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0679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108692.2
申请日:2022-09-13
申请人: 中铁隧道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中铁隧建筑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E21D9/00 , E21D9/14 , E21D11/10 , E02D29/045 , E02D27/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能够有效提高大跨度深基坑明暗挖衔接处的施工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地铁明暗挖施工的转换结构及其应用。转换结构包括:第一导洞单元为两个且间隔排列;第一支撑组件沿第一洞体底部的外侧插入第一洞体下方的土体内;第二支撑组件设于第一洞体的洞顶上方;第二导洞单元设于两个第一导洞单元之间;第三支撑组件沿第二洞体底部的中部插入第二洞体下方的土体内;第四支撑组件设于第二洞体的洞顶上方;第三洞体为两个且分别设于第一洞体和第二洞体之间;第五支撑组件设于第三洞体的洞顶上方;拱顶结构包括第三洞体上方的第一拱顶、沿第一拱顶外侧延伸至与第一支撑组件连接的第二拱顶以及沿第一拱顶内侧延伸至与第三支撑组件连接的第三拱顶。
-
公开(公告)号:CN220531068U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21912937.7
申请日:2023-07-20
申请人: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中铁隧建筑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发明人: 梁世龙 , 方世民 , 刁国君 , 马永良 , 张姜飞 , 陈潇 , 李明忠 , 王世明 , 李保仪 , 胡冬冬 , 魏尧 , 邓雄 , 王宇 , 李响 , 赵松 , 曾勇 , 孙铭浩 , 刘孝华
IPC分类号: B01D47/0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施工喷淋降尘装置,以解决现有喷淋降尘装置喷淋降尘范围小的技术问题。包括:载板,所述载板用于安装在地铁车站施工场所的护栏的侧面上或顶部上方,或者用于直接作为地铁车站施工场所护栏,该载板表面平面阵列分布有多个喷头安装结构,每个喷头安装结构上均可安装至少一个喷头;以及喷头组,所述喷头组包含多个喷头,所述多个喷头可分散地安装在不同的喷头安装结构上,并且,所述多个喷头中,每个喷头均可通过对应的连接接头连接供水管。由于载板表面上平面阵列分布有多个喷头安装结构,多个喷头可分散地安装在不同的喷头安装结构上,这样,就使得多个喷头呈平面型分布,有助于增大喷淋降尘范围,提高降尘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9714426U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20138681.2
申请日:2023-01-16
申请人: 中铁隧道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中铁隧建筑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发明人: 刁国君 , 方世民 , 夏增银 , 何占江 , 梁世龙 , 何杰明 , 李明忠 , 张姜飞 , 赵太东 , 王世明 , 邓雄 , 王宇 , 李响 , 王宇峰 , 曾勇 , 曾梓越 , 秦张越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超前支护结构变形的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组件和将监测组件安装于超前支护结构上的定位组件;其中,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腔体;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可以沿腔体的轴向自由移动;变形部,所述变形部的一端与腔体连接,另一端与移动部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孔体,所述孔体贯穿超前支护结构并伸入超前支护结构后方的围岩内;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将监测组件定位在定位部和超前支护结构之间;杆体,所述杆体穿过定位部和监测组件并插入孔体内。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使用,能够同时对超前支护结构的变形量、位移量和受力进行监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8405354U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22250754.5
申请日:2022-08-24
申请人: 中铁隧道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中铁隧建筑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发明人: 方世民 , 刁国君 , 何占江 , 夏曾银 , 梁世龙 , 张姜飞 , 李明忠 , 何杰明 , 谢亮 , 李挺武 , 胡东东 , 王世明 , 李保仪 , 李迎非 , 邓雄 , 王宇 , 王宇峰 , 李响 , 曾勇 , 孙铭浩 , 秦张越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坑明暗挖施工的地面沉降及支护应力监测系统,包括:地面沉降监测单元,用于获取基坑的地面沉降数据;所述地面沉降监测单元包括第一水准仪和第二水准仪,第一水准仪和第二水准仪排列于待挖基坑竖向垂面上方的地面上;支护应力监测单元,用于获取基坑支护的应力数据;所述支护应力监测单元包括与支护桩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将基坑明挖转暗挖过程中地面沉降和支护应力监测相结合,能够显著提升基坑施工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台水准仪分别测量两处地面沉降,由此求得的土体相对沉降量与倾斜角度的准确度更高。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时并准确监测地面沉降和支护应力,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1125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88043.3
申请日:2024-01-22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R31/392 , G01R31/396 , G01R31/389 , G01R31/378 , G01R31/36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化学阻抗谱在线测量方法,向燃料电池回路持续注入特定初相位的多频正弦激励信号后,采集燃料电池端的响应电压与激励电流,通过全相位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燃料电池阻抗谱,并采用多任务图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参数辨识,最后采用基于残差收缩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水管理故障分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了更快速、更准确的检测与辨识方法,可在不影响燃料电池正常运行的同时,进行在线阻抗谱测量,并加快阻抗谱测量速度,提高参数辨识精度,推广了电化学阻抗谱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状态检测与水管理故障分类方面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8673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67386.X
申请日:2024-07-01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1M8/04992 , H01M8/04537 , H01M8/0485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料电池集群混合动力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将燃料电池集群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分布式算法对其特征参数进行实时估计,并实时输出特征参数给上层优化求解层;其次,在优化求解层对从底层燃料电池集群输出的实时特征参数进行辨识与优化求解,获得燃料电池集群总参考功率;最后,通过所提分布式功率分配算法将优化求解出的总参考功率分配给集群中各个燃料电池发电单元,并通过功率控制环节实现各单元的功率协同控制。该方法摒弃了传统控制方法的集中式控制结构,实现了燃料电池集群特征参数的分布式实时估计,集群规模扩展不会影响优化问题的维度,提升了燃料电池集群混合动力系统协同控制的可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0398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58149.3
申请日:2024-03-07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
IPC分类号: B60L58/40 , B60L58/12 , B60L58/16 , B60L58/30 , G06N3/006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市域动车组的混合动力多目标分层能量管理方法,在能量管理方法的实施中,采用了分层策略。其中,顶层采用多目标优化管理方法,充分考虑了燃料电池服役寿命、系统氢气消耗、动力电池耐久性、荷电状态SOC及等效氢气消耗等多种因素,以综合优化动力系统整体使用性能;中间层中燃料电池集群系统中采用性能一致性协调控制策略,动力电池采用SOC一致性协调控制策略,以提高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整体耐久性;底层采用自适应功率电阻特性控制策略,以实现多源混合动力系统的即插即用,便于系统扩容或更换故障动力源。
-
公开(公告)号:CN11106294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412708.7
申请日:2019-12-31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T7/00 , G06T7/13 , G06T7/181 , G06T7/62 , G06T7/80 , G06T5/00 , G06T5/30 , G01B11/00 , G01B11/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螺钉定位与识别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一图像数据;S2、获取螺钉圆心的粗略坐标;S3、采集螺钉圆心粗略坐标位置处的图像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二图像数据;S4、分别对第二图像采用霍夫变换和最小二乘法获取螺钉的圆心坐标,并将两个坐标进行算术平均,得到螺钉圆心的精确坐标,完成螺钉定位;S5、获取螺钉头部图像数据;S6、获取螺钉头部形状特点数据;S7、将螺钉头部形状特点数据与现有螺钉的头部形状特点数据进行匹配,将匹配结果最好的螺钉作为该螺钉的识别结果,完成螺钉识别。本方法可以自动定位并识别螺钉。
-
公开(公告)号:CN110304934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79050.2
申请日:2019-06-28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C04B35/83 , C04B35/5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层状受电弓滑板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糊料均匀倒入成型模具中,每隔1-5mm厚度的糊料加入一层石墨片,通过压力机从成型模具的出料口挤出生坯;b.将生坯放入坩埚内.再把坩埚放入焙烧炉中按照升温条件进行一次焙烧;c.一次焙烧之后在压力为1MPa的压力下进行沥青浸渍,时间为2小时;d.最后进行二次焙烧,即得层状受电弓滑板;本发明以沥青焦和石油焦作为骨料,以沥青溶体和纳米氧化铝作为粘结剂,并且加入碳纤维作为增强相,在此基础上,还加入了石墨片层状结构,使得制备得到的受电弓滑板的强度、韧性、冷热疲劳度、散热性、导电性、耐磨性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851385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910073336.3
申请日:2019-01-25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C04B35/83 , C04B35/6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羟基功能化碳纳米管增强受电弓滑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受电弓滑板制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按质量份计,沥青焦25~60份、石油焦15~35份、改质煤沥青15~40份、人造石墨粉8~20份和羟基功能化碳纳米管3~8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将羟基功能化碳纳米管超声分散后与改质煤沥青混捏、熔融、冷却后破碎磨粉,将得到的粉料与沥青焦、石油焦和人工石墨粉混捏、轧片、研磨后再进行混捏成型和焙烧,得到羟基功能化碳纳米管增强受电弓滑板。本发明的羟基功能化碳纳米管增强受电弓滑板导热、导电、抗折强度性能好、电阻率低且耐热性能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