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柔性直流配电网的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9938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43618.8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柔性直流配电网的接地故障选线方法,涉及柔性直流配电网继电保护领域。首先读取直流线路电压数据并记录,根据故障启动判据判断是否发生故障,若是,则MMC中的主动注入附加控制策略投入,向线路注入预置的正弦特征信号;再根据故障选极判据确定故障发生极;最后通过计算线路两侧一模电流量变化率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与设定阈值比较,判定区内外故障类别后,发出故障信号。本发明利用了配电网中接入的大量电力电子器件,通过特征信号主动注入,无需附加装置,设置了较短注入时长,对电网产生较小影响的同时能强化原有的故障特征,提高了选线的可靠性和灵敏性;仅需通过计算线路两侧一模电流量相关性系数即可实现故障选线。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力设备智能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5645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58512.1

    申请日:2024-03-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力设备智能调控方法,包括:采集历史上每天的电压数据、速度数据以及振动数据,构建历史上每天的电压曲线、速度曲线以及振动曲线;根据历史上每天的电压曲线以及速度曲线,获取电压数据与速度数据之间的响应程度;根据电压数据与速度数据之间的响应程度,获取当日比例增益系数的补偿值;根据历史上每天的振动曲线,获取历史上每天传送带系统的稳定程度参数;并结合当日比例增益系数的补偿值,获取新的比例增益系数;根据新的比例增益系数对新的传送带系统进行调整。本发明对比例增益系数进行调整,最终达到使系统的输出更加稳定的目的。

    基于有源阻尼线性自抗扰控制的并联谐振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0036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750273.8

    申请日:2021-0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源阻尼线性自抗扰控制的并联谐振抑制方法。设计了基于三阶线性自抗扰控制的电流内环控制器,将并联并网逆变器系统中并联台数、电网阻抗、参数摄动等产生的多维耦合划归为系统总扰动并加以补偿,减小偏移谐振点的偏移量,降低了并联并网逆变器系统的耦合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电容电流反馈的有源阻尼控制方案,抑制并联并网逆变器的谐振尖峰,减小过电压、过电流等情况的发生。本发明基于有源阻尼线性自抗扰控制的并联谐振抑制方法,可有效减小并联并网逆变器间的耦合程度,抑制了并联并网逆变器系统的谐振诱发风险,提高了并联并网逆变器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直流固态变压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55150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1157313.7

    申请日:2019-1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流固态变压器,具体是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直流固态变压器控制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直流固态变压器各个模块由于由于参数不同导致输入均压无法保证输出均流的问题。该方法在传统控制的基础上,在控制中加入虚拟阻抗的环流控制,其中每个模块的环流为输出平均电流与各自的输出电流之差。经过虚拟阻抗最终调节每个模块的输出电流,使得各模块的输出电流相同,实现均流控制。从而实现输出均流,同时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本发明适用于直流固态变压器,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基于双有源桥的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64476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811054289.X

    申请日:2018-0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具体是基于双有源桥的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是在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的直流侧设置用于调节直流侧电压的电压控制器,电压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为交流侧输出电流参考值Ig*;对交流侧输出电流参考值Ig*进行计算得到主控制信号α′,由主控制信号α′计算得出双有源桥的内移相比D1、外移相比D2以及构成双有源桥的开关管的实际开关频率fs,通过D1、D2、fs控制双有源桥的所有开关管的驱动信号;再通过变换器交流侧电压vac的正负对构成同步整流桥的所有开关管进行控制;本发明将双移相和变频控制结合,实现交流侧输出电流线性化控制,简化了控制方法,同时实现了变换器单级式功率变换,提高了功率转换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