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84139B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0980125598.4
申请日:2009-07-03
Applicant: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B5/0664 , F16B5/065 , F16B5/0657 , F16B19/1081 , F16B21/065 , F16B21/075 , Y10T24/309 , Y10T24/44026 , Y10T24/45105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为能用一种夹子选择对配合部件的夹子孔的保持负荷,并能消除将夹子安装到安装部件的工序中的作业错误。本发明的结构如下:将在安装部件(30)的台座(32、34、36)安装的夹子(10)插入到配合部件(40)的夹子孔(42)的形式的两部件组装结构,夹子(10)包括:台座用结合部(16),与台座的肋部(32a、34a、36a)结合;卡止臂(20),夹子相对夹子孔(42)插入或拔出时,一边弹性变形一边通过夹子孔;卡止面(22),形成在该卡止臂外侧面,能卡止到夹子孔的孔边缘;稳定部(24),从该卡止面延长,能接触地与台座的肋部对置;限制部(26),从稳定部的附近向台座的肋部侧伸出。安装部件(30)的台座至少准备低保持(32)、中保持(34)、高保持(36)三种。低保持用台座的肋部设有夹子的限制部能进入的避让孔(32d),高保持用的台座的肋部设有承接夹子的稳定部的突起(36d)。
-
公开(公告)号:CN102084139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0980125598.4
申请日:2009-07-03
Applicant: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B5/0664 , F16B5/065 , F16B5/0657 , F16B19/1081 , F16B21/065 , F16B21/075 , Y10T24/309 , Y10T24/44026 , Y10T24/45105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为能用一种夹子选择对配合部件的夹子孔的保持负荷,并能消除将夹子安装到安装部件的工序中的作业错误。本发明的结构如下:将在安装部件(30)的台座(32、34、36)安装的夹子(10)插入到配合部件(40)的夹子孔(42)的形式的两部件组装结构,夹子(10)包括:台座用结合部(16),与台座的肋部(32a、34a、36a)结合;卡止臂(20),夹子相对夹子孔(42)插入或拔出时,一边弹性变形一边通过夹子孔;卡止面(22),形成在该卡止臂外侧面,能卡止到夹子孔的孔边缘;稳定部(24),从该卡止面延长,能接触地与台座的肋部对置;限制部(26),从稳定部的附近向台座的肋部侧伸出。安装部件(30)的台座至少准备低保持(32)、中保持(34)、高保持(36)三种。低保持用台座的肋部设有夹子的限制部能进入的避让孔(32d),高保持用的台座的肋部设有承接夹子的稳定部的突起(36d)。
-
公开(公告)号:CN101985964A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1010243079.2
申请日:2010-07-28
Applicant: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44 , E05F5/022 , F16B21/086 , F16B21/088 , Y10T16/628 , Y10T24/44026 , Y10T24/44983
Abstract: 一种缓冲夹(10)包括中空的缓冲部分(20)、接合部分(40)和突起(38)。缓冲部分(20)具有底壁部分(24)和侧壁部分(22),侧壁部分(22)具有从其近端朝向远端逐渐变细的锥形的外表面和内表面(26、24)。侧壁部分(22)具有在其远端形成的顶部分(30),顶部分(30)具有从侧壁部分(22)径向向内凸出并在其中限定中心开口(25)的内周部(30a)。突起(38)从底壁部分(24)朝向缓冲部分(20)的中心开口(25)圆柱形地突出,并具有上端部分(36),其直径大于或等于开口(25)的直径。
-
公开(公告)号:CN11480198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079766.8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鹈饲准弥
Abstract: 一种夹子,用于将安装物品安装到对象构件上,该夹子可以包括卡合爪,该卡合爪与形成于对象构件的安装孔卡合。夹子也可以包括滑动体,滑动体将卡合爪保持在安装物品上,并相对于安装物品使卡合爪滑动,以使卡合爪伸出和缩回。该夹子还可以包括弹性体,该弹性体当卡合爪相对于安装物品从伸出状态滑动至缩回状态时,向卡合爪施加恢复力,以提供偏置力来使卡合爪回到伸出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1497761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911293943.7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16/02 , F16F15/0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易产生较高的加速度(高速振动)的电子控制部件用托架。电子控制部件用托架(1)具备设置有将电子控制部件的下表面上推的多个弹性片(3A)的底部(3)、以及从上侧相对于被上推的电子控制部件抵接的抵止部(5)。多个弹性片(3A)设置为当在组装有电子控制部件的状态下施加有上下振动时,至少一个弹性片(3A1)的振幅大于其他弹性片(3A2)的振幅。
-
公开(公告)号:CN102562749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400960.3
申请日:2011-11-25
Applicant: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B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B21/086 , B60R13/0206
Abstract: 一种卡夹可包括构造为插入形成于主体元件中的插孔中的锚固部分。锚固部分具有至少一对定位为横跨锚固部分的轴线的支柱,以及分别连接至支柱以便由此向外突起的柔性条。支柱构造为在其中支柱能相互交叉的方向上绕着其近端挠曲。柔性条构造为在锚固部分插入插孔时接合形成于主体元件中的插孔的周边,以便用保持力将锚固部分保持于主体元件上。支柱能在比保持力更大的抽出力施加至锚固部分时施加有挠曲力,以便在其中支柱能相互交叉的方向上挠曲。
-
公开(公告)号:CN102562749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110400960.3
申请日:2011-11-25
Applicant: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B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B21/086 , B60R13/0206
Abstract: 一种卡夹可包括构造为插入形成于主体元件中的插孔中的锚固部分。锚固部分具有至少一对定位为横跨锚固部分的轴线的支柱,以及分别连接至支柱以便由此向外突起的柔性条。支柱构造为在其中支柱能相互交叉的方向上绕着其近端挠曲。柔性条构造为在锚固部分插入插孔时接合形成于主体元件中的插孔的周边,以便用保持力将锚固部分保持于主体元件上。支柱能在比保持力更大的抽出力施加至锚固部分时施加有挠曲力,以便在其中支柱能相互交叉的方向上挠曲。
-
公开(公告)号:CN101782123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010003789.8
申请日:2010-01-18
Applicant: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73 , F16F1/3732 , F16F1/426 , F16F9/0481 , Y10T24/45225
Abstract: 一种缓冲夹,可包括中空缓冲部分和接合部分,缓冲部分具有基本圆形的中间开口,接合部分与缓冲部分成整体。缓冲部分具有底壁部分和侧壁部分。侧壁部分具有锥形外表面和内表面,它们从其近端朝着远端成线性锥形。侧壁部分具有顶部,形成在其远端中。顶部具有径向向内突出的内周,在其中限定中间开口。
-
公开(公告)号:CN101782123A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1010003789.8
申请日:2010-01-18
Applicant: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73 , F16F1/3732 , F16F1/426 , F16F9/0481 , Y10T24/45225
Abstract: 一种缓冲夹,可包括中空缓冲部分和接合部分,缓冲部分具有基本圆形的中间开口,接合部分与缓冲部分成整体。缓冲部分具有底壁部分和侧壁部分。侧壁部分具有锥形外表面和内表面,它们从其近端朝着远端成线性锥形。侧壁部分具有顶部,形成在其远端中。顶部具有径向向内突出的内周,在其中限定中间开口。
-
公开(公告)号:CN11806634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580278.6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K17/04 , F16K27/00 , H01M50/3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阀装置,能够遍及整周设置罩的放出孔,并且确保罩对阀构件的引导功能。由于在周向上相邻的脚部(22)之间分别设置有能够从罩(20)的内侧向外侧放出流体的放出孔(23),因此能够遍及除了脚部(22)以外的整周设置放出孔(23)。另外,由于仅在罩(20)的脚部(22)处的罩(20)的内侧的面设置有将第一引导件(41)的动作仅限制在罩顶板部(21)的面垂直方向(D)的第二引导件(25),因此与设置于脚部(22)以外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第二引导件(22)设定得较长。因此,能够利用第二引导件(22)遍及阀构件(40)的移动范围的整个区域(开闭的整个区域)引导阀构件(40),由此能够确保罩(20)对阀构件(40)的引导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