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梯度多胞点阵结构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5508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111338500.2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梯度多胞点阵结构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确定多胞点阵结构中的胞元体结构,以及胞元体之间是否有连接臂,如果有连接臂,确定连接臂的形式,进而设计出等厚度多胞点阵结构模型;根据该等厚度多胞点阵结构在受到不同载荷时的受力分布情况确定出所需要划分胞元体厚度的梯度区域,进而设计出梯度多胞点阵结构模型;根据该梯度多胞点阵结构模型的不同梯度区域数量拆分出所需要的插接板片种类及各种类的数量,插接的两个插接板片上分别加工有相反方向的槽口便于组装;选择材料制备插接板片;按照梯度多胞点阵结构模型对插接板片进行组装,对槽口位置处插接板片进行固定处理。

    一种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自适应分区负泊松比安全带

    公开(公告)号:CN11552013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29014.1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自适应分区负泊松比安全带,包括强化区、基础区以及连接固定两者的连接带,强化区和基础区均是由负泊松比结构以阵列式排布构成,强化区的泊松比略小;安全带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预收紧机构进行收紧操作,该方案把安全带进行分区:胸腔受力最大,设置为强化区,利用负泊松比结构的“拉胀”特性对乘员的胸腔提供更大的受力面积,减少勒伤。盆腔处设置为基础区,受到拉力时能够稍微变宽,增大摩擦的同时减小驾乘人员向下滑脱的可能性,避免腹部受勒。预收紧机构能够在碰撞前提前收紧安全带,根据碰撞速度调节收紧力的大小,更好的保护驾乘人员。

    一种基于多工况的混合梯度笼式吸能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48956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11130314.5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工况的混合梯度笼式吸能结构及其加工方法,该笼式吸能结构包括沿X向、Y向、Z向依次排列的笼式胞元体以及用于将X向、Y向上相邻两个笼式胞元体连接的连接臂;其中,所述笼式胞元体是由空间垂直且上端面与下端面均沿中心线交叉重叠设置的两个相同结构的正六边形构成,使笼式胞元体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十字交叉结构,四个侧壁为V型结构;所述连接臂包括等壁厚连接臂、变壁厚连接臂;该吸能结构在斜向冲击时吸能效果好,碰撞时初始峰值低。

    一种具有冲击角度适应性的仿生复合吸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224163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71090.2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冲击角度适应性的仿生复合吸能结构,包括沿X向和Y向依次排列的微元胞吸能体,微元胞吸能体包括第一正六棱柱吸能体、第二正六棱柱吸能体、V型连接臂;第二正六棱柱吸能体设置在第一正六棱柱吸能体内部,第二正六棱柱吸能体相对的两个侧棱与第一正六棱柱吸能体相对的两个侧棱在同一直线上;12个所述的V型连接臂中每两个V型连接臂为一组,每两个V型连接臂的一端对接后固定在第二正六棱柱吸能体的侧棱上,两个V型连接臂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正六棱柱吸能体的两个侧面,形成6个正六棱柱反阻吸能单元,相邻两个正六棱柱反阻吸能单元之间有两侧内凹的六边形负泊松比吸能单元。该结构在轴向与大角度碰撞工况下均具有优异的吸能性。

    仿生树叶的声波衰减板及高架桥降噪装置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20614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39076.1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仿生树叶的声波衰减板及高架桥降噪装置和控制方法,声波衰减板由衰减块相互铰接组成,所述衰减块由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首尾连接而成,所述衰减块中部固定有磁极子,且衰减块开有三角形镂空区,所述三角形镂空区边缘为锯齿形,所述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相接处固定有铰接点,衰减块之间通过铰接点进行铰接,所述磁极子中含有铝铁硼,每个衰减块中磁极子中铝铁硼所占比例不同即磁性强弱不同。通过传感器单元和控制单元来控制电磁转换装置的磁场大小,可以实现根据环境噪声的等级主动的变换结构,增加了吸音和隔音的效率。

    一种仿生型汽车尾鳍外壳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15435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710036694.8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型汽车尾鳍外壳的制作方法,包括:(1)麻雀嘴部特征的采集:将麻雀嘴纵剖面外轮廓曲线绘制于坐标纸上,拟合出麻雀嘴的纵剖面上轮廓曲线的准线方程(式1‑1)(2)尾鳍外壳仿生模型的建立:将纵剖面上轮廓曲线的准线方程导入SolidWorks,形成仿生曲线EF,过E点且垂直于仿生曲线EF位置建立基准面X=151,在此基准面内建立第一轮廓线L;过F点在基准面Y=0平面内建立第二轮廓线M,将第一轮廓线L沿仿生曲线EF、直线VY向第二轮廓线M放样,在基准面Z=0平面内建立切割轮廓线进行切割,再抽壳处理得到仿生模型;(3)尾鳍外壳的制备:采用模具制作或3D打印机直接打印。该方法制作的尾鳍能够显著提升燃油经济性与整体流线性。

    一种可实现多轴线集中吸能的汽车B柱

    公开(公告)号:CN108820049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810699453.6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实现多轴线集中吸能的汽车B柱,包括:B柱外板、微元胞填充层、B柱内板;微元胞填充层是由多个单元胞体在X向和Y向上依次排列组合而成的立体结构;单元胞体是由两个对称的子单元胞连接构成;子单元胞包括:传力部、第一竖向吸能部、第二竖向吸能部、第一横向吸能部、第二横向吸能部;所述传力部一端通过第一水平传力板与第一竖向吸能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横向吸能部连接;所述第一竖向吸能部与第二竖向吸能部连接,第一竖向吸能部与第二竖向吸能部之间的夹角为135‑165°;所述第一横向吸能部与第二横向吸能部通过第二水平传力板连接;第二横向吸能部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吸能部连接。该汽车B柱碰撞时初始峰值低,吸能过程稳定,吸能效果好。

    一种具有抗弯特性的汽车顶盖横梁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03624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11634272.1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抗弯特性的汽车顶盖横梁,包括碳纤维的空心梁、微结构填充物和碳纤维层合板,所述微结构填充物粘合在碳纤维层合板上放置在空心梁中,所述空心梁为变径方管,包括上壁、下壁和左右侧壁,所述上壁带弧度呈两端薄中间厚的走势,所述微结构填充物截面呈柱状体交叉于一点的结构,所述柱状体两端为半圆形,采用微结构填充顶盖横梁,使顶盖横梁的碰撞吸能效果得到很好的改进,为了增强顶盖横梁的刚度,采用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结合顶盖横梁的受力特点,空心梁采用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优化了材料的分布,使顶盖横梁的强度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获得良好的安全效果。

    一种智能环形鼠标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55131B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610590208.2

    申请日:2016-07-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智能环形鼠标,该环形鼠标由环形壳体,左按钮,右按钮,中间滚轮,控制器和微动开关组装构成,所述中间滚轮与环形壳体同轴安装,并且中间滚轮可绕环形壳体实现360°旋转,所述左按钮、右按钮和微动开关安装在环形壳体的两侧,所述环形壳体的外壁和内壁之间围成个环形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部设置有呈密度梯度分布的微元胞填充层,所述控制器设置在微元胞填充层内,所述控制器由MCU微控制器、开关信号采集模块、电源模块、蓝牙模块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模块组装构成。该环形鼠标结构简单可靠,重量较轻,方便携带,既具有舒服的触感,且可进行个性化或私人化订制,进步推广其在用户中的应用。

    具有低峰值吸能结构的高集成一体化汽车顶棚

    公开(公告)号:CN10879111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10886.X

    申请日:2018-06-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低峰值吸能结构的高集成一体化汽车顶棚,包括:顶棚外板、低峰值吸能结构层、内饰板;低峰值吸能结构层是由多个单元胞体在X向上依次排列组合而成的立体结构;单元胞体由从上之下间隔均布设置的内凹四边形吸能部和用于连接相邻两个内凹四边形吸能部的连接板构成;内凹四边形吸能部包括水平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横向吸能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横向吸能部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横向吸能部、水平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竖向吸能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竖向吸能部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竖向吸能部。该顶棚碰撞初始峰值低,吸能过程稳定,吸能效果好,安全性和舒适性可同时保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