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7011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498147.2
申请日:2022-05-09
申请人: 山东高速云南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状区域内的树木碳汇量预测方法,属于树木碳汇量计算方法领域。首先,采集目标区域内的树木、气候和区域空间等基础信息,对采集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建立基础信息数据集;其次,划分区域方格,并对方格内多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构建气候因子模型;然后,引入温特乘法模型,融合气候因子模型、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构建树木生长预测模型;最后,基于树木生长预测模型预测树木的生物量和碳汇量。本发明将气候因子模型、粒子群算法与温特乘法模型融合改进,构建树木生长预测模型,实现了对树木碳汇量的精确预测;创新性提出了针对带状区域树木碳汇量预测方法,可广泛用于公路、铁路等沿线树木碳汇量的预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481930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0383080.8
申请日:2022-04-13
申请人: 山东高速云南发展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10/047 , G06Q50/26 , G06F18/214 , G06F17/10 , G06N20/20 , G06F18/2135 , G06F16/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碳排放度量尺度下的路径规划方法,属于道路交通路径规划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采集道路、车辆、能耗、环境、载重等多维度信息构建数据集;接着根据IPCC标准,结合能耗信息计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次,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每个特征的贡献率,进而筛选出主要特征;然后根据主要特征的数量不同,使用线性回归对其进行多个模型训练,之后将多个模型进行bagging集成学习方法融合;最后结合地图开放API生成若干条行驶路径,分别计算不同行驶路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选择碳排放量最少的行驶路径推荐给用户。本发明侧重于实现车辆在路径规划中碳排放量的最小化,最终辅助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97011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98147.2
申请日:2022-05-09
申请人: 山东高速云南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状区域内的树木碳汇量预测方法,属于树木碳汇量计算方法领域。首先,采集目标区域内的树木、气候和区域空间等基础信息,对采集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建立基础信息数据集;其次,划分区域方格,并对方格内多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构建气候因子模型;然后,引入温特乘法模型,融合气候因子模型、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构建树木生长预测模型;最后,基于树木生长预测模型预测树木的生物量和碳汇量。本发明将气候因子模型、粒子群算法与温特乘法模型融合改进,构建树木生长预测模型,实现了对树木碳汇量的精确预测;创新性提出了针对带状区域树木碳汇量预测方法,可广泛用于公路、铁路等沿线树木碳汇量的预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423609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64403.8
申请日:2021-12-02
申请人: 山东高速集团四川乐宜公路有限公司 , 山东高速云南发展有限公司 , 山东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山区高速公路沿线降雨诱发滑坡分区分级预警方法,涉及滑坡灾害预警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TRIGRS模型模拟高速公路沿线降雨易诱发滑坡的研究区中每一个栅格单元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瞬态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并计算每一个栅格单元的稳定性;其次,以栅格单元为评价单元,利用TRIGRS模型建立平均降雨强度I和降雨持续时间D与每一个评价单元稳定性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以减少寻找降雨I‑D阈值的计算成本,并提高降雨阈值求解的精度;然后,求解出研究区每一个栅格单元的降雨I‑D阈值,获得降雨I‑D阈值的空间分布;最后,以降雨阈值空间分布图为基础,结合实时降雨数据,建立了研究区三级气象预警方案,为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提供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4236095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111464403.8
申请日:2021-12-02
申请人: 山东高速集团四川乐宜公路有限公司 , 山东高速云南发展有限公司 , 山东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山区高速公路沿线降雨诱发滑坡分区分级预警方法,涉及滑坡灾害预警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TRIGRS模型模拟高速公路沿线降雨易诱发滑坡的研究区中每一个栅格单元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瞬态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并计算每一个栅格单元的稳定性;其次,以栅格单元为评价单元,利用TRIGRS模型建立平均降雨强度I和降雨持续时间D与每一个评价单元稳定性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以减少寻找降雨I‑D阈值的计算成本,并提高降雨阈值求解的精度;然后,求解出研究区每一个栅格单元的降雨I‑D阈值,获得降雨I‑D阈值的空间分布;最后,以降雨阈值空间分布图为基础,结合实时降雨数据,建立了研究区三级气象预警方案,为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提供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488180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419419.5
申请日:2022-04-21
申请人: 山东高速云南发展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50/02 , G06Q10/06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碳汇密度的林业碳汇规划方法,属于林业碳汇规划技术领域。首先,采集种植区域内的基础信息,并结合所采集的信息,完成备选树种集筛选及样本树木的实地测量;其次,采用算法对测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异常数据;然后,构建碳汇密度定义,计算碳汇密度;最后,基于碳汇密度进行林业碳汇规划,确保经营年限内目标区域的碳汇量最大。本发明:基于国家“双碳”战略,通过构建碳汇密度概念定义,实现对不同树种在目标经营年限内碳汇能力的定量评价;创新性的将林业规划与林业碳汇量结合,填补了现有技术上的空白;基于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并依托实测数据分析,最大程度上确保林业碳汇规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8180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19419.5
申请日:2022-04-21
申请人: 山东高速云南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碳汇密度的林业碳汇规划方法,属于林业碳汇规划技术领域。首先,采集种植区域内的基础信息,并结合所采集的信息,完成备选树种集筛选及样本树木的实地测量;其次,采用算法对测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异常数据;然后,构建碳汇密度定义,计算碳汇密度;最后,基于碳汇密度进行林业碳汇规划,确保经营年限内目标区域的碳汇量最大。本发明:基于国家“双碳”战略,通过构建碳汇密度概念定义,实现对不同树种在目标经营年限内碳汇能力的定量评价;创新性的将林业规划与林业碳汇量结合,填补了现有技术上的空白;基于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并依托实测数据分析,最大程度上确保林业碳汇规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1930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83080.8
申请日:2022-04-13
申请人: 山东高速云南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碳排放度量尺度下的路径规划方法,属于道路交通路径规划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采集道路、车辆、能耗、环境、载重等多维度信息构建数据集;接着根据IPCC标准,结合能耗信息计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次,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每个特征的贡献率,进而筛选出主要特征;然后根据主要特征的数量不同,使用线性回归对其进行多个模型训练,之后将多个模型进行bagging集成学习方法融合;最后结合地图开放API生成若干条行驶路径,分别计算不同行驶路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选择碳排放量最少的行驶路径推荐给用户。本发明侧重于实现车辆在路径规划中碳排放量的最小化,最终辅助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221218624U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23159325.8
申请日:2023-11-22
申请人: 山东高速云南发展有限公司 , 山东省高速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 昆明新机场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深华科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01F15/04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免翼墙护栏过渡段,属于交通安全设施的领域,其用于连接砼护栏和路基护栏,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贴合件和过渡件,连接板设置在砼护栏上,贴合件设置在连接板靠近砼护栏的一侧,贴合件与砼护栏相抵接,过渡件的一端与连接板相连接、另一端与路基护栏相连接。过渡件方便路基护栏稳定过渡到砼护栏,贴合件提高了连接板与砼护栏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连接板较为稳定地连接路基护栏和砼护栏,实现了使用连接板、贴合件和过渡件代替翼墙的功能,节约了混凝土翼墙的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217359368U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21121465.9
申请日:2022-05-11
申请人: 山东高速云南发展有限公司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长安大学
摘要: 一种混凝土简支梁徐变试验的双向自平衡对顶加载装置,包括由杆件组成的框架,所述框架的顶部与底部通过杆件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混凝土简支梁的平台,框架的顶部平台与底部平台上均放置有两个混凝土简支梁,沿高度方向在框架内部设置有一对承力槽钢,通过拉索将一对承力槽钢连接在一起,所述拉索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承力槽钢相对移动的千斤顶,通过连接在一起的一对承力槽钢同时对框架顶部平台以及底部平台上的两个混凝土简支梁施加对拉模式或对压模式的对顶加载。本实用新型在测试过程中仅需要通过千斤顶一次加载,操作过程简单,加载过程荷载持续稳定,可以同时对四个混凝土简支梁试件提供长期稳定加载,测试条件稳定,避免受场地限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