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98180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1910811637.1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事件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获取安全事件序列,所述安全事件序列中各安全事件均包括告警信息和对应的告警数量;基于重点安全事件检测模型,告警信息和对应的告警数量,筛选得到重点安全事件序列。本发明基于获取到的信息构建基于统计分析的智能电网重点事件的重点安全事件检测模型,重点分析访问量或请求量大幅增加的过程,及时发现用户操作与正常使用配置的显著差异,关注告警数量激增等安全事件,及时发现和排查威胁及恶意攻击。
-
公开(公告)号:CN110650038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863343.3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多类监管对象的安全事件日志采集处理方法和系统,多类监管对象包括主机设备、网络设备、数据库、安全设备以及应用操作行为;将所有采集的安全事件日志的结构转换为统一数据结构;基于统一数据格式的数据提取预先定义的关键字段信息,对监视对象全覆盖,动态发现监视对象,实现对新一代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安全对象状态的有效掌控。
-
公开(公告)号:CN110598180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11637.1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事件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获取安全事件序列,所述安全事件序列中各安全事件均包括告警信息和对应的告警数量;基于重点安全事件检测模型,告警信息和对应的告警数量,筛选得到重点安全事件序列。本发明基于获取到的信息构建基于统计分析的智能电网重点事件的重点安全事件检测模型,重点分析访问量或请求量大幅增加的过程,及时发现用户操作与正常使用配置的显著差异,关注告警数量激增等安全事件,及时发现和排查威胁及恶意攻击。
-
公开(公告)号:CN110650038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1910863343.3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多类监管对象的安全事件日志采集处理方法和系统,多类监管对象包括主机设备、网络设备、数据库、安全设备以及应用操作行为;将所有采集的安全事件日志的结构转换为统一数据结构;基于统一数据格式的数据提取预先定义的关键字段信息,对监视对象全覆盖,动态发现监视对象,实现对新一代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安全对象状态的有效掌控。
-
公开(公告)号:CN109902462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0178463.X
申请日:2019-03-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电力调度控制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广域网内的异地用户发来的用户身份标识给身份认证中心,并接收身份认证中心返回的验证结果;在非移动人机云终端上采用调度数字证书和人脸识别相结合的身份认证方式;在移动人机云终端上采用用户名密码和人脸识别相结合的身份认证方式;每个身份认证中心的认证中心证书管理模块都采用国产密码算法生成一个秘钥对,并写入p12文件生成一个软证书,同时将公钥写入pem文件生成一个公钥证书,并分发给新一代调度控制系统中部署的其他身份认证中心。本发明根据人机云终端的不同类型,采用多种识别技术相结合的身份认证方法,能够实现人员本地登录的强身份认证。
-
公开(公告)号:CN11957779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461351.2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共享数据隐匿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配电自动化系统云主站数据,对所述配电自动化系统云主站数据进行分级和分类,划分敏感数据范围;基于分级和分类结果对不同级别和分类的数据进行差异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使用、数据交换和数据销毁;根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关联风险分析、数据行为分析和综合分析,基于分析结果进行共享数据隐匿和数据泄漏追溯。本发明的方案保障了对关键配网业务数据在共享及传输过程中机密性和可追溯性,提升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云主站共享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1940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55814.3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配电系统终端设备识别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采集配电系统终端设备的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特征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预定义训练数据对所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对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将预处理后的特征数据输入优化后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识别,得到配电系统终端设备识别结果。本发明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自动提取配电系统终端设备特征进行识别,无需人工干预,提高了电力网络资产管理和维护的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9918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31718.6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基于智能电网配电主站的主机安全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通过综合评估配网主站中当前主机的重要性、敏感性、安全防护等级,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准确计算资产重要度值和漏洞影响值,并全面考虑多个安全状态因素,实现对主机安全性的科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系统能智能判断风险类型并实施合理的通信阻断,从而有效提升智能电网配电主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不仅为智能电网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还简化了复杂的评估过程,同时保证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保障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90246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178463.X
申请日:2019-03-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电力调度控制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广域网内的异地用户发来的用户身份标识给身份认证中心,并接收身份认证中心返回的验证结果;在非移动人机云终端上采用调度数字证书和人脸识别相结合的身份认证方式;在移动人机云终端上采用用户名密码和人脸识别相结合的身份认证方式;每个身份认证中心的认证中心证书管理模块都采用国产密码算法生成一个秘钥对,并写入p12文件生成一个软证书,同时将公钥写入pem文件生成一个公钥证书,并分发给新一代调度控制系统中部署的其他身份认证中心。本发明根据人机云终端的不同类型,采用多种识别技术相结合的身份认证方法,能够实现人员本地登录的强身份认证。
-
公开(公告)号:CN108614500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647869.3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监控装置,应用于一电动汽车本体,包括:控制模块、收发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收发模块和所述通信模块均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在与所述电动汽车的CAN总线连接时,采集所述电动汽车的动态参数信息,并将所述动态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动态参数信息生成对应的电动汽车运行实时国标数据;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所述电动汽车运行实时国标数据时,向一外部数据平台发送所述电动汽车运行实时国标数据。本发明装置代替了原来的无线模块采集,可以保证数据采集的稳定性;同时收发模块的设计使其拥有低电磁骚扰和高电磁抗扰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