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5622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1113085.X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山东建筑大学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搅拌输送装置,具体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包括水平设置的轨道、设置在轨道上的移动车,移动车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筒,固定筒连接在轨道上,固定筒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与设置在移动车上的动力机构可分离式的连接;固定筒的下方设置有传送结构,传送结构与固定筒的底端之间设置有下料结构,靠近传送结构的一端设置有搅动结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搅拌输送装置,增加了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功效,在固化剂的二次拌合时,避免了聚氨酯沥青胶的快速凝固化,且不会因为搅拌不充分而影响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功效,提高了施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856221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113085.X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山东建筑大学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搅拌输送装置,具体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包括水平设置的轨道、设置在轨道上的移动车,移动车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筒,固定筒连接在轨道上,固定筒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与设置在移动车上的动力机构可分离式的连接;固定筒的下方设置有传送结构,传送结构与固定筒的底端之间设置有下料结构,靠近传送结构的一端设置有搅动结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搅拌输送装置,增加了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功效,在固化剂的二次拌合时,避免了聚氨酯沥青胶的快速凝固化,且不会因为搅拌不充分而影响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功效,提高了施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85995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951801.6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混合料复式路面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路面结构由表层到底层包括:聚氨酯碎石混凝土磨耗层、多碎石聚氨酯混凝土承重层、粘结层和沥青混合料下面层;所述多碎石聚氨酯混凝土承重层的疲劳极限应变大于设计载荷中的层底拉应变,所述多碎石聚氨酯混凝土承重层、粘结层和沥青混合料下面层组成的整体的抗剪强度大于设计载荷中的层间剪应力。本发明中路面结构及设计方法充分考虑聚氨酯混合料材料特性和力学特征,可操作性强,所设计路面结构合理,成本低,耐久性好,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使用需求,可有效弥补聚合物混合料路面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理论缺少/难以适用现有标准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1309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410024540.7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C1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氨酯碎石混凝土的搅拌输送装置,具体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水平设置的搅拌料箱、设置在搅拌料箱一端的下料箱,搅拌料箱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齿杆,齿杆上设置有往复移动结构;两个往复移动结构相互连接,且还与喷料组件连接;下料箱内设置有用于辅助落料的活塞结构,活塞结构与推料结构联动,推料结构滑动设置在搅拌料箱的一端。本发明提供的聚氨酯碎石混凝土的搅拌输送装置,能够提升聚氨酯混合料的施工工效,在聚氨酯混合料摊铺过程中进行一定量聚氨酯扩链剂的添加和拌和,可以大幅提高聚氨酯混合料强度形成速度,有效控制密实结构聚氨酯混合料养生过程中出现的体积膨胀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92407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504196.2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C19/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物混合料拌和用高产能的物料运输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环形跑道结构、设置在环形跑道结构上的若干拌和主体、设置在环形跑道上方的支撑板,环形跑道结构上设置有移动车,相邻的两个拌和主体通过拉绳连接,其中一拉伸与移动车连接;支撑板的一端部设置有对接板,对接板与摊铺机可拆卸性连接,靠近支撑板的另一端位置设置有车轮组件。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混合料拌和用高产能的物料运输装置,增加了拌和效率,提高了拌和产能,通过环形跑道结构的设置,保障了混合料的不间断生产,大大提升了产能和拌和的充分性,拌和过程更加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6102293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211328200.0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长安大学
IPC: C04B26/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MA‑13沥青混合料VVTM体积设计方法。本发明采用基于振动压实(VVTM)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SMA‑13沥青混合料物理参数的测定、矿料级配的设计、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步骤。由实施例的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设计方法设计的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好、沥青用量少且操作简便。与Marshall法相比,采用振动成型方法可大幅提升SMA‑13混合料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低温变形能力仅略有降低;同时,采用体积设计配合比方法可进一步提升振动成型试件的高温性能及水稳定性并改善低温抗变形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51309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24540.7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C1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氨酯碎石混凝土的搅拌输送装置,具体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水平设置的搅拌料箱、设置在搅拌料箱一端的下料箱,搅拌料箱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齿杆,齿杆上设置有往复移动结构;两个往复移动结构相互连接,且还与喷料组件连接;下料箱内设置有用于辅助落料的活塞结构,活塞结构与推料结构联动,推料结构滑动设置在搅拌料箱的一端。本发明提供的聚氨酯碎石混凝土的搅拌输送装置,能够提升聚氨酯混合料的施工工效,在聚氨酯混合料摊铺过程中进行一定量聚氨酯扩链剂的添加和拌和,可以大幅提高聚氨酯混合料强度形成速度,有效控制密实结构聚氨酯混合料养生过程中出现的体积膨胀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2698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89198.4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16C6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集料级配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及路面结构,包括以下步骤:依次确定各档集料的最佳用量,相邻两档集料的用量确定方法为:确定相邻两档集料中细集料和粗集料的平均粒径比;当平均粒径比不大于设定值时,测量多个不同粗集料体积含量下的第一空隙指数,根据第一空隙指数确定边界效应模型,测量粗集料体积含量100%时的第二空隙指数,根据第二空隙指数确定无干涉效应模型,根据边界效应模型和无干涉效应模型确定最佳粗集料用量;当平均粒径比大于设定值时,测量多个不同粗集料含量下的CBR值,取CBR值最大时对应的粗集料体积含量作为最佳的粗集料用量,本发明设计方法得到的集料级配满足矿料间隙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90864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53243.0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产钢渣表面改性材料、改性钢渣集料及应用,属于工业废渣回收利用技术领域。表面改性材料包括:胶凝材料30~70份;活性粉体材料15~40份;超细高活性矿物掺合料5~10份;纳米材料0.02~0.5份;乳液1~4份;减水剂1~5份;0.1~3份减水剂;活性粉体材料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磷渣粉中的一种或多种;超细高活性矿物掺合料,为亚微米级矿物掺和料,包括:硅灰、超细粉煤灰、超细钢渣粉、超细矿渣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纳米材料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和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本发明提供的钢渣集料改性方法不需长时间放置,处理时间短;不需使用专门设备,工艺过程简单。能够广泛适应于各种规模的钢渣来源。
-
公开(公告)号:CN11728527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0822765.2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材料及制备技术领域,提供赤泥‑飞灰沥青改性剂、混合料及制备方法、用途,改性剂包括赤泥50‑80份,飞灰10‑30份,化学改性溶剂1‑2份,生物油10‑20份。本申请使用飞灰与化学试剂对赤泥进行复配改性,复配后的赤泥基改性剂的掺入有效地提高了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解决了赤泥加入所带来的水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抗车辙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道路服役时间延长,道路维修成本降低;且赤泥用作沥青改性剂,实现赤泥资源化利用,是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节约集约、低碳环保”的重要方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