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9226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36911.9
申请日:2023-01-10
申请人: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地质灾害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岩体内部异常结构灾害预警方法,具体为一种隧道工程岩体灾害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在所述隧道内配置多个监测点,在所述监测点内设置有地质传感器获取对应监测点的监测信息;基于所述多个监测点的实时监测信息与预设置的专家系统获取核心监测点以及与所述核心监测点配合的参考监测点;基于所述核心监测点与所述参考监测点获取到核心监测信息和参考监测信息;将所述核心监测信息与所述参考监测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目标监测信息;将所述目标监测信息输入至预设置的预警识别模型中输出预警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545069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76516.2
申请日:2022-09-26
申请人: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隧道防排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围岩排水管道,包括管体,管体包括内管、外管以及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管腔,内管用于隧道渗水排水,管腔用于清洗液流动,外管上连接有外露的加液管;内管内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固接在内管壁上的支撑杆,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搅拌叶,支撑杆内设与管腔连通的第一空腔,搅拌叶内设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二空腔,搅拌叶上设有若干细孔。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隧道排水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管道堵塞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9324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621199.4
申请日:2022-06-02
申请人: 重庆交通大学 ,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为一种隧道内排水系统结构,具体为涉及到一种岩溶地区隧道可维护排水系统;设置于隧道内和渗水区连通,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外部排水管和与所述外部排水管连接的内部排水管,所述外部排水管设置于衬砌内部,并部分深入围岩设置;所述外部排水管和所述内部排水管连接位置之间设置有检修通道,且所述内部排水管与所述外部排水管呈一定夹角设置;所述内部排水管通过旋转的方式将待排污水进行传动排出;本发明通过在内部排水管内设置不同传动比,使内部排水管按照不同的旋转程度来实现对于管道污水的排出从而降低岩溶隧道中常见的规模性结晶堵塞出现的可能,通过在检修通道内设置可拆卸装置,实现排水系统的可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5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07671.X
申请日:2024-07-08
申请人: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分类号: E21F17/18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F18/24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护变形特性的隧道围岩分区分级智能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S1:获取隧道开挖段所处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S2:根据隧道围岩响应特性绘制围岩‑支护相互作用曲线;S3:结合围岩支护作用曲线对隧道施工围岩变形特征进行区域划分,确定不同变形区域的预警阈值和各划分区域的分级预警标准;S4:在隧道周边设置多个监测点获取隧道实时变形信息,基于CNN‑LSTM网络对监测点变形特征进行智能分类,自动划分出不同变形区域。将区域监测点变形信息与该区域预警标准进行对比,判断预警等级并发送预警信号。本发明根据围岩支护变形特征建立分级预警标准,采用智能化方法提高了预警精度,降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34466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99890.6
申请日:2023-10-09
申请人: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01F15/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中央防护栏及其施工方法;两个纵向支撑槽板上设置的纵向对接连接片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两个纵向支撑槽板的顶部内侧通过螺栓连接有顶部盖板架,顶部盖板架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盖板,在纵向支撑槽板上开设有横向加强连接孔,横向加强连接孔,两个纵向支撑槽板上对称设置的横向加强连接孔内套装有防护件固定销,防护件的两端开设有与横向加强连接孔相配合的防护件连接孔,防护件通过防护件固定销以及该防护件连接孔安装在纵向支撑槽板的侧面;整体底部基础支撑固定组件安装后其顶面与路面基层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不会占用过多的路面空间,方便了道路中部隔离区域的布局,同时在出现雨雪天气时,不会出现传统护栏底部阻水现象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19862939U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20440872.4
申请日:2023-03-10
申请人: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02D29/045 , E02D29/1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明挖装配式隧道拱顶接头。包括预制段,预制段的中间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内部安装有旋转弹簧接头,预制段的内部且位于矩形槽的两端均开设有装配槽,装配槽的内部固定有钢筋,旋转弹簧接头包括定位板、固定板、连接杆和支撑板,定位板一端的两侧固定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远离定位板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板,两个固定板相互远离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明挖装配式隧道拱顶接头,在单独长度的预制段中部开设矩形槽,然后在矩形槽的内部装配旋转弹簧接头,并在装配槽的内部预留现浇段接头钢筋。
-
公开(公告)号:CN11759818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76624.3
申请日:2023-11-24
申请人: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生混凝土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植生混凝土结构由下至上包括第一基础层、蓄水层、植生层,植生层由下至上分为第二基础层、土壤层和碎石露表层。所述施工方法首先制作第一基础层,然后制作蓄水层,第二基础层,然后将包含土壤和草籽的混合物喷到第二基础层上,第二基础层上的部分碎石露出到土壤层外。第一基础层保证边坡表层稳定并具有多孔性,蓄水层可蓄水供水,第二基础层加强土壤层与蓄水层的连接,提升结构完整性。土壤层填充于碎石露表层空隙,碎石露表层凹凸不平的空间形态对土壤层形成约束,防止土壤和草籽的流失。采用本发明可实现边坡稳定、蓄水保土、植被恢复,并且能够大量利用建筑固体废弃物,原材料生态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219869639U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20440869.2
申请日:2023-03-10
申请人: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B21/3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变片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变片安装装置。包括应变片盖板,所述应变片盖板的底部设置有应变片粘贴板,所述应变片盖板和应变片粘贴板通过四个连接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应变片粘贴板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四个柱脚,所述连接构件为圆柱头内六角,所述圆柱头内六角的规格为M6*10,所述应变片盖板的材质为玻璃钢。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更换夹在应变片粘贴板和应变片盖板之间的坏应变片,因此可以降低因为试件内部的应变片损坏而导致试件废弃率,同时还可以降低应变片的磨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29832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84757.9
申请日:2024-04-01
申请人: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V20/13 , G06V20/10 , G06V10/764 , G06T17/00 , G06T7/30 , G06V10/40 , G06V10/26 , G06N3/0464 , G06N3/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空地一体化的公路多源立体岩土灾害识别系统,包括卫星监测子系统,用于采用卫星监测方式,结合InSAR技术以及光学影像对待监测的道路环境进行灾害隐患筛查;航空监测子系统,用于采用航拍方式获取待监测道路环境的光学影像以及点云数据,对道路环境进行灾害隐患识别;地面监测子系统,用于采用人工核查的方式对灾害隐患筛查以及灾害隐患识别的结果进行验证与优化。本发明对道路环境进行多源数据提取,并分别对道路灾害隐患进行筛查与识别,最后对筛查与识别结果进行优化,有效提高了岩土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能力,有效降低了地质灾害对高速公路的威胁,全面提升交通领域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77465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02528.2
申请日:2024-07-25
申请人: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属于岩芯取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软弱岩体降温减阻无损保真取芯装置及方法,其中,一种用于软弱岩体降温减阻无损保真取芯装置包括:岩石取芯机;取芯钻头,固接在岩石取芯机的输出轴上;双螺旋流道结构,设置在取芯钻头的侧壁上;冷却系统,与双螺旋流道结构连通,用于取芯钻头的散热;软弱岩体,放置在岩石取芯机的置物台上,以及一种用于软弱岩体降温减阻无损保真取芯的方法。本装置通过在取芯钻头内设置双螺旋流道结构,通过冷却系统使冷却剂在双螺旋流道结构内循环流动,吸收钻芯时产生的热量,降低取芯钻头的温度,冷却剂在双螺旋流道结构内流动不与软弱岩体接触,避免冷却剂对软弱岩体的软化破坏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