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港池及码头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7491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12237.6

    申请日:2024-0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港池及码头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监测系统,属于防淤‑清淤装置监测技术领域。利用监测系统的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空间状态测量模块,结合第一补偿算法对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速度和位置进行监测,利用监测系统的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淤泥深度测量模块,结合第二补偿算法对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待处理淤泥深度进行监测,提高了速度和位置、淤泥深度的监测精度;利用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气流载荷健康状态监测模块对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喷嘴状态进行监测,确保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淤后再起”效果。本发明通过特定算法提高监测精度,并对喷嘴状态进行监测,有利于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稳定和高效工作。

    一种港池及码头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7491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712237.6

    申请日:2024-0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港池及码头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监测系统,属于防淤‑清淤装置监测技术领域。利用监测系统的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空间状态测量模块,结合第一补偿算法对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速度和位置进行监测,利用监测系统的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淤泥深度测量模块,结合第二补偿算法对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待处理淤泥深度进行监测,提高了速度和位置、淤泥深度的监测精度;利用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气流载荷健康状态监测模块对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喷嘴状态进行监测,确保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淤后再起”效果。本发明通过特定算法提高监测精度,并对喷嘴状态进行监测,有利于防淤‑清淤一体化装置的稳定和高效工作。

    一种结构化胶结防波堤高程确定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07040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65841.3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堤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结构化胶结防波堤高程确定方法和应用,包括如下步骤:S1:保持其他参数不变,改变防波堤护面的原材料混凝土的用量或坍落扩展度,测试获得混凝土的不同用量或坍落扩展度对应的防波堤的多组测试越浪量或波浪爬高;S2:将获得的测试结果代入越浪公式或波浪爬高公式中,获得混凝土的不同用量或坍落扩展度下对应的测试防波堤护面粗糙度影响因子;S3:建立混凝土用量或坍落扩展度与防波堤护面粗糙度影响因子的表格;S4:根据混凝土用量或坍落扩展度选取S3的防波堤护面粗糙度影响因子,将防波堤护面粗糙度影响因子代入越浪公式或波浪爬高公式中确定防波堤高程。本发明的方法有助于技术人员获得准确的防波堤高程。

    一种基于振动频率测量港口船舶系缆力的监测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4703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422340.9

    申请日:2023-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振动频率测量港口船舶系缆力的监测系统和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船舶系泊缆绳的振动信息;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振动信息,得到船舶缆绳的自振频率;数据分析模块,根据船舶缆绳的自振频率,得到船舶缆绳的张力。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直接对船舶缆绳进行张力监测,利用船舶缆绳自振频率计算得到缆绳张力,对系泊工艺影响小并且不需要对码头进行改造。本发明装置安装便利,维护维修简单,易于操作,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作业风险,可适应对复杂港口环境下的船舶系泊缆力监测,提升了港口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和智能化应用水平。

    一种高桩码头智能清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5756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186489.5

    申请日:2023-03-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桩码头智能清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智能化监测决策控制子系统和分散式高压水扰动子系统;所述智能化监测决策控制子系统由高精度桩基泥沙回淤预警装置、潮汐监测装置和控制终端组成;所述分散式高压水扰动子系统由喷水装置、电缆和多回路配电装置组成。本申请将“强制性被动清淤”变为“预防性主动清淤”,实现淤积泥沙清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采用智能控制终端,对清淤部位和清淤输出功率的统一调配,实现了精准清淤和节能清淤;环形轨道实现了桩基360度范围清淤,保障了清淤效果和速度;一次安装,终身使用,维修方便,大大节省了清淤的成本;对水体扰动小,对水环境影响小,增加了生态效益,符合双碳理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