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23991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031385.3
申请日:2013-01-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前灯护罩还能发挥除前灯护罩的保护功能以外的其它功能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该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把前灯护罩(30)固定于头管(2),使前灯护罩(30)的向左右延伸的上部横架部(31)在前罩(10)的上端(11)与仪表(7)之间向前灯(20)的上方离开前灯(20)配置而将上部横架部(31)构成为把持部,并且,将前灯(20)在上部横架部(31)以外的部位固定于前灯护罩(30)。
-
公开(公告)号:CN101423078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810170681.0
申请日:2008-10-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12 , B62K2202/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可以切实地检测出驾驶者乘坐的车辆的乘车检测结构。该车辆的乘车检测结构具有:能够使驾驶者和同乘者前后并列地乘坐且一体地构成的鞍座(52);和检测驾驶者是否乘坐的乘坐传感器(63),乘坐传感器(63)配置在鞍座(52)的前端部的下方和鞍座(52)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附近的下方。乘坐传感器由用于安装这些乘坐传感器的撑条部件(71)和在设于鞍座(52)下方的收纳箱(24)上设置的纵壁(24v)所覆盖。将乘坐传感器(63)配置为其动作方向沿着车辆的高度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3223991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310031385.3
申请日:2013-01-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前灯护罩还能发挥除前灯护罩的保护功能以外的其它功能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该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把前灯护罩(30)固定于头管(2),使前灯护罩(30)的向左右延伸的上部横架部(31)在前罩(10)的上端(11)与仪表(7)之间向前灯(20)的上方离开前灯(20)配置而将上部横架部(31)构成为把持部,并且,将前灯(20)在上部横架部(31)以外的部位固定于前灯护罩(30)。
-
公开(公告)号:CN102869874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080065658.0
申请日:2010-03-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M3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62 , B62J37/00 , B62K11/04 , F02M35/04
Abstract: 在该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系统的配置结构中,前叉配置在头管的下方,从在所述头管的前方配置的空气滤清器延伸出的连接管通过所述头管的侧方,并且通过所述前叉的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01149014B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0710154268.0
申请日:2007-09-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61/02 , B62J15/00 , B62K11/10 , B62K25/283 , B62K2202/00 , F01P5/06 , F01P205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排风管道的内燃机及装载有该内燃机的车辆,通过利用内燃机的曲轴箱设置排风管道来增加从散热器中流通的冷却风的风量,从而实现散热器冷却性能的提高。内燃机(E)的冷却装置(50)具有配置于曲轴箱(23a、23b)的一侧的散热器(52)、和用于将通过散热器(52)的冷却风排出到大气中的排风管道(70)。排风管道(70)设于曲轴箱(23a、23b)的上部及变速器箱(6)的上部,并沿曲轴的旋转中心线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374442A
公开(公告)日:2002-10-16
申请号:CN02106843.7
申请日:2002-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7/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二轮车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目的是,在空冷式4冲程发动机中,提高将火花塞孔朝侧方开放时的点火火花塞周围的冷却效率。在构成4冲程发动机11的气缸盖罩60及气缸盖61上形成朝气缸盖罩60的左侧面开放的火花塞孔63,在其最深部安装点火火花塞68。在发动机11的上方配置燃料箱6,在燃料箱6的左右设置护罩10,在左侧护罩10的下部内面侧设置朝气缸盖罩60伸出的导风板50。导风板50朝前斜下方配置,其后端位于火花塞孔63的上部附近。
-
公开(公告)号:CN104787190B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510166464.4
申请日:2010-03-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的电池的配置结构,其具备:主框架,其从头管向后斜下方延伸;发动机,其配置在主框架的下方,且由主框架支承;座椅,其配置在主框架的后部上方;电池,其配置在发动机的斜前上方且头管的后方,并由主框架支承;吸气量调整装置,其配置在发动机与主框架之间,根据驾驶员的节气门操作而对向发动机供给的吸气量进行调整;空气滤清器,其配置在发动机的斜前上方;吸气系统部件,其配置在空气滤清器与吸气量调整装置之间,在座椅与头管之间,且在主框架的上方形成有供驾驶员跨越主框架的跨越空间,其中,电池配置在主框架的下方,吸气系统部件在跨越空间的下方配置在电池的侧。
-
公开(公告)号:CN102030057B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010279401.7
申请日:2010-09-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金塚征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99/00 , B62J17/00 , B62K220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构造,该技术能够提高车辆后部的外观性。在车辆的后部构造(70)中具有:覆盖车身的车身罩(40);安装在车架(17)上且乘员能够握持的后把手主体(35);安装在该后把手主体(35)上且覆盖后把手主体(35)的后把手罩(65),车身罩(40)的一部分重叠在后把手主体的上表面(131),在该后把手主体(35)上具有进行车身罩(40)的定位的车身罩定位部(101),由后把手罩(65)从上方覆盖该车身罩定位部(101)。
-
公开(公告)号:CN102398645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110276354.5
申请日:2011-09-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座椅铰链构造,能够降低因座椅向上下方向的移动产生的声音。其具有:第一铰链部件(51),安装在支承座椅(31)的行李箱(30)上,形成有销支承孔(56a、57a);第二铰链部件(52),具有直径比销支承孔(56a、57a)上下方向的长度小的铰链销(67),并通过使铰链销(67)穿插于销支承孔(56a、57a)而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1)能转动且能在上下方向移动地安装,并安装在座椅(31)上,该构造中具有夹装于第一铰链部件与第二铰链部件之间的树脂制或橡胶制的垫片(55),垫片(55)设有分别插入到销支承孔的上下方向各边(56b、56c、57b、57c)与铰链销之间的爪部(55c、55d)。
-
公开(公告)号:CN102030057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279401.7
申请日:2010-09-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金塚征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99/00 , B62J17/00 , B62K220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构造,该技术能够提高车辆后部的外观性。在车辆的后部构造(70)中具有:覆盖车身的车身罩(40);安装在车架(17)上且乘员能够握持的后把手主体(35);安装在该后把手主体(35)上且覆盖后把手主体(35)的后把手罩(65),车身罩(40)的一部分重叠在后把手主体的上表面(131),在该后把手主体(35)上具有进行车身罩(40)的定位的车身罩定位部(101),由后把手罩(65)从上方覆盖该车身罩定位部(10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