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发电功能的隧道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8194120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214610.X

    申请日:2018-03-15

    Abstract: 本发明具有发电功能的隧道构造,属于隧道构造领域,目的是降低对隧道本身构造的影响,减少工程量。包括为竖井或者斜井的通风井、水力发电系统;发电系统包括位于通风井底端相邻位置的发电机房、安装于发电机房内的发电设备、为发电设备送水的引水管道以及尾水通道;引水管道敷设于通风井内,其由隧道外部经通风井延伸至发电机房并与发电设备相连接。本发明,压力管道敷设于通风井内,保证了发电的稳定性,利用了隧道现有的构造,无需额外开挖敷设压力管道的沟渠,使得整个发电系统,尽可能的利用了隧道的现有构造,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发电系统建立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工程量。

    公路隧道施工通风结构及其通风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79157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510304502.8

    申请日:2015-06-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施工通风结构及其通风量控制方法。该通风结构包括进风巷和回风巷,所述进风巷和回风巷前端为掌子面,所述进风巷和回风巷前段连通有的前段横通道,所述进风巷中设置有朝向隧道前端的风机,所述回风巷中设置有背向隧道前端的风机,所述前段横通道与隧道洞口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前段横通道同时通风的中段横通道,所述中段横通道连接于进风巷和回风巷之间,所述前段横通道和各中段横通道内均设置有朝向回风巷的风机。采用该通风结构及其通风量控制方法在保证污染物浓度保持在设计范围内的基础上,可极大程度地降低能耗,并且通过各横通道的进风量,还可实现回风巷污染物浓度的分段控制。

    公路隧道施工通风结构及其通风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79157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304502.8

    申请日:2015-06-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施工通风结构及其通风量控制方法。该通风结构包括进风巷和回风巷,所述进风巷和回风巷前端为掌子面,所述进风巷和回风巷前段连通有的前段横通道,所述进风巷中设置有朝向隧道前端的风机,所述回风巷中设置有背向隧道前端的风机,所述前段横通道与隧道洞口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前段横通道同时通风的中段横通道,所述中段横通道连接于进风巷和回风巷之间,所述前段横通道和各中段横通道内均设置有朝向回风巷的风机。采用该通风结构及其通风量控制方法在保证污染物浓度保持在设计范围内的基础上,可极大程度地降低能耗,并且通过各横通道的进风量,还可实现回风巷污染物浓度的分段控制。

    隧道洞门遮光棚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546173U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21236580.4

    申请日:2018-08-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隧道洞门遮光棚,属于隧道构造领域,目的是提高遮光棚的抗风性能。包括遮光板和拱形钢架,拱形钢架由环向钢架以及纵向钢架构成;遮光板铺设于拱形钢架外侧,还包括压设于遮光板外表面的沿环向分别的一组纵向压条,纵向压条与纵向钢架相对应,并通过螺钉与拱形钢架相连接;压设于遮光板外表面的沿纵向分别的一组环向压条,环向压条与环向钢架相对应,并通过螺钉与拱形钢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遮光板外表面设置纵向压条和环向压条,从而在遮光板外侧对遮光板进行限位,当风对遮光板产生径向向外的推力作用时,纵向压条和环向压条将遮光板上的力传至拱形钢架,从而避免在强风作用下,遮光板被掀起,提高了遮光板承受风荷载的能力。

    适用于软弱地层的隧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515597U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20645563.7

    申请日:2013-10-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结构,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软弱地层的隧道结构,包括复合式衬砌,沿径向衬砌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沿环向衬砌包括拱部、底板和两侧边墙,由拱部、底板和两侧边墙包围构成封闭结构,在两侧边墙和底板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边树根桩,两侧的边树根桩均沿隧道纵向间隔设置,各边树根桩顶端与衬砌固结并向衬砌外侧倾斜插入围岩内。通过封闭的衬砌封闭围岩,制止围岩过大的松弛变形,提高结构的整体承载力;两侧边树根桩呈八字形布置,对封闭的衬砌形成支撑,且边树根桩沿隧道纵向间隔设置,因此,能够有效控制隧道运营期沉降,适应于洞内施工条件且施工安全、方便。适用于穿越各类软弱地层。

    隧道纵向排水管固定结构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369870U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20029915.3

    申请日:2019-0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隧道纵向排水管固定结构,属于隧道排水施工领域,目的是方便施工、缩短施工周期。包括纵向排水管和防水层;沿隧道纵向在纵向排水管底部设置有支座,防水层位于纵向排水管与支座之间;支座包括支撑部和位于支撑部一端的安装部;支座的安装部位于纵向排水管下方紧贴隧道初期支护并固定于隧道初期支护,支座的支撑部与安装部相连接的另一端向隧道内侧延伸,并由支座的支撑部托举纵向排水管。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座支撑纵向排水管,避免了在纵向排水管底部施工砼底座,支座可以工厂预制生产,然后再进行安装,缩短了施工周期,能及时对纵向排水管起到支撑作用。支座采取支撑部和安装部的具体结构,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