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93079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32718.X
申请日:2015-08-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设备绝缘水平的确定方法及系统,首先通过采集变电站侵入波,对变电站侵入报进行辨识,当侵入波为雷电侵入波时,根据雷电侵入波以及变电站设备损坏情况,对变电站雷电侵入波对变电站设备损伤程度进行确定。通过上述变电站设备绝缘水平的确定方法对变电站设备绝缘水平进行确定时,不但对雷电侵入波进行分析,还对变电站设备受雷电攻击时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而摒除了确定结果与变电站设备实际运行情况死区的问题,提高确定变电站设备绝缘水平的稳定性,能有效对变电站设备绝缘水平进行确定。
-
公开(公告)号:CN10506786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56275.0
申请日:2015-07-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19/00
Abstract: 一种变电站全波电压综合测量装置,包括分别敷设在线路电压等电位内设滤波器的圆筒外侧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通过介质与所述第一导电层构成第一电容的第一电极,通过介质与所述第二导电层构成第二电容的第二电极。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结合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介质构成了分压器低压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大地及它们之间的空气介质构成了高压臂电容,高压臂电容与低压臂电容由极板连接,没有引线电感,因此该装置的频率响应特性优于普通的电容分压器。再者,该装置无需改变一次侧接线,并且可长期挂网运行,安全性高且稳定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548740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885465.4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雷击故障侵入波与接地故障侵入波的辨识方法与系统,获取变电站故障侵入波,分析变电站故障侵入波主波能量分布范围,获取雷击故障侵入波主波能量分布范围以及接地故障侵入波主波能量分布范围,根据变电站故障侵入波主波能量分布范围、雷击故障侵入波主波能量分布范围以及接地故障侵入波主波能量分布范围,辨别变电站故障侵入波为雷击故障侵入波或为接地故障侵入波。整个过程中,利用雷击故障侵入波主波和接地故障侵入波主波不同的能量分布范围,高效且准确辨别变电站故障侵入波为雷击故障侵入波或为接地故障侵入波。
-
公开(公告)号:CN105548740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885465.4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雷击故障侵入波与接地故障侵入波的辨识方法与系统,获取变电站故障侵入波,分析变电站故障侵入波主波能量分布范围,获取雷击故障侵入波主波能量分布范围以及接地故障侵入波主波能量分布范围,根据变电站故障侵入波主波能量分布范围、雷击故障侵入波主波能量分布范围以及接地故障侵入波主波能量分布范围,辨别变电站故障侵入波为雷击故障侵入波或为接地故障侵入波。整个过程中,利用雷击故障侵入波主波和接地故障侵入波主波不同的能量分布范围,高效且准确辨别变电站故障侵入波为雷击故障侵入波或为接地故障侵入波。
-
公开(公告)号:CN204758681U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20566212.6
申请日:2015-07-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19/00
Abstract: 一种变电站全波电压综合测量装置,包括分别敷设在线路电压等电位内设滤波器的圆筒外侧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通过介质与所述第一导电层构成第一电容的第一电极,通过介质与所述第二导电层构成第二电容的第二电极。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结合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介质构成了分压器低压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大地及它们之间的空气介质构成了高压臂电容,高压臂电容与低压臂电容由极板连接,没有引线电感,因此该装置的频率响应特性优于普通的电容分压器。再者,该装置无需改变一次侧接线,并且可长期挂网运行,安全性高且稳定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47054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41639.0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电缆缓冲层材料导电均匀性的评估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待评估缓冲层的温度分布图;其中,待评估缓冲层经过恒流源发出的电流后,缓冲层表面温度发生变化;对待评估缓冲层的温度分布图进行分析和提取,得到低于预设的过热温度范围的区域面积、处于预设的过热温度范围的区域面积和高于预设的过热温度范围的区域面积;根据低于预设的过热温度范围的区域面积、处于预设的过热温度范围的区域面积和高于预设的过热温度范围的区域面积,计算出待评估缓冲层表面过热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根据百分比所在的数值范围,确定待评估缓冲层的导电均匀性程度。通过实施本发明,能够直观反映缓冲层材料的导电性能分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29412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49115.6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被燃烧的火焰高度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记录植被燃烧试验的试验数据,试验数据包括试验树木的树木参数、环境参数和最大火焰高度;根据试验树木的树木参数构建三维植被模型,在树干部分和树冠部分分别设置对应的树木材料参数,并分别以其中一个树木参数进行模拟仿真,记录每一树木参数与对应的火焰高度;根据每一树木参数与对应的火焰高度,确定所有树木参数与火焰高度的影响关系,根据目标树木的树木参数与影响关系,确定目标树木的最大火焰高度。本发明能够在控制变量条件下,以单一树木参数进行大量的模拟仿真,保证数据量的多样性,能够有效提高植被燃烧的火焰高度预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870224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111148456.9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洪水监测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卫星遥感影像与SAR图像信息进行融合,针对平原、城镇等不同地形环境采取不同的水体提取方式,减少地物等环境因素对水体目标提取的影响,提高水体识别的准确率。对于洪水灾害波及范围及水深预测部分,选取实时气象信息作为时间序列的输入数据,结合地理环境,采用LSTM人工神经网络作为预测模型,分析预测随时间、降雨量、蒸发量变化,洪水受灾点的灾害程度变化预测,该方法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并在高时效卫星遥感和高精度数据的支持下,可以在洪涝监测评估和预警情况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91511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322335.5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鄂盛龙 , 江俊飞 , 蔡泓威 , 王磊 , 王中奥 , 饶章权 , 魏瑞增 , 周恩泽 , 王伟 , 徐思尧 , 李妍 , 陈锦攀 , 樊灵孟 , 任欣元 , 汪皓 , 刘建明 , 孙文星 , 梁永超 , 李国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可靠电离层模型的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若干待解算卫星观测值、每一待解算卫星观测值对应的斜延迟电离层模型、每一斜延迟电离层模型的模型精度、区域垂向电离层延迟模型以及区域垂向电离层延迟模型的模型精度;重复执行待解算卫星观测值筛选操作,直至满足预设条件,得到筛选后的待解算卫星观测值;根据所述筛选后的待解算卫星观测值,进行定位解算,得到最终的用户位置信息;通过实施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9867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35631.6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7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期急救负载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通过采集在预设时间段内待评估变压器的周围环境温度和服役时间;根据周围环境温度,计算待评估变压器在预设时间段内各个时间点的顶层油温和热点温度;利用各个时间点的热点温度计算得到各个时间点的等效运行时间,将等效运行时间输入变压器累积故障率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各个时间点的累积故障概率;将各个时间点的顶层油温、热点温度、累积故障概率输入构建好的短期急救负载能力评估模型进行计算,得到最大可运行时间。通过上述方法,实现了对变压器短期急救负载能力的评估,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