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状区域内的树木碳汇量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011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498147.2

    申请日:2022-05-09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状区域内的树木碳汇量预测方法,属于树木碳汇量计算方法领域。首先,采集目标区域内的树木、气候和区域空间等基础信息,对采集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建立基础信息数据集;其次,划分区域方格,并对方格内多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构建气候因子模型;然后,引入温特乘法模型,融合气候因子模型、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构建树木生长预测模型;最后,基于树木生长预测模型预测树木的生物量和碳汇量。本发明将气候因子模型、粒子群算法与温特乘法模型融合改进,构建树木生长预测模型,实现了对树木碳汇量的精确预测;创新性提出了针对带状区域树木碳汇量预测方法,可广泛用于公路、铁路等沿线树木碳汇量的预测分析。

    一种带状区域内的树木碳汇量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011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98147.2

    申请日:2022-05-09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状区域内的树木碳汇量预测方法,属于树木碳汇量计算方法领域。首先,采集目标区域内的树木、气候和区域空间等基础信息,对采集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建立基础信息数据集;其次,划分区域方格,并对方格内多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构建气候因子模型;然后,引入温特乘法模型,融合气候因子模型、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构建树木生长预测模型;最后,基于树木生长预测模型预测树木的生物量和碳汇量。本发明将气候因子模型、粒子群算法与温特乘法模型融合改进,构建树木生长预测模型,实现了对树木碳汇量的精确预测;创新性提出了针对带状区域树木碳汇量预测方法,可广泛用于公路、铁路等沿线树木碳汇量的预测分析。

    一种基于碳汇密度的林业碳汇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8180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419419.5

    申请日:2022-04-21

    IPC分类号: G06Q50/02 G06Q10/06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碳汇密度的林业碳汇规划方法,属于林业碳汇规划技术领域。首先,采集种植区域内的基础信息,并结合所采集的信息,完成备选树种集筛选及样本树木的实地测量;其次,采用算法对测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异常数据;然后,构建碳汇密度定义,计算碳汇密度;最后,基于碳汇密度进行林业碳汇规划,确保经营年限内目标区域的碳汇量最大。本发明:基于国家“双碳”战略,通过构建碳汇密度概念定义,实现对不同树种在目标经营年限内碳汇能力的定量评价;创新性的将林业规划与林业碳汇量结合,填补了现有技术上的空白;基于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并依托实测数据分析,最大程度上确保林业碳汇规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种基于碳汇密度的林业碳汇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8180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19419.5

    申请日:2022-04-21

    IPC分类号: G06Q50/02 G06Q10/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碳汇密度的林业碳汇规划方法,属于林业碳汇规划技术领域。首先,采集种植区域内的基础信息,并结合所采集的信息,完成备选树种集筛选及样本树木的实地测量;其次,采用算法对测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异常数据;然后,构建碳汇密度定义,计算碳汇密度;最后,基于碳汇密度进行林业碳汇规划,确保经营年限内目标区域的碳汇量最大。本发明:基于国家“双碳”战略,通过构建碳汇密度概念定义,实现对不同树种在目标经营年限内碳汇能力的定量评价;创新性的将林业规划与林业碳汇量结合,填补了现有技术上的空白;基于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并依托实测数据分析,最大程度上确保林业碳汇规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种基于碳排放度量尺度下的路径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1930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83080.8

    申请日:2022-04-1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碳排放度量尺度下的路径规划方法,属于道路交通路径规划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采集道路、车辆、能耗、环境、载重等多维度信息构建数据集;接着根据IPCC标准,结合能耗信息计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次,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每个特征的贡献率,进而筛选出主要特征;然后根据主要特征的数量不同,使用线性回归对其进行多个模型训练,之后将多个模型进行bagging集成学习方法融合;最后结合地图开放API生成若干条行驶路径,分别计算不同行驶路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选择碳排放量最少的行驶路径推荐给用户。本发明侧重于实现车辆在路径规划中碳排放量的最小化,最终辅助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