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部件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3577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280032166.0

    申请日:2012-06-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0 F28D21/0003 F28F21/04 F28F226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部件,该热交换器通过缓和热应力从而使由热应力导致的破损难以产生。该热交换部件具有蜂窝构造体(1)和被覆部件。在蜂窝构造体(1)的外周壁(7)具有至少一个狭缝(15)。被覆部件以可以进行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地被覆蜂窝构造体(1)。热交换部件(10)在流通孔格(3)的第一流体与流通被覆部件的外侧的第二流体不混合的状态下,通过蜂窝构造体(1)的外周壁(7)以及被覆部件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

    蜂窝状挤压成形用口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36106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02142851.4

    申请日:2002-09-19

    Abstract: 一种蜂窝状挤压成形用口承及其制造方法,其形成单元的隔壁是薄壁,单元密度因部位而异,即使在较小的蜂窝状结构体上亦可赋予更高的尺寸精度和强度。口承(20)具有导入成形原料用的里孔(16)和挤出成形原料用的狭缝(12、14),用于挤压成形蜂窝状结构体。口承(20)由内侧部(22)、外周部(24)及最外周部(26)构成,设于外周部(24)上的狭缝(14)的宽度比设在内侧部(22)上的狭缝(12)的宽度大,且外周部及内侧部的狭缝(12、14)的表面粗糙度(Ra)为0.1μm以下、或外周部及内侧部的狭缝(12、14)的表面粗糙度(Ra)超过0.1μm的情况下,内侧部(22)的狭缝表面粗糙度(a)与外周部(24)的狭缝表面粗糙度(b)的关系为0.1<a/b<10。

    陶瓷制蜂窝状结构体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13809C

    公开(公告)日:2005-08-10

    申请号:CN01803006.8

    申请日:2001-08-01

    Abstract: 一种由形成多个彼此相邻的通孔(贯通路径)组成的复合体的通孔分隔壁(分隔筋)、以及围绕位于该通孔复合体最外周的最外周通孔对其进行保持的蜂窝外壁,所构成的陶瓷制蜂窝状结构体。通孔分隔壁的基本壁厚(基本通孔分隔壁厚度)(Tc)为Tc≤0.12mm、蜂窝外壁厚度(Ts)为Ts≥0.05mm、以及通孔的开口率(P)为P≥80%,并且,以最外周通孔为第1起点通孔,由此到向内方连续的第3~20个的范围内的某一个第1终点通孔为止的、各个分隔壁厚度(Tr1~Tr3-20),与基本通孔分隔壁厚度(Tc)之间有1.10≤(Tr1~Tr3-20)/Tc≤3.00的关系。

    热交换部件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35770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80032166.0

    申请日:2012-06-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0 F28D21/0003 F28F21/04 F28F226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部件,该热交换器通过缓和热应力从而使由热应力导致的破损难以产生。该热交换部件具有蜂窝构造体(1)和被覆部件。在蜂窝构造体(1)的外周壁(7)具有至少一个狭缝(15)。被覆部件以可以进行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地被覆蜂窝构造体(1)。热交换部件(10)在流通孔格(3)的第一流体与流通被覆部件的外侧的第二流体不混合的状态下,通过蜂窝构造体(1)的外周壁(7)以及被覆部件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

    蜂窝状挤压成形用口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04935A

    公开(公告)日:2003-03-26

    申请号:CN02142851.4

    申请日:2002-09-19

    Abstract: 一种蜂窝状挤压成形用口承及其制造方法,其形成单元的隔壁是薄壁,单元密度因部位而异,即使在较小的蜂窝状结构体上亦可赋予更高的尺寸精度和强度。口承(20)具有导入成形原料用的里孔(16)和挤出成形原料用的狭缝(12、14),用于挤压成形蜂窝状结构体。口承(20)由内侧部(22)、外周部(24)及最外周部(26)构成,设于外周部(24)上的狭缝(14)的宽度比设在内侧部(22)上的狭缝(12)的宽度大,且外周部及内侧部的狭缝(12、14)的表面粗糙度(Ra)为0.1μm以下、或外周部及内侧部的狭缝(12、14)的表面粗糙度(Ra)超过0.1μm的情况下,内侧部(22)的狭缝表面粗糙度(a)与外周部(24)的狭缝表面粗糙度(b)的关系为0.1<a/b<10。

    热交换部件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51106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843792.3

    申请日:2015-11-26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控制热交换流体温度的热交换部件。本发明的解决方法在于,热交换部件30具备有:蜂窝结构体1,该构造体具有以陶瓷为主成分的隔壁,通过该隔壁,形成由第一端面2(2a)贯通至第二端面2(2b)的多个孔格,所述多个孔格成为第一流体流路;金属制的覆盖部件11,其嵌合在蜂窝结构体1的外周;管状流通部32,其与覆盖部件11的外周接触配置,形成第二流体的流路;外周流通部33,其配置在管状流通部的外周,将所述管状流通部包含的同时,成为使第三流体与所述管状流通部及所述覆盖部件相接触而进行流通的流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