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合光谱仪使用的材料阻燃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3851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251505.3

    申请日:2025-03-0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阻燃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配合光谱仪使用的材料阻燃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采集箱;采集箱呈内部中空的密封箱体状,采集箱任一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槽,采集箱开设通孔槽端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覆盖样品表面的覆盖部件,覆盖部件设置于通孔槽周侧;采集箱上设置有火花闪烁机构,火花闪烁机构用于在通孔槽处产生灼烧样品表面的火花;采集箱远离通孔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光纤,光纤另一端用于连接光谱仪,光纤用于将光谱仪的激发光引导至样品表面,并将样品的光谱信号传输至光谱仪中;通过分析灼烧前后样品光谱信号的变化,判断样品的阻燃性能,且由于密闭空间限制了氧气供应,可有效防止样品持续灼烧,避免对样品产生结构性破坏。

    一种便携式虫情测报设备及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3234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83350.4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虫情测报设备及监测方法,便携式虫情测报设备包括遮雨顶棚及设置在遮雨顶棚下部的处置舱室;处置舱室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引虫灯诱虫组件、风扇吸虫组件、虫体拍照组件、集虫组件,其中,引虫灯诱虫组件用于吸引害虫靠近风扇吸虫组件的可吸入范围,风扇吸虫组件用于将位于引虫灯诱虫组件周围的害虫吸入处置舱室内部,虫体拍照组件用于将被吸入害虫停留于处置舱室且进行虫体图片采集,集虫组件用于收集拍照完图片的害虫;处置舱室的外围还设置树莓派控制组件,用于调控引虫灯诱虫组件、风扇吸虫组件及虫体拍照组件的协同工作。本发明能够完成害虫的完整、全面捕捉,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便携,造价低的优势。

    基于YOLOv8的大棚草莓病害实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232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97086.5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YOLOv8的大棚草莓病害实时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草莓病害图像并进行预处理;对草莓病害图像数据集进行划分;构建草莓病害识别分类模型;得到训练后的草莓病害识别分类模型;获取待检测的草莓图像并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待检测的草莓图像输入训练后的草莓病害识别分类模型,得到检测结果。本发明基于YOLOv8特征增强,使用数据增强处理草莓病害图像,提出了特征增强模块,结合YOLOv8主干网络对草莓病害进行识别,拥有较快的检测速度及高精确度;通过实时检测画面监测并获取草莓病害情况信息,将由病害情况的草莓地址及病害程度信息上传至存储器中,减少了排查的人力资源消耗。

    多角度下正反向病变区域增强的宫颈癌分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9364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37856.4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角度下正反向病变区域增强的宫颈癌分割方法,包括:采集原始宫颈癌相关图像并进行预处理;构建宫颈癌分割模型;将预处理图像输入宫颈癌分割模型;得到融合后输出的特征图Out1、Out2、Out3;得到融合后的病变区域特征图Output1;得到最终融合后的病变区域特征图Output2。本发明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宫颈癌病变区域,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减少了下采样阶段,提升了计算效率,提高了模型性能,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宫颈癌图像数据;本发明运算速度快,计算成本低,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快速给出宫颈癌分割结果,适用于大规模的宫颈癌筛查工作,尤其对于卫生资源有限地区,为宫颈癌早期筛查提供可靠的辅助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基于ViT-YOLOX-Dynamic Head的牛脸图像动态检测与跟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5966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01713.0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ViT‑YOLOX‑Dynamic Head的牛脸图像动态检测与跟踪方法,包括:获取牛群脸部视频,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基于YOLOX模型构建牛脸图像动态检测与跟踪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牛脸图像动态检测与跟踪模型;获取待检测牛脸图像并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待检测牛脸图像输入训练后的牛脸图像动态检测与跟踪模型,获得牛脸图像检测结果。本发明增强了模型捕获上下文信息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了模型的参数效率,能够更好地捕捉图像中的全局信息,对于复杂背景和尺度不一的牛脸目标具有更强的识别能力;采用动态头方法通过关联时空特征和面部特征,进行多尺度特征融合同时自适应地调整特征层次,提升了模型对不同尺度和复杂背景中牛脸检测与跟踪能力。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过程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1417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60374.9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nventor: 陈鹏 曾微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过程管理方法,涉及施工管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施工过程中BIM模型中构件冗余严重,导致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管理的效率和精准性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将施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施工阶段,并将数据库中的BIM构件通过阶段化分类归置生成若干阶段构件清单,通过对Revit进行二次开发得到BIM轻量化插件;基于Revit平台中的筛选方法对各施工阶段的BIM模型中待删构件进行遍历,将不满足条件的待删构件加入冗余构件合集,调用Revit平台中的相关函数将冗余构件合集遍历删除,使得对各施工阶段的BIM模型完成了轻量化,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管理的效率和精准性。

    一种耐酸碱片状铝粉基低红外发射率涂层

    公开(公告)号:CN11830797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11483.5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酸碱片状铝粉基低红外发射率涂层,是由改性片状铝粉制得,先以丙烯酸硅烷偶联剂在碱性环境下与正硅酸乙酯协同水解在片状铝粉表面形成双键功能化的二氧化硅包覆层,接着再加入含氟丙烯酸酯及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在片状铝粉表面形成含氟包覆层,即获得所需的改性片状铝粉。本发明在片状铝粉表面形成一层含氟包覆层,氟元素的引入降低了片状铝粉的表面自由能,在涂层表面可以形成连续有序排列的“镜面”,降低所得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同时通过双层包覆可以显著改善铝粉的稳定性,改善耐腐蚀性能;本发明的耐酸碱片状铝粉基低红外发射率涂层在隐身材料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采用热致相分离工艺制备SPVDF多孔阳离子交换膜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17810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817885.9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热致相分离工艺制备SPVDF多孔阳离子交换膜的方法及其应用,首先利用原硅酸钠碱改性PVDF脱去氢氟形成C=C不饱和键,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将对苯乙烯磺酸钠接枝聚合到PVDF上;然后通过热致相分离工艺制备SPVDF多孔基材,将SPVDF与稀释剂在高温下熔融,利用刮刀涂布制备SPVDF基膜,再经水浴淬冷、有机溶剂萃取后,得到结构可控的SPVDF多孔膜;最后对SPVDF多孔膜进行表面磺酸基化改性,以增加SPVDF多孔膜中磺酸基团的含量。本方法制备出的SPVDF多孔阳离子交换膜中磺酸基团与聚偏氟乙烯主链上的磺酸基团形成较强的氢键作用,共同构筑了离子传输通道,有利于OH‑离子的迁移。

    一种热可逆交联导热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776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12398.4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可逆交联导热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用2‑呋喃甲胺对马来酸酐化三元乙丙橡胶进行酰亚胺化改性,得到呋喃化三元乙丙橡胶(EPDM‑FA);一步剥离并羟基化改性氮化硼后,在其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基)丙酯,得到硅烷化氮化硼(MBN);将MBN与EPDM‑FA通过溶液法混合后,在双辊轧机中薄通出片,然后采用堆叠热压法制得垂直方向取向的导热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在三元乙丙橡胶和氮化硼间引入热可逆交联共价键,使复合材料在进行热压取向后仍保持交联网络结构和良好力学性能,减少因热压而产生的裂纹、断裂等缺陷,并通过在填料和基体间构建导热通路、降低界面热阻,使复合材料兼具良好的导热和重塑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