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6676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16215.6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中铁八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华大学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长勇 , 陈国强 , 杨希斌 , 朱江 , 田德彬 , 陈胜兵 , 葛彪 , 陈建申 , 杨文杰 , 唐泽龙 , 陆明奎 , 王涛 , 张从晓 , 彭劲松 , 杨勇 , 章慧健 , 陈委 , 郑余朝 , 卢锋 , 林国进 , 朱旺 , 田尚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若干张拉件,第一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隧道连通,第一连接体位于滑坡面的一侧,第二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隧道连通,第二连接体位于滑坡面的另一侧,若干张拉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内。本发明中,滑坡面另一侧的第二连接体可依靠若干张拉件向滑坡体中的第一连接体施加拉力,以使第一连接体能够主动抵抗滑坡体的滑坡趋势,从而对滑坡体进行加固;另外,从两条隧道均可进入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内,从而方便在张拉件出现损耗时及时进行更换,也方便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增加或减少张拉件数量,以实现长久地加固滑坡体。
-
公开(公告)号:CN112647983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10023212.1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D11/14
Abstract: 本发明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属于隧道施工领域,目的是缩短支护启动时间,提高初期支护可靠性。步骤一、首先,钢管节段一和钢管节段二就位;然后,将处于压缩状态的可轴向伸缩的伸缩装置安装于钢管节段一和钢管节段二相对的端头之间;最后,释放伸缩装置,使其自主伸长支护隧道围岩;步骤二、隧道初期支护钢架承受隧道围岩变形作用力被压缩;步骤三、隧道围岩变形至设定值,锁定钢管节段一和钢管节段二的端头。本发明,初期支护钢架自主外扩支护围岩,从而缩短了初期支护的启动时间,使得初期支护钢架更早更及时的起到支护作用,且围岩变形对初期支护钢架的瞬时冲击力减小,伸缩装置受压收缩,最终使得隧道初期支护的效果更佳。
-
公开(公告)号:CN111608696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597302.7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隧道塌腔修复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隧道施工领域,目的是提高塌腔处理质量,延长塌腔处理后的使用寿命,避免二次塌方。隧道塌腔修复结构,由气泡混合轻质土现浇于隧道初期支护拱顶与塌腔内壁之间形成护拱;回填层包括铺满于护拱上表面与塌腔内壁包围区域的空心球体和将空心球体粘结成整体的粘结结构,粘结结构为现浇于护拱上表面与塌腔内壁包围区域的气泡混合轻质土。本发明,气泡混合轻质土制成的空心球体,强度高、重量更轻;空心球体之间能够密切接触,间隙小,有利于节约现浇气泡混合轻质土的用量,且能够保证塌腔密室填充,避免出现空洞现象;空心球体粘结成一体,回填层不会流失。
-
公开(公告)号:CN117967385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049309.3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兆杰 , 田志宇 , 林国进 , 张航 , 杨枫 , 刘科麟 , 唐协 , 田尚志 , 王联 , 韦远飞 , 李泳伸 , 郑建国 , 朱长安 , 高世军 , 周仁强 , 赖孝辉 , 徐升 , 刘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水气分离装置及瓦斯气体排放系统。隧道水气分离装置,采用一个水气分离池和一个隔板,利用瓦斯难溶于水,瓦斯无法跟随水一起经过隔板,最终在气水分离室停留并通过第一排放管排出,而水能够从隔板下方到达排水分离室,进而从另一侧的排水通道排出,形成了水气分离,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更低。瓦斯气体排放系统,通过在隧道洞外设置隧道水气分离装置,且通过设置第一排放管将隧道低端的瓦斯气体排离,通过设置端头墙封堵中心水沟的隧道高端洞口处的端部,且通过设置第二排放管能够将隧道高端洞口处瓦斯气体排离隧道,保证隧道安全,其对于施工过程衬砌结构防护等级变更影响小,施工更加简单,成本更容易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1891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314797.8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中铁八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华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建申 , 陈国强 , 杨希斌 , 王长勇 , 朱江 , 葛彪 , 杨文杰 , 唐泽龙 , 陆明奎 , 王涛 , 张从晓 , 彭劲松 , 杨勇 , 卢锋 , 潘元贵 , 章慧健 , 郑余朝 , 林国进 , 朱旺 , 田尚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顺层边坡隧道洞口抗震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抗震防护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洞口外侧的支挡防护结构、沿边坡坡向设置且位于边坡上的斜坡防护组件、设置在隧道洞口处的套拱系统、以及两端分别与套拱系统和止挡防护结构铰接的第一弹性避震结构;所述套拱系统包括设置在隧道洞口处且与支挡防护结构通过第一弹性避震结构连接的套拱结构、以及安装在套拱结构外侧且沿隧道轴向设置的消能组件。以及公开了其施工方法;本发明能够提高防护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效的降低地震作用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194120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1810214610.X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具有发电功能的隧道构造,属于隧道构造领域,目的是降低对隧道本身构造的影响,减少工程量。包括为竖井或者斜井的通风井、水力发电系统;发电系统包括位于通风井底端相邻位置的发电机房、安装于发电机房内的发电设备、为发电设备送水的引水管道以及尾水通道;引水管道敷设于通风井内,其由隧道外部经通风井延伸至发电机房并与发电设备相连接。本发明,压力管道敷设于通风井内,保证了发电的稳定性,利用了隧道现有的构造,无需额外开挖敷设压力管道的沟渠,使得整个发电系统,尽可能的利用了隧道的现有构造,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发电系统建立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同时降低了施工(56)对比文件CN 202483606 U,2012.10.10CN 101349245 A,2009.01.21CN 205135690 U,2016.04.06CN 106836438 A,2017.06.13CN 101285397 A,2008.10.15CN 105545190 A,2016.05.04EP 2730701 A2,2014.05.14CN 207989064 U,2018.10.19CN 201874614 U,2011.06.22陈五九.白象山铁矿风井突水淹井治理技术研究.金属矿山.2009,(S1),708-711.陈光明;胡良年;詹建辉;胡益华.乌池坝特长公路隧道斜井、竖井设计.现代隧道技术.2006,(03),全文.马应成;张宏磊;刘宇明;宋健壮;王国清;刘娟苗.可再生冷源在地下式发电厂房通风系统中的应用.水电能源科学.2011,(10),全文.王路;张恒;吴建文.引水隧洞逆坡施工大流量地下水抽排技术.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8,(01),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1236962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56916.1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在隧道穿越水文复杂的地质体时,现有隧道排水系统可能存在其中一个隧洞中央排水沟满负荷甚至超负荷排水,而另一个隧洞中央排水沟却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洞互通式隧道排水系统,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双洞互通式隧道排水系统,包括隧道,所述隧道采用双洞结构,包括左隧洞和右隧洞;所述左隧洞和右隧洞内均埋设有中央排水沟,所述左隧洞和右隧洞之间设有调水沟,以将左隧洞中央排水沟与右隧洞中央排水沟连通,所述调水沟内设有挡水墙。本发明提高了隧道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180022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1810214627.5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用于穿越涌水断裂带的隧道通风井,属于通风领域,目的是降低施工的安全风险。包括由隧道外部延伸至对应隧道主洞并跨越对应涌水断裂带的通风井,所述通风井呈分段设置,包括平导段和斜井段;所述平导段由对应通风井的井口端起并跨越对应涌水断裂带,所述斜井段由平导段的末端起并延伸至对应通风井的井底端,且沿纵向所述平导段与斜井段的连接处为对应通风井的最高点。本发明采取自流排水,避免了水泵故障对于施工安全的威胁和影响,施工安全风险大大降低,并降低了工程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47983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110023212.1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D11/14
Abstract: 本发明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属于隧道施工领域,目的是缩短支护启动时间,提高初期支护可靠性。步骤一、首先,钢管节段一和钢管节段二就位;然后,将处于压缩状态的可轴向伸缩的伸缩装置安装于钢管节段一和钢管节段二相对的端头之间;最后,释放伸缩装置,使其自主伸长支护隧道围岩;步骤二、隧道初期支护钢架承受隧道围岩变形作用力被压缩;步骤三、隧道围岩变形至设定值,锁定钢管节段一和钢管节段二的端头。本发明,初期支护钢架自主外扩支护围岩,从而缩短了初期支护的启动时间,使得初期支护钢架更早更及时的起到支护作用,且围岩变形对初期支护钢架的瞬时冲击力减小,伸缩装置受压收缩,最终使得隧道初期支护的效果更佳。
-
公开(公告)号:CN111706355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732502.9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大变形围岩的隧道结构及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方法,属于隧道工程领域,目的是降低围岩变形对隧道结构的影响。沿其径向包括外层的初期支护和内层的二次衬砌;沿隧道纵向,在隧道外周设置有数组变形释放孔;各组中的变形释放孔有N个,且各组中的N个变形释放孔环绕隧道环向布置;各变形释放孔沿隧道径向由初期支护钻设至隧道围岩内。该适用于大变形围岩的隧道结构,通过设置变形释放孔,为隧道围岩预留变形空间,释放部分围岩压力,从而降低初期支护承受的压力,缩小初期支护变形。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方法,通过不断监测变形等相关数据,反馈指导施工,达到动态调整变形释放孔与围岩变形相适配,实现合理有效的释放围岩变形压力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