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0633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171293.X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6F18/241 , G01M13/04 , G01M13/045 , G06F18/2131 , G06N3/0464 , G06N3/094 , G06F30/27 , G06F18/2433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孪生和部分域自适应的滚动轴承智能故障诊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目标轴承的具体型号,基于几何模型、物理模型、行为模型以及规则模型建立轴承高保真的数字孪生模型;基于构建的数字孪生模型,获取轴承在不同预置故障下的振动仿真响应;在注意机制的驱动下,结合改进的CBAM模块的残差卷积网络,从振动仿真信号转换后的时频图像中提取领域判别特征;基于两阶段域鉴别器的权重机制,自适应地度量每个源样本的贡献,给予离群样本较低的权重;引入了一种对抗转移策略来减小不同域之间的分布差异,实现了故障诊断知识从虚拟空间到物理空间的有效迁移。本发明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有效的解决故障样本不足和数据标签缺失的问题,而通过部分域自适应解决了数字孪生模型泛化能力差、数据分布与数据标签不一致导致的故障诊断精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0312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381829.0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飞机抽取油液过程中的齿轮泵噪声测试方法及装置,测试方法包括将多个传声单元围绕待测的齿轮泵安装在隔音箱四周的内部;按照预设参数对待测的齿轮泵进行初始跑合,启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传声单元采集待测的齿轮泵的噪声时域信号;利用负熵极大化法将测得的时域信号分离得到各独立分量;将得到的独立分量转换为频域信号;将获得的频域信号与待测的齿轮泵的噪声信号理论特征频率进行对比,得到待测的齿轮泵噪音分离后各自频率值对应的声压图。测试装置包括隔音箱、油路、传声单元和固定支座。本发明通过采集和分析齿轮泵在运行过程中的声音信号,有效地识别噪声,从而提高识别齿轮泵在飞机抽取油液过程中噪声源的性能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473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71631.X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和磨损耦合作用的轴承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轴承进行受力分析,得到轴承的载荷分布;利用赫兹接触理论求解影响滚动接触疲劳(RCF)的八面体剪切应力;基于损伤力学理论,采用损伤演化方程描述RCF损伤程度;基于经典的Archard磨损模型计算轴承的磨损量;为了建立RCF损伤与磨损之间的耦合效应,提出考虑轴承磨损深度的几何约束方程;为了避免过多地调用实际性能函数导致的无法承受的计算量,采用改进的瞬时响应面法(t‑IRS)对轴承的时变可靠性进行评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轴承可靠性分析物理模型,建立了轴承的RCF损伤与磨损耦合效应,将改进的t‑IRS应用于轴承的时变可靠性分析,更合理、准确地评估可靠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17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04997.X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齿面修形设计方法,该方法为一种面齿轮接触区修形调整设计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1)基于面齿轮基本参数,计算面齿轮齿面法向量及齿面方程;(2)根据齿轮加载接触分析方法,计算面齿轮齿面接触点及接触椭圆分布;(3)通过接触迹修形以改变啮合区形状,同时避免边缘接触;(4)通过接触线修形调整接触椭圆大小,改善接触应力;(5)计算修形面齿轮齿面法向量及齿面方程;(6)计算修形面齿轮齿面接触点及接触椭圆分布;(7)判断当前接触点及接触椭圆分布形式是否合适,若不合适,重复步骤(3~6),若合适,输出当前参数。本设计方法可以改善面齿轮啮合性能,提升面齿轮整体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17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00265.3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该方法为一种连续展成面齿轮加工刀具切削角度计算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基于交错轴齿轮啮合原理和面齿轮连续展成加工运动模型,建立刀具结构模型,考虑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刀具切削角度,确定刀具切削角度参考平面,根据切削平面上的投影计算刀具切削角度的大小。本构型方法可以计算面齿轮连续展成过程中实时的刀具切削角度,便于设计人员对刀具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628085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82602.7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5G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弹体零件夹持装置,包括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固定螺栓、左连接螺栓、右连接螺栓、左连接杆、右连接杆、夹紧螺母、限位螺栓、支撑板和握把。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通过固定螺栓铰接在支撑板上,两夹持臂尾部铰接连接杆一并铰接在限位螺栓上,限位螺栓安装在支撑板的导轨上,上端连接夹紧螺母实现定位效果。本发明提出的弹体夹持装置,采用调节限位螺栓的位置实现夹持装置开口大小的调节,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柔性加持,采用拧紧夹紧螺母的方式实现夹持装置的定位,保证了夹持过程的稳定性降低了损伤零件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646469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372205.7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M13/045 , G01N2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研究磁场作用下滚子‑滚道疲劳失效的高频摆振试验装置,其包括:装置平台主体、外圈装夹机构、径向加载夹杆、内圈装夹机构、高频振动发生模块、液压加载模块、磁场发生模块、声发射检测模块、润滑模块、工控机。本发明使用高频微量摆动替代传统滚动轴承的滚动试验模式,相比传统轴承疲劳试验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试验效率,基于相同的滚子‑滚道疲劳原理能够高效的获取滚道、滚动体上单点的疲劳试验结果,结合外部磁场模拟,能够获得磁场变化对滚子‑滚道体系的影响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2763217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10102854.0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M13/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多维激振加载的滚动轴承试验机构,该装置可以实现轴承试验机的轴向和径向振动激励,以及对试验轴承径向和轴向的加载,实现滚动轴承实际的外部振动和受载工况的模拟。本发明包括轴向振动装置、底座、径向振动装置、试验机主体、轴向加载装置、径向加载装置、电机。轴向振动装置和径向振动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上,分别安装在试验机的轴向和径向,振动装置的执行元件为电动激振器,通过振动杆对试验机主体施加多维振动激励;试验机主体和底座之间采用柔性材料连接的结构,试验机主体在振动激励作用下,通过柔性材料的弹性变形实现相对于底座的振动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1248758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513853.7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F16H55/17 , F16H57/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重载GTF双螺旋齿轮大展角齿形设计方法,基于双螺旋齿轮加工基本原理和双螺旋齿轮啮合传动基本原理,根据高速重载工况进行双螺旋齿轮的加载接触分析,确定双螺旋齿轮齿形的齿廓曲线。再根据GTF的高速振动响应与振型确定双螺旋齿轮齿形在齿向方向的齿向曲线。结合齿向曲线和齿廓曲线,初步确定双螺旋齿轮齿形设计方案。最后对双螺旋齿轮大展角下的齿形进行验证,综合确定高速重载GTF双螺旋齿轮大展角齿形设计方案。本发明的双螺旋齿轮大展角齿形设计方法与传统的齿形设计相比,本发明具有在同等加工精度条件下,使GTF轮系实现更好的传动稳定性,在高速振动下,在预测的振型范围内,有效实现减低双螺旋齿轮卡齿,断齿等风险。同时提高GTF双螺旋齿轮服役寿命,增家GTF轮系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376191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810127262.2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式制动器摩擦元件扭矩匹配设计方法,首先分析车辆的制动过程,通过车辆及地面制动力计算和制动状态的性能参数分析确定制动器的工作运行中的总的制动力Fz和扭矩M,并根据制动器的摩擦副数、接触面积等参数通过有限元加载接触分析绘制盘式制动器压力分布规律云图并通过加载压力F叠加过程计算出制动器的摩擦副压紧力降低系数C,从而获得制动扭矩的衰减程度。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制动器摩擦元件能够提供的扭矩M;最后通过校核比较确定设计结果是否满足设计条件,如果不满足设计条件则调整制动器的等效半径、接触面积等条件,最终获得满足条件的扭矩设计结果。本发明使得干片盘式制动器摩擦元件由原来的静态经验设计,发展为动态数字设计,极大地方便了工程人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