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3274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68967.7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逆可靠度解析方法,采用满足目标可靠指标的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通用表达式,通过选取7个试验点的数值模拟结果,确定支护压力通用表达式的相关参数,进而能够计算支护压力的标准化变量Y3,且通过土体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imgabs0#能够确定支护压力平均值#imgabs1#和支护压力标准差#imgabs2#进而能够通过土体粘聚力c、内摩擦角#imgabs3#支护压力的标准化变量Y3计算得到支护压力设计值x3,即计算所需的支护压力,这种方式不存在多次迭代,出错率更小,获取的支护压力设计值x3更加准确;且不需要采用对支护压力的不断迭代调整,获取所需的支护压力过程更加简单,面对的数值计算量更小,效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70265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108873.8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路桥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扶壁悬挑式明洞的施工结构,包括设置于道路与山体之间的基础,基础上设置有与山体相邻布置的扶壁;扶壁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连接部和支撑部;支撑部设置于基础上,支撑部上部的一侧向远离山体的方向延伸、且形成位于道路上方的悬挑支撑部;连接部与山体通过固定件相连;扶壁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扶壁沿道路长度方向两两相间隔布置;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扶壁之间、且设置于基础上的挡土板,挡土板与扶壁通过连接件相连;挡土板上部的一侧向远离山体的方向延伸、且形成位于道路上方的悬挑遮挡部。有利于车中人员观赏沿途风景。能避免从山体上滑落的土块、石块砸到道路上,节约电能、避免白天通电照明。
-
公开(公告)号:CN108180022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1810214627.5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用于穿越涌水断裂带的隧道通风井,属于通风领域,目的是降低施工的安全风险。包括由隧道外部延伸至对应隧道主洞并跨越对应涌水断裂带的通风井,所述通风井呈分段设置,包括平导段和斜井段;所述平导段由对应通风井的井口端起并跨越对应涌水断裂带,所述斜井段由平导段的末端起并延伸至对应通风井的井底端,且沿纵向所述平导段与斜井段的连接处为对应通风井的最高点。本发明采取自流排水,避免了水泵故障对于施工安全的威胁和影响,施工安全风险大大降低,并降低了工程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43507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75539.2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隧道火灾排烟救援系统及方法,属于隧道排烟通风领域,目的是有效排烟且为救援人员提供通道。包括隧道主洞、平行导洞和若干横通道;这些横通道中包括排烟横向通道和送风横向通道;平行导洞沿纵向包括中间段、左端部段和右端部段;送风横向通道分布于平行导洞中间段;排烟横向通道分布于左端部段和右端部段;在平行导洞内设置有排烟风机一;在隧道主洞内设置有主洞射流风机。排烟横向通道和排烟通道形成专门的排烟路径,行车道和救援通道形成专用的救援车辆行进路径,排烟与救援车辆行驶相互隔离,互不影响,为救援人员进入创造良好条件,在排烟的同时,救援车辆可以驶入平行导洞,缩短了救援等待时间,救援效率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68664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37176.9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该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隧道平导通风排烟模式的横通道防烟智能开启装置,在横通道下部逃生通道布置两道隔离门,火灾发生时两道隔离门关闭,当人员需要从就近横通道撤离,传感器会检测到有人员要撤离,自动控制系统将第一道隔离门开启,待人员进入两道隔离门间的区域后,自动控制系统会先后将第一道隔离门关闭、第二道隔离门打开,使人员安全疏散到平导,有效防止烟气经下部逃生通道进入平导,污染新鲜风流,包括主通道,主通道一侧适配设有横通道,横通道另一端适配设有平导,平导和横通道内由隔板一分为二,使隔板上方形成排烟通道,使隔板下方形成进风通道,适用于隧道火灾排烟、防灾减灾、人员安全疏散。
-
公开(公告)号:CN11796738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49309.3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兆杰 , 田志宇 , 林国进 , 张航 , 杨枫 , 刘科麟 , 唐协 , 田尚志 , 王联 , 韦远飞 , 李泳伸 , 郑建国 , 朱长安 , 高世军 , 周仁强 , 赖孝辉 , 徐升 , 刘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水气分离装置及瓦斯气体排放系统。隧道水气分离装置,采用一个水气分离池和一个隔板,利用瓦斯难溶于水,瓦斯无法跟随水一起经过隔板,最终在气水分离室停留并通过第一排放管排出,而水能够从隔板下方到达排水分离室,进而从另一侧的排水通道排出,形成了水气分离,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更低。瓦斯气体排放系统,通过在隧道洞外设置隧道水气分离装置,且通过设置第一排放管将隧道低端的瓦斯气体排离,通过设置端头墙封堵中心水沟的隧道高端洞口处的端部,且通过设置第二排放管能够将隧道高端洞口处瓦斯气体排离隧道,保证隧道安全,其对于施工过程衬砌结构防护等级变更影响小,施工更加简单,成本更容易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948183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283959.4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蔚艳庆 , 林国进 , 郑建国 , 田尚志 , 田志宇 , 李泳伸 , 唐协 , 丁尧 , 唐锐 , 何佳 , 王俊 , 李世琦 , 聂亮 , 安俊吉 , 朱旺 , 朱豪伟 , 周尚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洞并行的隧道排烟系统及排烟方法,通过设置三个隧道并行,并在每个隧道内设置排烟风机和排烟管道,实现了多重排烟出口,从而大大减少了烟气堵塞的风险,提高了排烟效率。同时,每个隧道都具有独立的风道设计,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此外,系统还采用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通过在每个隧道内设置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情况,并自动调整排烟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综上所述,该三洞并行的隧道排烟系统具有多重排烟出口、并行风道设计和智能监测控制等优点,是一种高效、可靠、安全的隧道排烟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2761701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142383.6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向龙 , 何佳 , 蔚艳庆 , 李世琦 , 林国进 , 唐协 , 唐锐 , 安俊吉 , 王俊 , 聂亮 , 丁尧 , 王联 , 田尚志 , 田志宇 , 郑建国 , 李泳伸 , 杨枫 , 张博 , 韦远飞
IPC: E21F1/00
Abstract: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能够使隧道群各隧道通风效果更好的隧道群通风结构,涉及隧道通风技术领域。一种隧道群通风结构,包括隧道群,所述隧道群包括多个隧道,所述隧道群各隧道均设有支洞,所述支洞内安装有风机,从而形成该隧道群的通风体系。通过效果更好,且采用上述结构,支洞可先于隧道施工,以作为隧道施工的施工洞。
-
公开(公告)号:CN117967385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049309.3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兆杰 , 田志宇 , 林国进 , 张航 , 杨枫 , 刘科麟 , 唐协 , 田尚志 , 王联 , 韦远飞 , 李泳伸 , 郑建国 , 朱长安 , 高世军 , 周仁强 , 赖孝辉 , 徐升 , 刘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水气分离装置及瓦斯气体排放系统。隧道水气分离装置,采用一个水气分离池和一个隔板,利用瓦斯难溶于水,瓦斯无法跟随水一起经过隔板,最终在气水分离室停留并通过第一排放管排出,而水能够从隔板下方到达排水分离室,进而从另一侧的排水通道排出,形成了水气分离,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更低。瓦斯气体排放系统,通过在隧道洞外设置隧道水气分离装置,且通过设置第一排放管将隧道低端的瓦斯气体排离,通过设置端头墙封堵中心水沟的隧道高端洞口处的端部,且通过设置第二排放管能够将隧道高端洞口处瓦斯气体排离隧道,保证隧道安全,其对于施工过程衬砌结构防护等级变更影响小,施工更加简单,成本更容易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92726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27183.7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属于隧道支护领域,目的是控制隧道水平收敛问题。包括初期支护钢架,隧道沿其环向包括两侧的边墙和顶部的拱顶和与拱顶相对的拱底;隧道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方向一致,且为陡倾岩层;隧道的边墙和拱顶,仅在两侧的边墙设置锚杆,锚杆水平伸入围岩持力层内。该结构,相当于通过锚杆将隧道岩层的各层钉在一起,固定于围岩持力层,由于围岩持力层较为稳固,从而将隧道岩层的各层与围岩持力层固定成一体,充分发挥了围岩的承载能力,可有效控制隧道水平收敛,隧道结构支护刚度和强度也可相应减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