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5762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240029.0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火灾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满足超长公路隧道排烟分区的火灾烟气处理系统,包括安装于同一管道内依次排布的引气装置、降温装置、除尘装置、中和吸附反应装置及排气装置;火灾产生的烟气通过引气装置从隧道主洞引入到火灾烟气处理系统的管道内;烟气经过降温装置时进行降温、经过除尘装置时过滤烟气中的颗粒物、经过中和吸附反应装置时过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经降温装置、除尘装置和中和吸附反应装置后的烟气,其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已降至标准值以下,通过排气装置送回隧道内部,从而实现火灾工况下的烟气处理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25762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40029.0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火灾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满足超长公路隧道排烟分区的火灾烟气处理系统,包括安装于同一管道内依次排布的引气装置、降温装置、除尘装置、中和吸附反应装置及排气装置;火灾产生的烟气通过引气装置从隧道主洞引入到火灾烟气处理系统的管道内;烟气经过降温装置时进行降温、经过除尘装置时过滤烟气中的颗粒物、经过中和吸附反应装置时过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经降温装置、除尘装置和中和吸附反应装置后的烟气,其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已降至标准值以下,通过排气装置送回隧道内部,从而实现火灾工况下的烟气处理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8783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86817.3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声发射的隧道衬砌健康监测系统及方法,涉及隧道工程健康监测技术领域;该基于声发射的隧道衬砌健康监测系统包括信号捕捉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安全风险预警提示系统;信号捕捉系统包括按一定间距布设在隧道衬砌上的声发射接收器矩阵;信号处理系统包括接收信号波形、频谱特征的传输设备,以及根据信号波形、频谱特征进行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器;安全风险预警提示系统包括显示设备和报警器,显示设备根据信号处理系统确定的信号源点定位,将声发射信号源点显示在简化衬砌模型中,报警器在声发射事件累计数到达阈值后发出警报。本发明旨在解决目前隧道健康监测中,监测空间范围有限,监测灵敏度不高,监测结果反馈不及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5903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33047.8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中导连拱隧道减振腔设计及施工方法,该无中导连拱隧道减振腔为安装于隧道先行洞衬砌与隐中墙初支之间的弧形板结构;弧形板结构的内部形成有空腔,且内部空腔内设有若干矩阵排列的加肋钢筋;该无中导连拱隧道减振腔靠近隧道衬砌侧设有与内部空腔连通的预留注浆孔。本发明通过无中导连拱隧道减振腔替代传统的泡沫减震层,保证在初期支护变形后,减振层仍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在后行洞爆破施工中,根据实测数据,结合萨道夫斯基公式调整无中导连拱隧道下一循环减振腔的参数。相较传统减震结构,本发明可大幅降低后行洞爆破振动对于先行洞衬砌的影响,避免先行洞衬砌出现裂缝。
-
公开(公告)号:CN11881466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80078.0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山区隧道洞口防落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深切峡谷地带的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该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水平安装于两山体之间,且位于两山区隧道洞口的桥梁上方,其包括主体结构和安装于主体结构上方的缓冲防护组件;主体结构包括若干纵向钢管和若干横向钢管;每个纵向钢管均呈拱形,两端通过拱座固定于两山体之间;横向钢管布设于纵向钢管之间,横向钢管与纵向钢管构成整体呈拱形,截面呈人字形的防落石系统受力骨架;缓冲防护组件包括横向呈拱形,截面呈圆弧形的复合缓冲防护板,复合缓冲防护板中间及两侧的底部通过若干弹簧缓冲器与主体结构的纵向钢管连接。该防落石系统能够显著缓冲落石冲击力,具备独立受力、防护效果好、易施工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8015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0880.9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继式暗挖棚洞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该中继式暗挖棚洞结构体系包括主洞结构,主洞结构在斜坡体开挖段采用以下结构:主洞结构包括一组圆弧形拱体结构,一组圆弧形拱体结构间隔设置,一组圆弧形拱体在靠近斜坡体一侧通过若干纵向管连接,另一侧通过异形梁体连接;一组圆弧形拱体在靠近斜坡体一侧间隔设置若干中继墙,纵向管棚贯穿中继墙;异形梁体的顶部安装有若干倾斜打入斜坡体的横向钢管桩。该中继式暗挖棚洞结构体系旨在通过横向钢管桩、中继墙与纵向管棚形成稳固的“上锚下支”承载结构体系,有效隔离棚洞暗挖对斜坡体的扰动,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棚洞及山体稳定,实现棚洞暗挖安全、快速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919908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69686.4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3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不同应力状态和动水条件下水玻璃注浆性能评估试验装置,由动水模拟系统、加载控制系统、注浆系统和主体结构组成。试验中通过高度调节装置改变动水流速,通过主体结构上方法兰油缸控制位移加载实现岩土体内部形成应力场。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动水流速下水玻璃注浆的凝结状态和堵水所用时间,对水玻璃的注浆性能进行评估。本试验装置的优势在于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注浆结果直观,试验效果较好,可进行多次参数正交试验,对于评估动水环境的水玻璃注浆性能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0705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713426.5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16C20/10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因素和互匹配分析的隧道排水管沟设计方法,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计算实际涌水折减系数Z1、水质结晶排水折减系数Z2、施工堵塞排水折减系数Z3、放样偏差排水折减系数Z4,然后根据预施工的横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沟的参数,利用管沟水力计算公式计算各横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沟的排水能力;分别对隧道管沟整体排水能力匹配性、横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沟间的排水能力匹配性进行验证分析;若匹配性验证结果为满足,则根据预施工的横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沟的参数进行施工。本发明能有效提高隧道工程的安全度、保障耐久性,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实用性和推广应用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94090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791673.3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E21F11/00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隧道工程的黄色风险等级细化方法及系统,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收集隧道按现有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的相关资料;建立黄色风险发生可能性调查表,采用专家调查法对黄色风险事件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进行调查统计;建立隧道黄色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亚级矩阵,将黄色风险细化为3个亚级;结合设计和施工既定的防风险预案措施确定各亚级风险的风险防控措施制定方法;对隧道黄色风险事件进行风险等级亚级划分,对隧道黄色风险按亚级细化风险防控措施,并应用于隧道工程实施。通过本发明,能更明确指导隧道工程实施,保障隧道建设安全,预期可节约工程投资3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982539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763160.1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9/14 , E21F16/02 , E01C23/01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公路全路肩宽度的紧凑型隧道内轮廓设计方法,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收集隧道所在路段基本信息,拟定隧道所在路段的公路限界和含土路肩宽度的附加限界,共同组成隧道建筑限界;从公路限界顶边和顶角边建立顶部定位基点,按5基点+7控制点+3弧段方法拟定隧道内轮廓顶部;从隧道建筑限界底边建立底部定位基点,按5基点+7控制点+3弧段方法拟定隧道内轮廓底部;从隧道建筑限界底边建立底部定位基点,按2基点+6控制点+4直线段方法拟定隧道内轮廓两侧边墙部;将内轮廓顶部,底部和两侧边墙部合并,构成完整的隧道内轮廓。本发明既能真正满足隧道宜与路基同宽规定,又能避免隧道断面空间浪费,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实用性和推广应用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