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4492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954141.1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西南科技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力刚度匹配基的隧道衬砌减隔震结构精准设计方法,以围岩层、锚杆加固层、初衬层和二衬层四者的动弹性模量和设计厚度为输入量,根据既有隧道衬砌抗减震结构特征,结合力学原理建立动力刚度匹配基系统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将该结构的弯矩匹配用各层厚度和各层动模量参数的匹配关系来表示;收集并建立既有隧道衬砌抗减震结构数据样本集,通过神经网络逻辑计算精准确定隧道衬砌减隔震结构层与围岩层、初衬层和二衬层之间的动力刚度匹配刚度参数,根据逻辑回归模型的输出结果,确定优先考虑动弹模E4还是优先考虑厚度h4的权重问题,然后精准进行减隔震结构材料及结构选型,完成隧道衬砌减震层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5344923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0954141.1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西南科技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力刚度匹配基的隧道衬砌减隔震结构精准设计方法,以围岩层、锚杆加固层、初衬层和二衬层四者的动弹性模量和设计厚度为输入量,根据既有隧道衬砌抗减震结构特征,结合力学原理建立动力刚度匹配基系统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将该结构的弯矩匹配用各层厚度和各层动模量参数的匹配关系来表示;收集并建立既有隧道衬砌抗减震结构数据样本集,通过神经网络逻辑计算精准确定隧道衬砌减隔震结构层与围岩层、初衬层和二衬层之间的动力刚度匹配刚度参数,根据逻辑回归模型的输出结果,确定优先考虑动弹模E4还是优先考虑厚度h4的权重问题,然后精准进行减隔震结构材料及结构选型,完成隧道衬砌减震层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5142885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0790745.7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掌子面注浆加固的复合式锚杆及施工方法,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中空且侧壁均匀布设注浆孔,杆体一端的第一开口螺纹连接钻头,另一端的第二开口可拆卸连接实心塞,杆体外侧套设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与钻头可拆卸连接,所述杆体和实心塞均采用玄武岩纤维材料制作。本发明将玄武岩纤维材料制作的杆体与可拆卸套筒相结合,充分利用玄武岩纤维环保且易于破拆的特性,通过套筒弥补杆体的抗扭强度不足的问题,拆除套筒,无需清理孔洞,提升施工效率,通过杆体向孔洞内注浆,从而改善岩土体的物理性质,优化加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142885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790745.7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掌子面注浆加固的复合式锚杆及施工方法,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中空且侧壁均匀布设注浆孔,杆体一端的第一开口螺纹连接钻头,另一端的第二开口可拆卸连接实心塞,杆体外侧套设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与钻头可拆卸连接,所述杆体和实心塞均采用玄武岩纤维材料制作。本发明将玄武岩纤维材料制作的杆体与可拆卸套筒相结合,充分利用玄武岩纤维环保且易于破拆的特性,通过套筒弥补杆体的抗扭强度不足的问题,拆除套筒,无需清理孔洞,提升施工效率,通过杆体向孔洞内注浆,从而改善岩土体的物理性质,优化加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7735499U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21734555.5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极软岩隧道掌子面的超前支护结构、复合旋喷桩。该超前支护结构由设置在掌子面位置的多个水平复合旋喷桩构成,所述水平复合旋喷桩沿隧道走向设置,且所述水平复合旋喷桩由水平旋喷桩和设置于水平旋喷桩内的加强筋构成。采用本实用新型复合旋喷桩的超前支护结构施工工艺简单,在水平旋喷桩成型后直接通过机器水平插入BFRP筋,不需要再次钻孔,节约了时间,并且支护效果更好;并且,由于采用了BFRP筋新型材料,更加环保,在结构施工完成后的破拆中,由于BFRP筋的抗剪强度小,有效解决了使用钢筋锚杆难破拆的问题,为超前支护施工和隧道开挖破拆节约了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8265724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810291978.6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包括:连接套筒,至少两片锥形叶;锥形叶拼合成一个完整锥体,且锥体的底面轮廓与连接套筒轮廓一致且对接;每个锥形叶与连接套筒的一端枢轴连接,可以自由开合,通过设置连接套筒和锥形叶,有效降低导管前端与孔内泥浆和浮浆的接触面积,在快速插入混凝土过程中,避免表层泥浆和浮浆进入导管内,可有效避免桩身混凝土中出现夹层而形成断桩,当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在混凝土的自重作用下冲开锥形叶从而实现灌注,有效提高二次导管插入法灌桩或接桩的成功率,降低断桩率,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26572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1810291978.6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包括:连接套筒,至少两片锥形叶;锥形叶拼合成一个完整锥体,且锥体的底面轮廓与连接套筒轮廓一致且对接;每个锥形叶与连接套筒的一端枢轴连接,可以自由开合,通过设置连接套筒和锥形叶,有效降低导管前端与孔内泥浆和浮浆的接触面积,在快速插入混凝土过程中,避免表层泥浆和浮浆进入导管内,可有效避免桩身混凝土中出现夹层而形成断桩,当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在混凝土的自重作用下冲开锥形叶从而实现灌注,有效提高二次导管插入法灌桩或接桩的成功率,降低断桩率,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7999635U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22093038.0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浆锚索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注浆锚索的长度不可调节,抗拉强度受杆体形变范围的限制,当钢绞线发生较大形变时现有注浆锚索的杆体即会破裂,导致注浆锚索报废,即现有注浆锚索无法适用于高强度作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注浆锚索杆,将第三杆体设计为双管套设结构,使注浆锚索杆的长度可调节,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装置包括:杆体、钢绞线、钢绞线固定构件和多个铆钉组件,所述钢绞线位于杆体内,所述钢绞线固定构件位于杆体的两端,所述多个铆钉组件均位于杆体上。
-
公开(公告)号:CN208330433U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20576190.5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洞内供风装置,包括引风管,所述引风管安装于隧道中心处的顶部,所述引风管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排风管,所述引风管和排风管均通过U型管卡安装在隧道的顶部,所述排风管与引风管相连的一端延伸至引风管的内部,所述排风管位于引风管内部的一端设有滤网。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隧道内部的空气经引风管设置的进风口引入排风管内并经排风管排出,利用设置的滤网将空气中的杂物过滤并储存在集尘箱内,做集中处理,当隧道空气排出时内部会形成负压,使外部空气经隧道的进出口进入隧道内部,形成空气循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有效改善隧道内部的空气环境,保证汽车行使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208105274U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20461210.4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5/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钻桩孔混凝土二次封底灌注装置,包括:连接套筒,至少两片锥形叶;锥形叶拼合成一个完整锥体,且锥体的底面轮廓与连接套筒轮廓一致且对接;每个锥形叶与连接套筒的一端枢轴连接,可以自由开合,通过设置连接套筒和锥形叶,有效降低导管前端与孔内泥浆和浮浆的接触面积,在快速插入混凝土过程中,避免表层泥浆和浮浆进入导管内,可有效避免桩身混凝土中出现夹层而形成断桩,当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在混凝土的自重作用下冲开锥形叶从而实现灌注,有效提高二次导管插入法灌桩或接桩的成功率,降低断桩率,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