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4572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773101.8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锚索支护结构的预应力智能施加系统和方法,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千斤顶不能对锚索支护结构均匀张拉的问题。本发明的智能施加系统包括预应力智能加载工装和智能千斤顶,预应力智能加载工装安装于锚索支护结构的台座上,智能千斤顶安装于预应力智能加载工装上,智能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和智能控制模块,智能控制模块包括千斤顶控制单元、数据采集系统、交换机和终端显示控制系统。本发明的系统通过预应力智能加载工装和智能千斤顶可实现锚索支护结构预应力智能施加全过程,一方面可避免由于人工操作可能产生的张拉影响,具有精度高、安全的优势,另一方面还可回收预应力智能施加系统以便重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94572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773096.0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大直径筋杆体的锚索支护结构和预应力智能施加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基坑支护中使用钢绞线存在诸多缺陷的问题。本发明的锚索支护结构包括围护结构、筋杆体和夹片式锚具,筋杆体为玻璃纤维筋或玄武岩筋,并且筋杆体的公称直径不小于25mm;围护结构上设置有第一锚索孔,筋杆体安装于第一锚索孔中,夹片式锚具包括锚具和夹片,锚具上设置有第二锚索孔,锚具通过第二锚索孔插接于筋杆体上,并且夹片位于锚具与筋杆体之间的空隙。本发明的锚索支护结构,可满足临时基坑支护要求,无需使用钢绞线,可避免材料浪费,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节能环保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716927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671389.1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热能源隧道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包括地层模拟系统、废热产生系统、废热汲取系统、热循环系统和测试系统,其中地层模拟系统包括箱体,箱体内用于填筑原型地层的相似材料;废热产生系统包括隧道和废热热源,隧道设置在箱体中,废热热源为热力管道,热力管道设置在隧道中;废热汲取系统包括热交换管以及设置于热交换管内的低温水,热交换管设置在隧道的内壁上;热循环系统包括冷水机、分水器、集水器、进水管和出水管;测试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仪、计算机、地层测试元件以及隧道测试元件。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模型实验改变方案不灵活的缺点,能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对废热能源隧道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637982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91809.8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IPC: F28F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和施工工艺,属于地下工程领域,其中,汲取装置包括供热管道和吸热管,所述吸热管螺旋缠绕在所述供热管道的外部,所述吸热管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本发明在热力隧道内的供热管道上以倾斜形式缠绕吸热管,吸热管与废弃热源直接接触,换热效率高。吸热管进水口的水温为4~6℃,采用地源热泵使低温水在吸热管里流动,水汲取供热管道上的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出水口温度可高达50℃,循环往复进行,吸取的热量可供周围用户使用,提高了废弃热能再利用率,也可推广至电力隧道、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35234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866711.7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王文正 , 林雪冰 , 乔国刚 , 薛彦 , 李洪波 , 霍岩 , 王晓婵 , 张杰 , 左峰 , 张亮 , 陈浩 , 佟瑞华 , 李海峰 , 王波 , 赵新生 , 刘梦 , 朱柏全 , 白玉山 , 孙文智 , 孙俊杰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隧道多股铁路的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涉及铁路施工领域,包括基座以及安装在其顶部外壁上的顶盖,所述基座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侧板,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主转轴,所述主转轴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动片,若干个搅动片在主转轴转动的过程中形成绞笼结构用于运输杂物,所述主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本申请通过设置的驱动装置,实现了对基座外部的工件配合实现了通过工件转动的方式将杂质和泥土等难以通过人工处理的物质通过设备运行运输到轨道两侧,方便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84417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62869.1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刘勇强 , 姜厚停 , 王文正 , 贾耀俊 , 王贤达 , 乔国刚 , 钟瑞芹 , 李冉 , 陈子鑫 , 刘涛程 , 张楠 , 王晓卫 , 何方圆 , 董凯 , 白川江 , 段松 , 吕金彪 , 李伟硕
IPC: E02D17/08 , G06F18/20 , G06N20/00 , E02D1/00 , E02D1/02 , E02D17/20 , E02D5/76 , E02D15/02 , E02B3/02 , G08B21/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排井侧向土压力平衡系统及设备,包括力平衡模块,该模块集成了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算法,能够实时分析土压力数据,并自动调整土压力平衡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数据压力监测模块,该模块结合了多种传感器技术,包括土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轨排井侧壁的多种数据,并通过融合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全面准确的土压力信息。本申请通过设置的设备进行延展,实现了对上下方的结构提供一个能够进行连接的组件,能够实现增强结构稳定性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513118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1910953704.3
申请日:2019-10-09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盾构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盾构无负环始发结构及始发工艺,包括反力架组件、第一钢环和第二钢环。反力架组件中,地梁结构设于始发竖井内,反力架位置可调地设于地梁结构上,横撑的一端与反力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结构墙顶抵。第一钢环包括第一钢环本体及分设于第一钢环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第二钢环包括第二钢环本体及分设于第二钢环本体两端的第三连接环和第四连接环。两个钢环的第一端固定相连,第一钢环的第二端与反力架背向横撑的一侧相连,第二钢环的第二端与盾构机的推杆相连;四个连接环的外径相等,且均等于施工用钢筋混凝土环外径。为保留始发井内物料垂直运输通道,对配套设备及始发工艺重新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65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25161.8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矩形顶管动态背土破坏的判定方法。该矩形顶管动态背土破坏的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顶管上覆土的背土体参数,同时获取顶管机的顶管参数;S2,确定背土体计算范围;S3,根据背土体参数和顶管参数建立背土破坏的判定依据;S4,计算管土临界摩擦系数;S5,根据判定依据对背土破坏进行判定。本发明通过结合工程实际中的土体影响范围划定背土影响区域,并根据该区域范围进行判定依据的建立和背土破坏的判定,使得背土影响区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达到了使得理想背土影响区域与实际背土影响区域更加一致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理想背土影响区域与实际背土影响区域不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2005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33349.X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王晓婵 , 王文正 , 乔国刚 , 巴建文 , 王波 , 赵新生 , 张新全 , 孙文智 , 樊庆鹏 , 孙俊杰 , 白玉山 , 霍银通 , 刘梦 , 田野 , 刘冯丽 , 王永兴 , 胡朋 , 冉玲 , 朱水鹏 , 马超 , 陈忠忠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防护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矫直机的防护装置,包括多个防护栏,多个防护栏呈平行等距排列,所述防护栏呈拱形设置,所述防护栏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座,所述防护栏的两端均与固定座转动连接,需要进行防护时,使用动力组件带动多个防护栏直立起来,移动的钢筋在多个防护栏内侧,大大降低了运动的钢筋接触工作人员的问题,同时相邻防护栏之间的防护绳也能提高防护面积,当不需要防护时,通过动力组件让防护栏倾斜,在重力作用下多个防护栏会旋转至水平状态,配合防护栏的拱形设置,倾倒的防护栏会整齐排列,相互不干扰,此种设置,不仅实现了在矫直机工作时的防护功能,同时在不使用时,也能水平倾倒放置,不影响其他工作和人员通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294007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001565.6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既有地铁线路的接口施工工艺及设备,通过在建立与既有线路的围护桩或拱顶初支主筋焊接的初期支护,且破既有防水层,建立新防水层,以实现接口区域的防水;破除接口区域的既有混凝土结构,但保留既有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结构,以提高钢筋结构的利用率,节省材料,并且绑扎钢筋结构,在钢筋结构上浇筑二衬混凝土结构,以加强钢筋结构的强度;在接口区域建立加强梁顶拱结构,以加强顶拱结构的强度,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撑结构,即施工完成。整个过程既能兼顾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特点并加以有效利用,以降低施工成本并提供施工效率,并且通过对钢筋结构和顶拱结构进行加固,以保证接口区域的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