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齿轮接触区修形调整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1017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04997.X

    申请日:2023-11-1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齿面修形设计方法,该方法为一种面齿轮接触区修形调整设计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1)基于面齿轮基本参数,计算面齿轮齿面法向量及齿面方程;(2)根据齿轮加载接触分析方法,计算面齿轮齿面接触点及接触椭圆分布;(3)通过接触迹修形以改变啮合区形状,同时避免边缘接触;(4)通过接触线修形调整接触椭圆大小,改善接触应力;(5)计算修形面齿轮齿面法向量及齿面方程;(6)计算修形面齿轮齿面接触点及接触椭圆分布;(7)判断当前接触点及接触椭圆分布形式是否合适,若不合适,重复步骤(3~6),若合适,输出当前参数。本设计方法可以改善面齿轮啮合性能,提升面齿轮整体承载能力。

    一种连续展成面齿轮加工刀具切削角度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1017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00265.3

    申请日:2023-11-13

    IPC分类号: G06F30/17 G06F17/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该方法为一种连续展成面齿轮加工刀具切削角度计算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基于交错轴齿轮啮合原理和面齿轮连续展成加工运动模型,建立刀具结构模型,考虑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刀具切削角度,确定刀具切削角度参考平面,根据切削平面上的投影计算刀具切削角度的大小。本构型方法可以计算面齿轮连续展成过程中实时的刀具切削角度,便于设计人员对刀具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一种弹体夹持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8085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82602.7

    申请日:2023-04-12

    IPC分类号: B65G7/12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弹体零件夹持装置,包括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固定螺栓、左连接螺栓、右连接螺栓、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夹紧螺母、限位螺栓、支撑板和握把。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通过固定螺栓铰接在支撑板上,两夹持臂尾部铰接连接杆一并铰接在限位螺栓上,限位螺栓安装在支撑板的导轨上,上端连接夹紧螺母实现定位效果。本发明提出的弹体夹持装置,采用调节限位螺栓的位置实现夹持装置开口大小的调节,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柔性加持,采用拧紧夹紧螺母的方式实现夹持装置的定位,保证了夹持过程的稳定性降低了损伤零件的风险。

    一种研究磁场作用下滚子-滚道疲劳失效的高频摆振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46469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372205.7

    申请日:2022-04-11

    IPC分类号: G01M13/045 G01N2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研究磁场作用下滚子‑滚道疲劳失效的高频摆振试验装置,其包括:装置平台主体、外圈装夹机构、径向加载夹杆、内圈装夹机构、高频振动发生模块、液压加载模块、磁场发生模块、声发射检测模块、润滑模块、工控机。本发明使用高频微量摆动替代传统滚动轴承的滚动试验模式,相比传统轴承疲劳试验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试验效率,基于相同的滚子‑滚道疲劳原理能够高效的获取滚道、滚动体上单点的疲劳试验结果,结合外部磁场模拟,能够获得磁场变化对滚子‑滚道体系的影响过程。

    一种实现多维激振加载的滚动轴承试验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2763217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10102854.0

    申请日:2021-01-26

    IPC分类号: G01M13/04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多维激振加载的滚动轴承试验机构,该装置可以实现轴承试验机的轴向和径向振动激励,以及对试验轴承径向和轴向的加载,实现滚动轴承实际的外部振动和受载工况的模拟。本发明包括轴向振动装置、底座、径向振动装置、试验机主体、轴向加载装置、径向加载装置、电机。轴向振动装置和径向振动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上,分别安装在试验机的轴向和径向,振动装置的执行元件为电动激振器,通过振动杆对试验机主体施加多维振动激励;试验机主体和底座之间采用柔性材料连接的结构,试验机主体在振动激励作用下,通过柔性材料的弹性变形实现相对于底座的振动位移。

    一种高速重载GTF双螺旋齿轮大展角齿形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8758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513853.7

    申请日:2020-12-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重载GTF双螺旋齿轮大展角齿形设计方法,基于双螺旋齿轮加工基本原理和双螺旋齿轮啮合传动基本原理,根据高速重载工况进行双螺旋齿轮的加载接触分析,确定双螺旋齿轮齿形的齿廓曲线。再根据GTF的高速振动响应与振型确定双螺旋齿轮齿形在齿向方向的齿向曲线。结合齿向曲线和齿廓曲线,初步确定双螺旋齿轮齿形设计方案。最后对双螺旋齿轮大展角下的齿形进行验证,综合确定高速重载GTF双螺旋齿轮大展角齿形设计方案。本发明的双螺旋齿轮大展角齿形设计方法与传统的齿形设计相比,本发明具有在同等加工精度条件下,使GTF轮系实现更好的传动稳定性,在高速振动下,在预测的振型范围内,有效实现减低双螺旋齿轮卡齿,断齿等风险。同时提高GTF双螺旋齿轮服役寿命,增家GTF轮系可靠性。

    一种盘式制动器摩擦元件扭矩匹配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76191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810127262.2

    申请日:2018-02-08

    IPC分类号: G06F30/23 F16D69/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式制动器摩擦元件扭矩匹配设计方法,首先分析车辆的制动过程,通过车辆及地面制动力计算和制动状态的性能参数分析确定制动器的工作运行中的总的制动力Fz和扭矩M,并根据制动器的摩擦副数、接触面积等参数通过有限元加载接触分析绘制盘式制动器压力分布规律云图并通过加载压力F叠加过程计算出制动器的摩擦副压紧力降低系数C,从而获得制动扭矩的衰减程度。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制动器摩擦元件能够提供的扭矩M;最后通过校核比较确定设计结果是否满足设计条件,如果不满足设计条件则调整制动器的等效半径、接触面积等条件,最终获得满足条件的扭矩设计结果。本发明使得干片盘式制动器摩擦元件由原来的静态经验设计,发展为动态数字设计,极大地方便了工程人员。

    一种粉末冶金摩擦材料表面氧化复合层覆盖率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88789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10127298.0

    申请日:2018-02-08

    IPC分类号: G01N17/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冶金摩擦材料表面氧化复合层覆盖率预测方法,应用理论和测试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摩擦材料在滑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关系,在不拆卸零件进行表面检测的情况下,通过数据特征就可以预测目前摩擦材料的氧化复合层覆盖率。通过建立温度、摩擦系数和表面氧化复合层覆盖率之间的关系,该方法能够准确判断使用过程中的摩擦材料的氧化复合层覆盖率,估算出其氧化百分比,为摩擦元件检测、寿命预测和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一种两档式减速电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42714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24052.1

    申请日:2019-06-18

    IPC分类号: F16H3/46 H02K7/10 H02K7/1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档式减速电机,包括电机、太阳轮、共轭齿圈、行星架、内齿圈和电磁离合器,通过电机带动两级行星轮系减速,并在第二级行星轮系上配置两个电磁离合器实现减速电机的换挡功能。本发明通过电磁离合器实现了减速电机的两档变速,使减速电机的应用范围更大,拓宽了减速电机在大扭矩场所的应用,本发明中所采用的行星轮系结构由大重合度齿轮构成,大重合度齿轮能使减速电机传动更加平稳并可承受更大的负载。同时,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到钢铁行业、电动汽车、建筑装备、机床装备和机器人等领域。

    一种永磁式行星齿轮传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13136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432310.3

    申请日:2019-05-23

    IPC分类号: F16H1/3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永磁式行星齿轮传动结构,包括永磁太阳轮、永磁行星轮、永磁内齿圈,通过各个轮之间的磁场调制作用实现传动。所述的三个永磁齿轮采用同心式布置,每一个永磁齿轮均可作为输出,可实现变传动比输出,从而满足多种工作状态需求。本发明解决了行星轮系的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难题,实现了无接触、无磨损的行星齿轮传动,无需润滑,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本发明结构紧凑、装卸方便,传动平稳、启动力矩较低,克服了传统行星轮系装配精度要求高、运动冲击、磨损等缺点。同时,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到军工、航天、半导体与光电TFL-LCD制造、机器人、医疗器械、食品加工设备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