宏 , 王维 , 马琳琳 , 王文彬 , 王耀辉 , 陈新平 , 孟宪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C型咬合梁的改扩建工程接口结构及其构建方法,接口结构包括既有结构和新建结构相接部位的新做结构及其配件,接口结构与既有结构、新建结构刚性连接;既有部分包括既有结构顶板、侧墙和既有结构中板或底板,新建部分包括新建结构顶板、侧墙和新建结构中板或底板;既有结构顶板和新建结构顶板之间设置有C型梁,槽口朝向既有部分,上下两边夹持既有结构顶板,另一边与新建结构顶板刚性连接;既有结构中板或底板与新建结构中板或底板刚性连接。本发明的与既有结构顶板夹持连接的C型梁,将常规平接方式以拉应力为主的接口结构,转化为承受弯剪扭的叠合构件,受力整体性与变形协调性得到了改善,提高了新旧结构接口部位的整体刚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