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02220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210551687.2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电力大学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 H02J3/48 , H02J3/50 , H02J3/24 , H02J3/14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配网黑启动的负荷自恢复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停电时刻配电网的拓扑结构获取分布式电源的可用出力,并获取线路重要度;S2、对分布式电源进行黑启动能力评估,选择黑启动电源;S3、构建配电网系统分区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随机生成染色体代表各节点的所属分区;S4、构建分区内负荷恢复优化模型,基于随机生成的配电网分区方案,采用遗传算法随机生成染色体代表分区内各节点负荷是否恢复,并采用最短路径算法为待恢复负荷搜索恢复路径,得到当前分区下最优负荷恢复方案;S5、选择全局最优的分区方案与负荷恢复方案,实现各分区负荷并行恢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启动效果好、效率高,安全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56945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044992.8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10/0631 , G06N3/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入差异化激励机制的UVPP与需求响应双层联合优化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控制优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激励机制灵活性差导致的UVPP与需求响应双层联合优化调度结果准确性差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构建融入差异化激励机制的城市虚拟电厂与需求响应双层联合优化框架;所述双层联合优化框架包括上层UVPP优化运行模型和下层IDR优化模型;UVPP获取第N‑1个交易日中每个时段的历史数据,并将所述历史数据代入双层联合优化框架;求解代入历史数据的双层联合优化框架,得到所述双层联合优化框架的决策变量,并将所述决策变量作为UVPP在第N个交易日的优化调度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45489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023599.X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贾德香 , 刘键烨 , 刘方 , 卢炜 , 傅成程 , 梁琛 , 马喜平 , 黄兴德 , 潘爱强 , 王俊 , 窦真兰 , 刘恋 , 张雪 , 薛欣然 , 张栋 , 尹菀婷 , 李心达
IPC: H02J3/14 , H02J3/00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控负荷参与需求侧响应的控制策略的评价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近似聚合方法分别建立空调和电热水器的聚合模型;根据空调的聚合模型,建立空调参与需求侧响应的第一控制策略;根据电热水器的聚合模型,建立电热水器参与需求侧响应的第二控制策略;基于减少功率跌落与响应后的聚合精度作为第一控制策略的评价指标,减少功率跌落与响应时间作为第二控制策略的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和所述第一控制策略进行优劣评价,确定各温控负荷参与需求侧响应中的调控策略。本发明解决了温控负荷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出现功率跌落的情况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184170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342043.8
申请日:2014-0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独立微网配置优化方法,设定微电网系统结构,建立微电网的优化配置模型,建立微电网的优化配置模型,在满足微电网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目标使微网综合投资费用最低,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配置优化,寻求一组最优的电源配置,使费用目标函数的值最小。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IAGA)来解决配置优化问题,IAGA利用神经元函数sigmoid设计出自适应的交叉率和变异率,将群体中适应度值最大个体的交叉率值和变异率值分别提高到某一正数,避免优良个体处于一种停滞状态,过早收敛,使得IAGA跳出局部最优解,寻求全局最优解。
-
公开(公告)号:CN104617590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10721711.8
申请日:2014-1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32 , H02J3/46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同时间尺度下基于混合储能调度的微网能量优化方法,根据不同时间尺度将微网优化调度分为日前调度和实时调度,日前调度提前一天给出未来24h的运行计划,时间粒度取1h,根据峰谷时段电价差异,优化联络线交互功率和燃料电池FC出力,调度蓄电池SB低储高发套利;实时调度配合日前调度,按照日前计划安排各微源出力,时间粒度取1min,通过一阶低通滤波算法平滑微网内功率波动,应用滑动平均滤波算法对滤波后的波动功率在蓄电池储能和超级电容器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为混合储能的优化调度提供了参考。实时跟踪个单元运行状态,及时对日前计划进行调整,提高了优化的精度,更加符合实际调度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167751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342010.3
申请日:2014-07-18
IPC: H02J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充放储一体化电站调度的微网经济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和蓄电池储能站组合在一起构成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即CDSIS,并接入微网,CDSIS作为储能系统整体优化其有功无功出力,同时协调调度内部蓄电池储能站ESS和电动汽车充换电站BCSS充放电;根据峰谷时段电价差异,优化联络线交互功率和燃料电池FC出力,调度CDSIS低储高发套利。本发明将电动汽车通过充换电站接入微网,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将充换电站和储能站协调配合,为动力电池提供较为稳定的充放电环境,且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提高了动力电池利用效率,同时动力电池为储能站提供可调节容量支撑,实现双赢。
-
公开(公告)号:CN104104069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56984.7
申请日:2014-07-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5 , Y04S1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代理的微网保护系统的构建方法,建立在集中式系统结构框架下,按功能和层次可分为设备层、执行层、决策层和通信层。设备层是体系架构底层,面向终端设备;执行层是体系架构的承接环节,承担决策中心和各设备终端的信息获取和命令传达;决策层是体系架构的核心环节,完成信息整合和保护综合决策;通信层是信息流转传递环节,是多代理实施的基础,贯彻整个体系架构,提出了基于边电流变化量的多代理微网主、备保护计算决策方法。在克服基于单点信息和两点信息传统保护的不足,充分发挥微网主体通信架构、节省投资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也为未来微网中多系统与继电保护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20456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38440.9
申请日:2021-12-15
Inventor: 田英杰 , 李凡 , 李承泽 , 吴裔 , 赵莹莹 , 苏运 , 郭乃网 , 金妍斐 , 刘俊 , 杨帆 , 杜习周 , 陈琰 , 杨秀 , 刘方 , 徐耀杰 , 傅广努 , 柴梓轩 , 蒋家富 , 张浩 , 仇志鑫 , 刘欣雨 , 张倩倩 , 蒋倩 , 汤金璋 , 周从亨 , 陈浩然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压配电网线路参数识别方法,包括:获取设定时间段内待识别地区配电网线路首端和下属所有配变的量测数据;对量测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得到各时间点预处理后量测数据对应的拓扑数据;构建基于改进牛顿拉夫逊法的线路参数识别模型;将拓扑数据、预处理后量测数据输入线路参数识别模型,输出得到线路参数识别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同时兼顾时效性和准确性,实现简单可靠进行配电网线路参数识别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167751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10342010.3
申请日:2014-07-18
IPC: H02J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充放储一体化电站调度的微网经济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和蓄电池储能站组合在一起构成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即CDSIS,并接入微网,CDSIS作为储能系统整体优化其有功无功出力,同时协调调度内部蓄电池储能站ESS和电动汽车充换电站BCSS充放电;根据峰谷时段电价差异,优化联络线交互功率和燃料电池FC出力,调度CDSIS低储高发套利。本发明将电动汽车通过充换电站接入微网,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将充换电站和储能站协调配合,为动力电池提供较为稳定的充放电环境,且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提高了动力电池利用效率,同时动力电池为储能站提供可调节容量支撑,实现双赢。
-
公开(公告)号:CN104079170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342093.6
申请日:2014-0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Boost变换器控制方法,在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的双环控制基础上,将输入电压与负载电流的前馈引入到电流参考的生成环节,消除输入电压与负载电流的变动对输出电压的干扰,简化电流环节,得到电压环传递函数。此方法显著的提高了Boost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稳定能力,减小输出电压稳态误差,并且在负荷突变过程中有效减小输出电压的暂态突变。本发明所提方法概念清晰,前馈环节设计方法简单,控制效果显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