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9226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36911.9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地质灾害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岩体内部异常结构灾害预警方法,具体为一种隧道工程岩体灾害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在所述隧道内配置多个监测点,在所述监测点内设置有地质传感器获取对应监测点的监测信息;基于所述多个监测点的实时监测信息与预设置的专家系统获取核心监测点以及与所述核心监测点配合的参考监测点;基于所述核心监测点与所述参考监测点获取到核心监测信息和参考监测信息;将所述核心监测信息与所述参考监测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目标监测信息;将所述目标监测信息输入至预设置的预警识别模型中输出预警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545069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76516.2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防排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围岩排水管道,包括管体,管体包括内管、外管以及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管腔,内管用于隧道渗水排水,管腔用于清洗液流动,外管上连接有外露的加液管;内管内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固接在内管壁上的支撑杆,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搅拌叶,支撑杆内设与管腔连通的第一空腔,搅拌叶内设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二空腔,搅拌叶上设有若干细孔。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隧道排水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管道堵塞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092269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310036911.9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地质灾害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岩体内部异常结构灾害预警方法,具体为一种隧道工程岩体灾害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在所述隧道内配置多个监测点,在所述监测点内设置有地质传感器获取对应监测点的监测信息;基于所述多个监测点的实时监测信息与预设置的专家系统获取核心监测点以及与所述核心监测点配合的参考监测点;基于所述核心监测点与所述参考监测点获取到核心监测信息和参考监测信息;将所述核心监测信息与所述参考监测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目标监测信息;将所述目标监测信息输入至预设置的预警识别模型中输出预警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4893246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210621199.4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为一种隧道内排水系统结构,具体为涉及到一种岩溶地区隧道可维护排水系统;设置于隧道内和渗水区连通,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外部排水管和与所述外部排水管连接的内部排水管,所述外部排水管设置于衬砌内部,并部分深入围岩设置;所述外部排水管和所述内部排水管连接位置之间设置有检修通道,且所述内部排水管与所述外部排水管呈一定夹角设置;所述内部排水管通过旋转的方式将待排污水进行传动排出;本发明通过在内部排水管内设置不同传动比,使内部排水管按照不同的旋转程度来实现对于管道污水的排出从而降低岩溶隧道中常见的规模性结晶堵塞出现的可能,通过在检修通道内设置可拆卸装置,实现排水系统的可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489324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621199.4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为一种隧道内排水系统结构,具体为涉及到一种岩溶地区隧道可维护排水系统;设置于隧道内和渗水区连通,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外部排水管和与所述外部排水管连接的内部排水管,所述外部排水管设置于衬砌内部,并部分深入围岩设置;所述外部排水管和所述内部排水管连接位置之间设置有检修通道,且所述内部排水管与所述外部排水管呈一定夹角设置;所述内部排水管通过旋转的方式将待排污水进行传动排出;本发明通过在内部排水管内设置不同传动比,使内部排水管按照不同的旋转程度来实现对于管道污水的排出从而降低岩溶隧道中常见的规模性结晶堵塞出现的可能,通过在检修通道内设置可拆卸装置,实现排水系统的可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219862939U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20440872.4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29/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明挖装配式隧道拱顶接头。包括预制段,预制段的中间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内部安装有旋转弹簧接头,预制段的内部且位于矩形槽的两端均开设有装配槽,装配槽的内部固定有钢筋,旋转弹簧接头包括定位板、固定板、连接杆和支撑板,定位板一端的两侧固定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远离定位板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板,两个固定板相互远离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明挖装配式隧道拱顶接头,在单独长度的预制段中部开设矩形槽,然后在矩形槽的内部装配旋转弹簧接头,并在装配槽的内部预留现浇段接头钢筋。
-
公开(公告)号:CN219869639U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20440869.2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B21/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变片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变片安装装置。包括应变片盖板,所述应变片盖板的底部设置有应变片粘贴板,所述应变片盖板和应变片粘贴板通过四个连接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应变片粘贴板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四个柱脚,所述连接构件为圆柱头内六角,所述圆柱头内六角的规格为M6*10,所述应变片盖板的材质为玻璃钢。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更换夹在应变片粘贴板和应变片盖板之间的坏应变片,因此可以降低因为试件内部的应变片损坏而导致试件废弃率,同时还可以降低应变片的磨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5439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66214.5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锚杆张拉力模拟测试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锚杆材料特性和应用环境数据,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算法,确定锚杆张拉力合格范围,得到张拉力合格范围数据;采用高精度传感器采集锚杆张拉力实时数据,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预处理,得到张拉力实时监测数据;将张拉力合格范围数据与张拉力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判断锚杆张拉力是否超出合格范围,若超出则触发张拉力调整机制,否则维持当前张拉力;在触发张拉力调整机制时,根据锚杆材料特性和应用环境数据,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算法,确定张拉力调整幅度和速度,得到张拉力调整策略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5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07671.X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E21F17/18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护变形特性的隧道围岩分区分级智能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S1:获取隧道开挖段所处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S2:根据隧道围岩响应特性绘制围岩‑支护相互作用曲线;S3:结合围岩支护作用曲线对隧道施工围岩变形特征进行区域划分,确定不同变形区域的预警阈值和各划分区域的分级预警标准;S4:在隧道周边设置多个监测点获取隧道实时变形信息,基于CNN‑LSTM网络对监测点变形特征进行智能分类,自动划分出不同变形区域。将区域监测点变形信息与该区域预警标准进行对比,判断预警等级并发送预警信号。本发明根据围岩支护变形特征建立分级预警标准,采用智能化方法提高了预警精度,降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34466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99890.6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F1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中央防护栏及其施工方法;两个纵向支撑槽板上设置的纵向对接连接片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两个纵向支撑槽板的顶部内侧通过螺栓连接有顶部盖板架,顶部盖板架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盖板,在纵向支撑槽板上开设有横向加强连接孔,横向加强连接孔,两个纵向支撑槽板上对称设置的横向加强连接孔内套装有防护件固定销,防护件的两端开设有与横向加强连接孔相配合的防护件连接孔,防护件通过防护件固定销以及该防护件连接孔安装在纵向支撑槽板的侧面;整体底部基础支撑固定组件安装后其顶面与路面基层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不会占用过多的路面空间,方便了道路中部隔离区域的布局,同时在出现雨雪天气时,不会出现传统护栏底部阻水现象的发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