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02100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011403998.1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现场火势研判的消防介质持续供给方法及系统,属于变电站消防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各个消防介质供给装备消防介质箱的实时液位数据和变电站内实时图像数据;根据获取的实时图像数据判断火情等级;根据得到的火情等级和消防介质箱的实时液位数据,选择消防介质的供给模式;本公开保证了消防作业时消防介质供给装备排出量和压力的稳定,降低了排出量和压力不足对灭火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灭火的速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594701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1400200.8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消防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机器人,包括单片机模块,所述单片机模块连接有电源模块、SWD调试模块、RS232通信模块、驱动模块、LoRa通信模块和CAN总线接口模块,电源模块为单片机模块提供电力能源,所述SWD调试模块为主控系统的调试提供接口,所述RS232通信模块支持RS232通信协议,为单片机模块与上位机提供通信通道,所述驱动模块根据单片机模块的控制指令驱动机器人行走机构动作,所述LoRa通信模块为单片机模块提供无线通信接口;所述CAN总线接口模块为机器人上搭载的各传感器提供总线接口。本公开能够实现变电站消防机器人远距离遥控控制,进而与其他灭火设备联合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10940316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253565.X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C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环境下变电站消防机器人的导航方法及系统,包括:将建立的变电站三维视觉模型和三维激光模型进行配准融合,得到新的三维模型;在站内多个供水点位置布设无线AP设备,构建变电站内的无线网络;根据无线AP设备在新的三维模型中的坐标位置,计算消防机器人相对于无线AP的第一坐标位置;确定消防机器人在新的三维模型中的第二坐标位置,将第一坐标位置与第二坐标位置进行比对,确定机器人目前的坐标是否正确。
-
公开(公告)号:CN114602100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011403998.1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现场火势研判的消防介质持续供给方法及系统,属于变电站消防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各个消防介质供给装备消防介质箱的实时液位数据和变电站内实时图像数据;根据获取的实时图像数据判断火情等级;根据得到的火情等级和消防介质箱的实时液位数据,选择消防介质的供给模式;本公开保证了消防作业时消防介质供给装备排出量和压力的稳定,降低了排出量和压力不足对灭火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灭火的速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940316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911253565.X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C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环境下变电站消防机器人的导航方法及系统,包括:将建立的变电站三维视觉模型和三维激光模型进行配准融合,得到新的三维模型;在站内多个供水点位置布设无线AP设备,构建变电站内的无线网络;根据无线AP设备在新的三维模型中的坐标位置,计算消防机器人相对于无线AP的第一坐标位置;确定消防机器人在新的三维模型中的第二坐标位置,将第一坐标位置与第二坐标位置进行比对,确定机器人目前的坐标是否正确。
-
公开(公告)号:CN1192835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73515.6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志周 , 李阳 , 孟海磊 , 李冬松 , 雍军 , 李建祥 , 王兴照 , 李希智 , 曾金保 , 孙晓斌 , 李涛 , 张茂春 , 武磊 , 束建虎 , 杨仁明 , 周长明 , 刘智超 , 李学聪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了本发明创新性的研制了一种适于多场景的机器人行走结构及X光检测机器人,两个前驱动轮的间距以及两个后驱动轮的间距均可调,能够适配于不同的输电线路线间距,将浅V型加宽前驱动轮与深V型后驱动轮相结合,在保证行走机构导向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机器人的通过能力,避免了行走方向的偏移,弥补了现行走机构下的机器人无法检测防松型压接管和带分流补强线压接管的不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