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0851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77743.2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电站SCD模型文件的一键顺控自动校核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SCD模型文件内IED属性,获取SCD模型文件中的配置描述信息;解析配置描述信息,提取开关设备属性信息,并构建整个变电站所有间隔的开关拓扑图;将各个开关设备模型的实时状态按照所属间隔显示在开关拓扑图上进行变动校验;利用当前开关设备模型开关状态和开关拓扑图执行所述验证操作票,完成一键顺控自动校核。本发明内置模拟顺控主机,可在实际验证前进行自我正确性的验证,验证的是试验系统本身在顺控命令配置符合现场SCD模型文件遥控点的情况下能正确反馈,在不符合SCD模型文件遥控点情况下能正确报错,从而确保试验系统本身的正确性和通信功能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9614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08498.X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丹阳市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历史调控策略集驱动的含分布式光伏配电网电压实时控制方法,包括:制定基于近似灵敏度的传统电压调控策略;构建基于数据驱动和改进BP神经网络的历史调控策略集;历史调控策略集对传统电压调控策略进行辅助决策与修正;根据历史策略库辅助决策调控方法修正输出各光伏出力,完成配电网电压越限治理。本发明通过历史调控策略集驱动光伏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而治理光伏接入及含冲击性负荷的配电网系统电压越限问题,且无需额外投入储能或无功补偿设备,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0962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13977.9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中市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台区用户电压不平衡越限的治理方法及治理系统,该方法包括:S1传感器侦测光伏逆变器的工作功率,在工作功率接近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时,测试计算出光伏逆变器并网点的有功‑电压灵敏度;S2计算各个逆变器并网节点的有功‑电压灵敏度偏差;S3将台区进行区域划分,所述区域根据各分支线上的电杆号进行分段划分;S4监测各逆变器并网点电压,电流参数,确定电压越限数值,根据计算得到的各个节点电压灵敏度偏差,确定换相次序;本发明有效地治理了由于单相光伏不平衡接入或负荷不平衡引起的电压不平衡越限问题,提高了电能质量和用户设备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28955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1910733347.X
申请日:2019-08-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电站预制舱防护罩,包括三角形铝合金支架、防护布收放装置、泡沫保温隔热层、加热棒,所述三角形铝合金支架的左右两个斜面为防护面,三角形铝合金支架的底面敷设泡沫保温隔热层,加热棒设于泡沫保温隔热层下层,防护罩架设于预制舱本体之上;防护布可根据环境温度、光照强度、雨量大小进行自动收放;防护布的设置可以防止舱体受阳光和雨水的侵蚀。舱顶设置有保温隔热层并加装电热棒,使得舱内壁温度大于空气露点温度,防止舱内壁温度过低而产生冷凝水,避免电气设备运行受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50918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97288.2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变电站外借钥匙自动存取箱,其结构包括箱体、智能电子锁,手机钥匙管理APP,人机交互界面,摄像头,指纹识别器,非接触式读卡器,后台服务器;箱体上有箱体面板,摄像头、指纹识别器、非接触式读卡器、人机交互界面设置在箱体面板上;摄像头、指纹识别器、非接触式读卡器与后台服务器和手机钥匙管理APP对接。本发明的优点:1)本发明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实现外借钥匙自动存取;2)使用本发明的变电站外借钥匙自动存取箱,运维人员无需在场,也可实现变电站外借钥匙安全有序的自动存取。
-
公开(公告)号:CN109849023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286588.4
申请日:2019-04-10
Applicant: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南京瑞博特电气有限公司
Inventor: 谢林枫 , 官国飞 , 王成亮 , 蒋超 , 宋庆武 , 王昊炜 , 陈兵 , 张欣 , 陈志明 , 陈玉权 , 杨庆胜 , 钟巍峰 , 任萱 , 高雪生 , 徐晓海 , 钱汉 , 丁瑾 , 顾杰 , 王东 , 张佳 , 高翔 , 邱娟 , 李静 , 李迎涛 , 陈庆 , 谢赫 , 刘牛 , 杨小铭 , 雍洪祥 , 殷剑萍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智能检测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悬挂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包括V形槽轨道、行走小车、升降机构和摄像旋转云台;V形槽轨道两侧分别装有滑触线和同步齿形带;行走小车包括旋转挂架、行走同步轮、摆动滑台、顶杆复位机构、行走小车步进伺服电机、行走小车上底座板和行走小车下底座板和连接杆;升降机构由升降机构步进伺服电机、蜗杆一、蜗杆支撑架、蜗轮一、丝杆传动轴、多级丝杆、丝杆螺母、固定导向杆、导向伸缩杆构成;摄像旋转云台由云台本体、摄像头转动机构、云台旋转机构组成;所述的摄像头转动机构包括摄像机转动轴、转动轴支承座、蜗轮三、蜗杆三、蜗杆支撑架和摄像机转动步进伺服电机。
-
公开(公告)号:CN11999499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64778.6
申请日:2025-04-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IPC: H02J3/32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涉及一种考虑电网动态变化的电化学储能电站规划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化学储能电站规划技术领域。首先,考虑储能系统接入前后节点网损变化量与线路负载率变化量,建立电网侧储能电站选址指标数学模型;其次,根据储能电站选址指标数学模型,使用熵权法建立电网侧储能电站选址指标评价模型;最后,考虑新能源消纳能力与配置储能后的收益,建立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容量配置模型,为电网侧储能电站的规划提供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48277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34201.X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反馈修正的微电网无功增量一致性控制方法涉及针对微电网的无功协调均分控制方法。其包括:步骤1:针对混合微电网无功电压协调均分问题,考虑分布式电源间的信息交互作用,建立分布式无功增量一致性协同控制框架;步骤2:在一致性协同控制框架下,基于分布式一致性协同控制算法,对分布式电源进行分布式二次控制;步骤3:考虑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加入实时反馈修正环节,对各分布式电源的输出量进行动态反馈。本发明通过在PSCAD/EMTDC平台搭建混合微电网仿真模型,并联合MATLAB系统对上述一致性反馈修正算法进行编程,实现混合微电网的分布式优化控制,进而对所提控制方法进行模拟与验证,证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32342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06405.6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杭州梅格森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建筑信息模型室内定位和虚拟现实的人员管理方法,利用三维建模技术构建厂区完整的等比例数字模型,在厂区内部署室内定位基站,并让工作人员佩戴定位标签,将定位标签信息与人员信息、工作信息形成动态捆绑,管理者使用虚拟现实工具加载建筑物信息模型,并在其中动态加载特定人员的位置信息,生成人员三维数字模型,动态更新人员当前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可以快速切换查询人员,从而让管理者方便快速的实现对所有工作人员的状态查询和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1367221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06387.1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杭州梅格森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变电站智能运检辅助系统人机交互方法,包括二维码扫描模块、设备虚拟拆装模块和实时三维可视化模块;本发明实现变电站运检辅助系统的设备虚拟拆装,实时三维可视化,远程专家辅助功能,以二维码作为模块的入口标识。通过扫描二维码,系统获取设备的信息,调用设备的三维模型和动画,通过GGV交互,实现对设备的移动、旋转、拆装、还原等设备虚拟拆装操作,方便运维人员了解设备内部结构和操作方法,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及安全性。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URL地址,系统调用浏览器实现实时数据显示、超限报警等实时三维可视化功能,实现运维智能化、自动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