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09630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45366.9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天津港远航国际矿石码头有限公司
IPC: G01D21/02 , G06N3/047 , G06N3/08 , G06F18/2415 , G06F18/243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港口基础设施性能监测系统,涉及港口监测技术领域。针对码头结构性能监测时,缺乏对变形缝变化的专门监测手段和分析方法,同时缺乏全面、实时的监测系统来精准评估码头整体性能,本发明通过码头停靠船舶情况和风速等级计算发生船舶撞击事件的概率,再通过变形缝的监测数据,计算码头结构在各个方向的损坏风险指数,最后得到码头承受撞击的损坏概率,根据损坏概率给出相应的预警信息。本发明考虑了变形缝对码头结构的影响,通过将受力与振动相结合,对码头在风浪、船舶撞击等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行精确捕捉和分析,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码头的实际受力状态,提高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0963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845366.9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天津港远航国际矿石码头有限公司
IPC: G01D21/02 , G06N3/047 , G06N3/08 , G06F18/2415 , G06F18/243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港口基础设施性能监测系统,涉及港口监测技术领域。针对码头结构性能监测时,缺乏对变形缝变化的专门监测手段和分析方法,同时缺乏全面、实时的监测系统来精准评估码头整体性能,本发明通过码头停靠船舶情况和风速等级计算发生船舶撞击事件的概率,再通过变形缝的监测数据,计算码头结构在各个方向的损坏风险指数,最后得到码头承受撞击的损坏概率,根据损坏概率给出相应的预警信息。本发明考虑了变形缝对码头结构的影响,通过将受力与振动相结合,对码头在风浪、船舶撞击等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行精确捕捉和分析,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码头的实际受力状态,提高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810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44465.7
申请日:2025-03-24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天津港远航国际矿石码头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氯离子浓度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港口钢筋混凝土临界氯离子浓度测试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在钝化阶段采用碱性溶液代替混凝土钝化环境,从而减少钢筋试样的钝化时间;而在脱钝环节再将钢筋试样制作成钢筋混凝土试样,以期模拟真实港口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以提高钢筋混凝土临界氯离子浓度测试准确度;同时,提出一种氯离子电迁移加速试验中通电电压的确定方法以及将试验参数以及实验的变化率参数作为数据集中的数据来源的数据集确定方法,同时,在得到模型预测结果后,根据变化率采用公式对模型预测结果进一步修正;使得通电电压的确定结果更为准确;进而提高了脱钝试验电参数确定的准确性,从而为确定脱钝时机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44547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0111298.8
申请日:2022-01-29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IPC: G06T7/521 , G06T7/41 , G06T5/70 , G06T3/4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沙纹地形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地形扫描设备获取地形点云坐标;通过预处理得到新建坐标系下的三维地形点云坐标;提取沙纹信号列并进行插值处理;然后进行小波变换获得全局小波频谱图,确认沙丘波长值;通过滤波器处理得到优化后的沙纹信号列;优化后的沙纹信号列采用跨零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统计沙纹长度与沙纹高度。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三维沙纹地形分析方法,解决了跨零法在沙丘存在时沙纹统计时的不足,有效克服了整体起伏沙丘对跨零法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91375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14927.X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港口基础设施性能监测传感器系统,涉及智能监测系统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港口基础设施性能监测传感器系统存在数据采集效率低、监测系统覆盖不全面、传感器选择缺乏科学依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将传感测量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校准模块、传输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集成到统一的监测系统中,根据港口基础设施需要监测的数据要求,选择氯离子传感器、应变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和波高传感器,系统能够更加全面的监测港口基础设施的性能,并设计了科学的评估值计算方法,提供更全面的性能评估,从而提高了预测和诊断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7491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12237.6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港池及码头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监测系统,属于防淤‑清淤装置监测技术领域。利用监测系统的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空间状态测量模块,结合第一补偿算法对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速度和位置进行监测,利用监测系统的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淤泥深度测量模块,结合第二补偿算法对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待处理淤泥深度进行监测,提高了速度和位置、淤泥深度的监测精度;利用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气流载荷健康状态监测模块对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喷嘴状态进行监测,确保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淤后再起”效果。本发明通过特定算法提高监测精度,并对喷嘴状态进行监测,有利于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稳定和高效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827491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712237.6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港池及码头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监测系统,属于防淤‑清淤装置监测技术领域。利用监测系统的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空间状态测量模块,结合第一补偿算法对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速度和位置进行监测,利用监测系统的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淤泥深度测量模块,结合第二补偿算法对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待处理淤泥深度进行监测,提高了速度和位置、淤泥深度的监测精度;利用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气流载荷健康状态监测模块对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喷嘴状态进行监测,确保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淤后再起”效果。本发明通过特定算法提高监测精度,并对喷嘴状态进行监测,有利于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稳定和高效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807040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65841.3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堤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结构化胶结防波堤高程确定方法和应用,包括如下步骤:S1:保持其他参数不变,改变防波堤护面的原材料混凝土的用量或坍落扩展度,测试获得混凝土的不同用量或坍落扩展度对应的防波堤的多组测试越浪量或波浪爬高;S2:将获得的测试结果代入越浪公式或波浪爬高公式中,获得混凝土的不同用量或坍落扩展度下对应的测试防波堤护面粗糙度影响因子;S3:建立混凝土用量或坍落扩展度与防波堤护面粗糙度影响因子的表格;S4:根据混凝土用量或坍落扩展度选取S3的防波堤护面粗糙度影响因子,将防波堤护面粗糙度影响因子代入越浪公式或波浪爬高公式中确定防波堤高程。本发明的方法有助于技术人员获得准确的防波堤高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14703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422340.9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IPC: G01L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振动频率测量港口船舶系缆力的监测系统和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船舶系泊缆绳的振动信息;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振动信息,得到船舶缆绳的自振频率;数据分析模块,根据船舶缆绳的自振频率,得到船舶缆绳的张力。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直接对船舶缆绳进行张力监测,利用船舶缆绳自振频率计算得到缆绳张力,对系泊工艺影响小并且不需要对码头进行改造。本发明装置安装便利,维护维修简单,易于操作,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作业风险,可适应对复杂港口环境下的船舶系泊缆力监测,提升了港口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和智能化应用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585756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186489.5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桩码头智能清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智能化监测决策控制子系统和分散式高压水扰动子系统;所述智能化监测决策控制子系统由高精度桩基泥沙回淤预警装置、潮汐监测装置和控制终端组成;所述分散式高压水扰动子系统由喷水装置、电缆和多回路配电装置组成。本申请将“强制性被动清淤”变为“预防性主动清淤”,实现淤积泥沙清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采用智能控制终端,对清淤部位和清淤输出功率的统一调配,实现了精准清淤和节能清淤;环形轨道实现了桩基360度范围清淤,保障了清淤效果和速度;一次安装,终身使用,维修方便,大大节省了清淤的成本;对水体扰动小,对水环境影响小,增加了生态效益,符合双碳理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