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22041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32635.5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南京纳尼亚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引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低能见度下车道级公路行车视线诱导系统,使用过程中包括路面的引导灯开启过程,和开启后对于引导灯的控制过程;引导灯的开启过程包括:在道路边缘确定检测点,且以检测点为原点建立水平坐标系;识别进入围绕检测点第一设定范围内的车辆相对于原点的纵坐标,统计车辆经过第一设定范围的时间,以及,确定检测点的能见度;确定围绕检测点第二设定范围内的地面引导灯的开启时刻,包括以下步骤:计算控制参数;判断控制参数是否大于设定值;若是,则开启地面引导灯;若否,则重复执行检测点和坐标系确定后的步骤。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能够综合多种参数进行考量,而更加精准的确定路面的引导灯控制的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482204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732635.5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南京纳尼亚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引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低能见度下车道级公路行车视线诱导系统,使用过程中包括路面的引导灯开启过程,和开启后对于引导灯的控制过程;引导灯的开启过程包括:在道路边缘确定检测点,且以检测点为原点建立水平坐标系;识别进入围绕检测点第一设定范围内的车辆相对于原点的纵坐标,统计车辆经过第一设定范围的时间,以及,确定检测点的能见度;确定围绕检测点第二设定范围内的地面引导灯的开启时刻,包括以下步骤:计算控制参数;判断控制参数是否大于设定值;若是,则开启地面引导灯;若否,则重复执行检测点和坐标系确定后的步骤。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能够综合多种参数进行考量,而更加精准的确定路面的引导灯控制的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961587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1910088631.6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南京纳尼亚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车道级的公路行车安全诱导系统,包括地面诱导灯、路侧激光测距车检器、公路行车安全诱导控制箱。公路行车安全诱导控制箱主要采集路侧激光测距车检器给的车辆通行信息及采集能见度检测仪的数据;所述地面诱导灯安装在地面上;能独立显示红灯或黄灯,实现在车辆通过时给出车道级的红色预警区域;路测激光测距车检器,检测是否有车辆通过,并获取车辆到护栏的垂直距离,将获取的车辆信息发送至公路行车安全诱导控制箱。通过路侧激光测距车检器判断出通过此断面车辆行驶在哪个车道上和车辆的大概速度范围;进而采用无线指令向地面诱导灯发射相关指令,控制地面
-
公开(公告)号:CN10961587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088631.6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南京纳尼亚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车道级的公路行车安全诱导系统,包括地面诱导灯、路侧激光测距车检器、公路行车安全诱导控制箱。公路行车安全诱导控制箱主要采集路侧激光测距车检器给的车辆通行信息及采集能见度检测仪的数据;所述地面诱导灯安装在地面上;能独立显示红灯或黄灯,实现在车辆通过时给出车道级的红色预警区域;路测激光测距车检器,检测是否有车辆通过,并获取车辆到护栏的垂直距离,将获取的车辆信息发送至公路行车安全诱导控制箱。通过路侧激光测距车检器判断出通过此断面车辆行驶在哪个车道上和车辆的大概速度范围;进而采用无线指令向地面诱导灯发射相关指令,控制地面诱导灯变换显示颜色和显示频率,提示驾驶人员,注意车道路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82644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110813.5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南京纳尼亚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 , G06F9/4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隧道智能控制器,用于对设定区域范围内所分布的各个隧道内的机电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包括传感器单元、控制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鸿蒙物联网IOT平台依据于所采集的数据和处理而获得的数据提示发出控制命令。本发明中隧道智能控制器针对安装于隧道内前端的机电系统独立安装,基于不同的控制方式实现机电系统的多种工作方式,实现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弹性接入;边缘计算能力可按需布设,满足规模化发展要求;可整合多种传感器数据与信息等软硬件能力,降低智能化交通设备的使用成本,通过鸿蒙物联网IOT平台使得业务应用更加开放和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582644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310110813.5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南京纳尼亚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 , G06F9/4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隧道智能控制器,用于对设定区域范围内所分布的各个隧道内的机电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包括传感器单元、控制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鸿蒙物联网IOT平台依据于所采集的数据和处理而获得的数据提示发出控制命令。本发明中隧道智能控制器针对安装于隧道内前端的机电系统独立安装,基于不同的控制方式实现机电系统的多种工作方式,实现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弹性接入;边缘计算能力可按需布设,满足规模化发展要求;可整合多种传感器数据与信息等软硬件能力,降低智能化交通设备的使用成本,通过鸿蒙物联网IOT平台使得业务应用更加开放和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695716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088966.0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南京纳尼亚科技有限公司 ,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中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Q50/30 , G06N3/042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鸿蒙系统的隧道交通情况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将隧道内的不同位置和交通节点视为图的节点,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使用图卷积网络模型从节点和边的信息中学习节点表示,并捕捉节点之间的关系;使用最终确定的图卷积网络模型对未来的隧道交通情况进行预测。本发明中数据来源于鸿蒙系统,获得包括传感器数据获取、图像处理、数据预处理等工具,以及网络通信功能;实施过程中找到最佳的图卷积层数,该过程相当于逐步提供更多的抽象和复杂的节点关系表达能力,从而增强了模型对于隧道交通情况的建模能力;采用基于图结构的模型设计和图卷积网络,可以在隧道交通预测中提升预测结果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957166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088966.0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南京纳尼亚科技有限公司 ,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中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Q50/40 , G06N3/042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鸿蒙系统的隧道交通情况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将隧道内的不同位置和交通节点视为图的节点,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使用图卷积网络模型从节点和边的信息中学习节点表示,并捕捉节点之间的关系;使用最终确定的图卷积网络模型对未来的隧道交通情况进行预测。本发明中数据来源于鸿蒙系统,获得包括传感器数据获取、图像处理、数据预处理等工具,以及网络通信功能;实施过程中找到最佳的图卷积层数,该过程相当于逐步提供更多的抽象和复杂的节点关系表达能力,从而增强了模型对于隧道交通情况的建模能力;采用基于图结构的模型设计和图卷积网络,可以在隧道交通预测中提升预测结果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209591083U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20157492.3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南京纳尼亚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车道级的公路行车安全诱导系统,包括地面诱导灯、路侧激光测距车检器、公路行车安全诱导控制箱。路测激光测距车检器,检测是否有车辆通过,并获取车辆行驶方向到护栏的垂直距离,将获取的车辆信息发送至公路行车安全诱导控制箱。通过路侧激光测距车检器判断出通过此断面车辆行驶在哪个车道上和车辆的大概速度范围;进而通过路侧激光测距车间器使用无线指令向地面诱导灯发射相关指令控制地面诱导灯显示红灯或黄灯、显示亮度调节及闪烁频率调节,以此提示驾驶人员,注意车道路况。所述公路行车安全诱导控制箱主要采集路侧激光测距车检器给的车辆通行信息及采集能见度检测仪的数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