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8743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609394.6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弹体表面弹窗的装置及弹窗方法,装置具体包括固定平台组件,固定在弹体表面上;窗口固定在推杆组件的一端;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弹体表面,微处理器安装在弹体内部,通过接收弹体外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推杆及火药点火装置的工作状态。方法为由外部温度传感器感应环境状态并发送给微处理器,由微处理器控制窗口的电点火头和推杆电机;进而实现盖板与连接板分离,推杆电机控制推杆推动顶板将盖板弹出,固定平台组件上的光学探测发射器和光学探测接收器开始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弹体下落时光学探测装置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工作状态不稳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29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922785.7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39 , H01F27/28 , G06F11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铜厚绕组结构的反激平面变压器设计方法,包含基于传统单层铜箔绕组的损耗分析,在每层多匝绕组情况下引入铜层系数η,对每层单匝损耗分析模型进行修正,通过对单层铜箔厚度对于铜箔损耗以及反激平面变压器中磁场分布的影响分析,将处于磁场强度较大处的绕组选用薄铜箔可在直流电阻略微增加基础上有效减小交流电阻,将处于磁场强度小处的绕组选用厚铜箔可有效减小直流电阻与交流电阻。本发明通过对反激平面变压器绕组的层叠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减小了绕组交流电阻,同时进行混合铜厚设计可同时减小直流电阻与交流电阻,有效减小绕组损耗,提升变换器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6536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83040.9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6V10/82 , G06V10/44 , G06V10/58 , G06N3/0455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异常点加权的双自编码高光谱解混方法。针对高光谱图像解混问题中端元和丰度求解的不均衡性,提出了双自编码网络,分别设计了端元提取网络和丰度估计网络,得到了更接近真实值的端元和丰度。该方法的核心是充分利用端元提取网络得到的端元,将其带入丰度估计网络进行丰度估计。端元提取网络使用传统的深层自编码网络,损失函数使用了log(SAD)代替SAD(Spectral Angular Distance)函数,以增大光谱相似性在端元提取中的比重。进一步,在计算损失时加入了异常点驱动的权函数,以减小异常点对网络的影响。丰度估计的网络结构采用了谱卷积网络,同时引入注意力机制以提高网络的学习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74298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30502.9
申请日:2023-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桥AC‑DC和DC‑AC变换器,属于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器拓扑领域;本发明基于传统的四管Buck‑Boost电路,对电路拓扑进行创新;使用两相四管Buck‑Boost电路实现AC‑DC和DC‑AC变换。AC‑DC模式下本发明可实现功率因数校正以及所有开关管的全域软开关;DC‑AC模式下本发明可实现所有开关管的全域软开关。相较于传统无桥AC‑DC变换器,本发明解决了无法实现全域软开关、在输入电压过零时无法较好实现PFC的问题,拓宽了变换器的适用范围。相较于传统DC‑AC变换器,本发明实现了所有开关管的全域软开关。
-
公开(公告)号:CN11957992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477712.2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6V10/75 , G06V10/46 , G06V10/74 , G06V10/77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傅里叶表征和后验概率估计的线特征匹配方法,包括:检测并提取图像序列对上的线特征,计算二进制描述子;获取初始的线特征匹配对;引入紧致的傅里叶级数表征相邻图像之间满足的映射关系;建立先验最大似然估计;迭代求取线特征匹配对所满足的最大验后估计参数;建立均匀分布概率模型;将满足概率阈值的图像线特征匹配对筛选;搜索剩余的特征匹配对,迭代完成并实现图像线特征的准确稳健匹配。本发明仅通过基本线特征描述子解决了图像线特征的准确鲁棒匹配问题,通过傅里叶表征图像间映射关系,结合线特征匹配对满足的几何关系建立似然估计模型,基于EM算法迭代收敛实现了线特征的准确高效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7955329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081138.2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电感技术的高功率因数高效率DCM(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电感电流断续模式)升压变换器。该变换器包括主功率电路、数字控制器、采样电路、电压控制电流源电路和隔离驱动电路,其中数字控制器包括模数转换模块、数模转换模块、θ计算模块、感值计算模块、偏置电压计算模块、数字PI模块、前馈信号计算模块、乘法器模块和EPWM生成模块。本发明通过改变电感值,增加了临界电感值的自由度;实现了DCM升压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高功率因数,减小了输出电压纹波;提高了变换器的开关周期利用率,减小了电感电流峰值和有效值和开关管的导通损耗,提高了变换器效率;相对满开关周期利用率控制减小了电感变化范围和电感控制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91104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21753.5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非线性气隙的可变电感建模方法,可变电感包括一对双E型磁芯和缠绕在磁芯中柱上的绕组,双E型磁芯中柱开有非线性气隙,非线性气隙包括阶梯气隙、斜气隙或二次函数类型气隙;通过改变双E型磁芯中柱所开气隙形状,实现电感的感值随磁芯中柱上的绕组电流变化而变化;并给出双E型可变电感在不同类型的非线性气隙下的模型建立过程。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效、准确且易于实现的非线性气隙可变电感的数学建模方法,能对带有特定非线性气隙的可变电感建立精准的数学模型,并可根据模型得出电感的感值随绕组电流的变化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396536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12410.9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通信协议的网络异常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提升ModbusTCP的安全性,该方法基于ModbusTCP双向访问机制与协议内容,引入功能码双向通信的异常检测,该异常检测能检测出四种异常情况:1.请求数据包和响应数据包的包头中的事物标志不匹配;2.主设备发送一条请求数据包,但在一定时间内,接收到两条响应数据包;3.主设备接收到响应数据包,但并未发送请求数据包;4.主设备发送一条请求数据包,但在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从设备发送的响应数据包。本发明能有效检测出网络的通信异常,提升了ModbusTCP的安全性,保证数据包传输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3435366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45207.1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波域的多时高光谱图像贝叶斯解混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在信号检测方面的优势、贝叶斯模型以及端元和端元变异性的小波系数特点,分别对高光谱图像的高低频小波系数建立先验模型,得到更接近真实值的端元和丰度。该方法的核心为充分利用小波系数的性质并进行先验建模。本发明在传统的贝叶斯解混模型基础上,根据端元和端元变异性的小波系数特点,分别对其高低频小波系数建立先验模型。最后,针对得到的贝叶斯解混模型,用MCMC方法进行求解,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小波逆变换。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方法在端元和端元变异方面,具有更好的逼近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