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2866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32372.7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上能源传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无码头液化天然气浮式传输系统的驳船式中转平台,包括驳船式中转平台,驳船式中转平台为浮式结构,驳船式中转平台甲板面长宽比为2:1;驳船式中转平台甲板面设置有主控室;驳船式中转平台上配置跨接软管和漂浮软管,驳船式中转平台上配置有塔吊系统和卷盘系统。通过对中转平台进行具体设计,包括平台甲板面布置、漂浮软管的铺设和收纳、空中跨接软管的应用以及监测、预警系统在中转平台上的布置;将无码头浮式传输系统的中转平台设计更具体化,特别是可以对中转平台的运动状态、传输过程中的监测、预警以及中转平台与运输船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行动态补偿控制等设计,更接近于实际,使其具有可实现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4569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02605.8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G06T7/00 , G06V10/25 , G06V10/80 , G06V10/766 , G06V10/82 , G06T7/10 , G06T17/00 , G06V10/26 , G06V10/764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ask R‑CNN的样件缺陷识别标定方法,涉及缺陷识别标定技术领域。具体包括:获取样件的数字图像;处理后得到网络提取特征图并输入至RPN,生成建议框;使生成的建议框变换到相同的维度,再分别送入分类网络和回归网络,进行缺陷识别,并生成对应的掩码,完成实例分割;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最终得到训练好的模型;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样件的内部缺陷进行识别与标定;将获得的掩码,按原数字图像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生成含缺陷标定的三维模型。本发明中融合了金字塔特征网络和运用感兴趣区域对齐技术,可以提取出样件内部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有利于同时识别出不同大小的缺陷且保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6894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68820.7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变尺寸管缆综合加载超低温实验平台,涉及管缆结构测试技术领域。包括约束模块、力学加载模块和低温加载模块;约束模块,作为实验平台的承载部分,用于安装和调节力学加载模块位置,用于承载测试期间的荷载并根据试样长度调节框架长短;力学加载模块,用于实现对管缆施加弯曲、拉伸、扭转、内压以及组合荷载;低温加载模块,设置在约束模块一侧,用于为管缆提供低温实验环境。本发明自身具备拉伸、弯曲、扭转、挤压以及组合荷载的加载功能,管缆的基本力学性能测试都可完成测试,无需转移到其他机器,节约时间和人工;配备大容量低温罐体以及耐低温管路,可完成测试管缆的全尺寸低温实验,可实现快速预冷以及长时间低温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1987846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43086.1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F03D17/00 , G09B25/02 ,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浮式风机物理‑数值混合缩尺模型试验方法,属于海上风能发电技术领域,所述试验方法将浮式风机建模为物理模型与数值模型两部分,除物理模型与数值模型以外,试验平台还包括测量系统以及加载系统;通过计算机将测量系统的实测信号与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实时交互,通过加载系统实现信号的加载,实现混合试验平台的搭建与闭环控制。最终通过可视化界面监控、提取所需信息。本发明既能精确捕捉到关键结构动态响应的性能,又能解决尺度效应及其导致的缩尺准则不兼容、海上浮式风机室内试验模拟困难等系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7213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0959787.9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滚动降阻式变尺寸的柔性管缆实验可移动升降辅助装置,属于柔性管缆实验测试辅助装置领域,适用于不同尺寸柔性管缆的刚度性能试验,包括变尺寸夹持拖板装置、旋转装置和移动装置,其中旋转装置位于尺寸夹持拖板装置和移动装置之间,三者为分体装置,装配后三个装置的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保证实验过程中通过柔性管缆传递到变尺寸夹持拖板装置和旋转装置的变形相同。本发明利于降低柔性管缆自重影响带来的结果误差,利于降低柔性管缆与托板之间的摩擦;能够实现变尺寸变位置夹持功能,兼容性较强,拥有较强的稳定性;旋转装置采用带角度标记设计,便于后续统计数据;本发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体积较小、操作方便,适用于实验室原型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06756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52507.2
申请日:2024-02-0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柔性管缆海底磨损性能测试装置与方法,涉及海洋柔性管缆测试技术领域,包括试验水箱,所述试验水箱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表面活动安装有连接组件,所述试验水箱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表面活动安装有夹持锁紧机构。本发明能够考虑柔性管缆与海床间的相互作用,模拟柔性管缆在水、泥沙、碎石环境下往复横向移动实现磨损性能测试,若对夹持锁紧机构稍作改动,还可用于柔性管缆附件如保护套管、限弯器的磨损测试,通过设置支撑机构,能够控制液压缸对柔性管缆试样施加垂直载荷,模拟柔性管缆自身在水中的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37213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959787.9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滚动降阻式变尺寸的柔性管缆实验可移动升降辅助装置,属于柔性管缆实验测试辅助装置领域,适用于不同尺寸柔性管缆的刚度性能试验,包括变尺寸夹持拖板装置、旋转装置和移动装置,其中旋转装置位于尺寸夹持拖板装置和移动装置之间,三者为分体装置,装配后三个装置的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保证实验过程中通过柔性管缆传递到变尺寸夹持拖板装置和旋转装置的变形相同。本发明利于降低柔性管缆自重影响带来的结果误差,利于降低柔性管缆与托板之间的摩擦;能够实现变尺寸变位置夹持功能,兼容性较强,拥有较强的稳定性;旋转装置采用带角度标记设计,便于后续统计数据;本发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体积较小、操作方便,适用于实验室原型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14720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66820.4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波纹管模态及流致振动试验装置,属于低温流体传输技术领域,包括可调节波纹管系统、循环管路系统和信号采集设备;循环管路系统包括上游管路、下游管路和载荷加载机构;上游管路中从水箱中抽取液体,空气压缩机向管路通入气体;下游管路中可调节波纹管系统连接于T型三通管左侧,管路出口设于T型三通管下侧,连通水箱;载荷加载机构连接于T型三通管右侧,用于施加轴向载荷;可调节波纹管系统内用于固定波纹管试件,并调整波纹管试件有效长度;信号采集设备用于收集波纹管试件不同工况下的数据。本发明通过模拟内流作用、不同弯曲和拉伸状态下波纹管的模态与流致振动特性,能够模拟多种用于传输低温流体的波纹管的实际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14720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66820.4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波纹管模态及流致振动试验装置,属于低温流体传输技术领域,包括可调节波纹管系统、循环管路系统和信号采集设备;循环管路系统包括上游管路、下游管路和载荷加载机构;上游管路中从水箱中抽取液体,空气压缩机向管路通入气体;下游管路中可调节波纹管系统连接于T型三通管左侧,管路出口设于T型三通管下侧,连通水箱;载荷加载机构连接于T型三通管右侧,用于施加轴向载荷;可调节波纹管系统内用于固定波纹管试件,并调整波纹管试件有效长度;信号采集设备用于收集波纹管试件不同工况下的数据。本发明通过模拟内流作用、不同弯曲和拉伸状态下波纹管的模态与流致振动特性,能够模拟多种用于传输低温流体的波纹管的实际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929462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99506.6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固聚氨酯结构件检测评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热固聚氨酯加工中收缩应力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加工工艺需求,确定测量过程中的温度范围;然后组装装置,装置包括两个装夹板、嵌件、浇注模腔、轴向力传感器、两个温度传感器、连接螺杆,所述浇注模腔侧面开设有浇注口;将轴向力传感器在室温下清零,并开始采集力与时间。可通过无加载状态下采集装置在不同温度下力传感器示数,标定力传感器零位,以减少加工温度引起的传感器温度效应误差;可通过采集收缩力进而测量聚氨酯浇注至二次冷却过程中收缩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可通过采集收缩力及嵌件温度,进而测量聚氨酯浇注至二次冷却过程中收缩应力随温度的变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