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氧沥青混凝土混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904785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373369.6

    申请日:2019-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沥青混凝土混溶装置,包括搅拌混溶机构和拌和楼,搅拌混溶机构包括搅拌罐、搅拌器和搅拌电机,所述搅拌器设于所述搅拌罐内,所述搅拌电机连接带动所述搅拌器转动,所述搅拌罐的出料端与所述拌和楼的进料端连接,该装置还包括泵送机构和控制中心,所述泵送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泵送桶,每一所述泵送桶分别连接有一个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用于将所述泵送桶内的原料泵送至所述搅拌罐内;每一所述泵送桶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称重传感器,所述搅拌电机以及每一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输送泵分别与所述控制中心电连接;所述控制中心还连接有显示屏。能够减轻投料混溶过程中员工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原料投放的比例的精确度,优化结合料质量。

    一种环氧沥青混凝土混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815363U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22421033.4

    申请日:2019-12-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氧沥青混凝土混溶装置,包括搅拌混溶机构和拌和楼,搅拌混溶机构包括搅拌罐、搅拌器和搅拌电机,所述搅拌器设于所述搅拌罐内,所述搅拌电机连接带动所述搅拌器转动,所述搅拌罐的出料端与所述拌和楼的进料端连接,该装置还包括泵送机构和控制中心,所述泵送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泵送桶,每一所述泵送桶分别连接有一个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用于将所述泵送桶内的原料泵送至所述搅拌罐内;每一所述泵送桶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称重传感器,所述搅拌电机以及每一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输送泵分别与所述控制中心电连接;所述控制中心还连接有显示屏。能够减轻投料混溶过程中员工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原料投放的比例的精确度,优化结合料质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上塔柱节段连接的精准定位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9295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25224.7

    申请日:2024-0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塔柱节段连接的精准定位施工方法,所述节段包括四壁、边壁、腹板、纵肋四个部分,其中所述四壁、边壁、腹板、纵肋均设有连接段,各连接段均设有安装孔群,用于待塔接节段和已架设节段之间相对应位置的连接,所述上塔柱标准节段连接的精准定位施工方法,包括:安装自动导向装置;在待塔接节段的各连接段安装拼接板;吊装待塔接节段到位;栓合各连接段的拼接板,并通过冲钉定位,并在定位后进行金属接触率检测,在金属接触率检测合格后进行高强螺栓的紧固。本发明能实现上塔柱节段连接的精准定位,确保钢索塔柱安装精度。

    一种斜拉桥上塔塔节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234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77731.9

    申请日:2024-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斜拉桥上塔塔节结构及其加工方法,所述上塔塔节包括侧壁板、角部壁板和加劲肋板,所述侧壁板与所述角部壁板依次相间连接围构成等截面矩形带凹角截面的柱体结构,所述加劲肋板沿所述上塔塔节的高度方向设置在侧壁板的内侧面上,每块所述侧壁板上等间距设置若干块所述加劲肋板;所述侧壁板、角部壁板和加劲肋板的一端或者两端沿厚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网状通孔。本发明设计的一种便于施工的钢索塔塔节结构,并采用针对性的工艺进行生产,通过从板单元开始,采用它约束和自约束、刚性约束和柔性约束形相结合、预变形以及预留合适的焊调收缩量来控制和预防焊接变形;对于钢索塔端面进行精加工处理,保证节段端面加工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一种钢箱梁焊接工艺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7812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13509.4

    申请日:2024-06-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箱梁焊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箱梁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钢箱梁焊接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S1:顶板单元焊接;S2:底板单元焊接;S3:边腹板单元焊接;S4:纵隔板单元焊接;S5:横隔板单元焊接;S6:风嘴单元焊接;S7:节段内总拼;S8:锚箱单元焊接;S9:节段间总拼;S10:附属结构连接。采用标准化的材料,且在每一步骤焊接完成后对焊接质量及焊接后的尺寸进行测量,避免后续拼接出现尺寸偏差大的情况。且顶板单元、底板单元、边腹板单元、纵隔板单元、横隔板单元、风嘴单元、锚箱单元之间焊接的先后顺序,使得焊接后的单元之间相互制约,不易出现变形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