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4461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512914.1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地环境的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包括基础、钢管混凝土墩柱、组合式墩顶横梁、钢主梁和预制桥面板;钢管混凝土墩柱包括预制墩柱钢壳和在预制墩柱钢壳内浇筑的混凝土;组合式墩顶横梁包括预制钢结构的箱形梁和在箱形梁内浇筑的混凝土,所述钢主梁的端部和预制墩柱钢壳的顶端共同被浇筑在箱形梁内,形成固接式墩梁传力节点,位于同一水平面的钢主梁顶面和箱型梁顶面形成支撑面,所述预制桥面板在钢主梁和箱型梁形成的支撑面上铺设;本发明提高了传统钢混组合桥梁的整体受力性能,上下部装配构件质量匹配且吊装重量较小,现场施工工序较少且易于操作,能较好适用于山地环境等场地受限情况下的桥梁快速和高质量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707726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60681.6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 重庆科技学院
IPC: G06F30/13 , E01D21/00 , E01D11/02 , G06F30/23 , G06Q10/0631 , G06Q50/08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轨同层非对称布置的大跨斜拉桥二期恒载施工方法,其中包括依据实际二期恒载类型、大小、位置,以结构中心线为轴计算所有荷载对结构中心线的力矩差,计算配重参数;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拟定施工工序,对结构平衡影响较大的二期恒载先进行控制施工,逐段施加荷载达到减小结构扭转变形的目的,再考虑对结构平衡的影响及施工条件对剩余二期恒载进行施工,同时利用有限元模型对轨顶高差进行计算分析,对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变形与受力进行精确预测和评估,并进行实测与理论的误差分析,达到严格控制轨顶高差的目的。本发明属于恒载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路轨同层非对称布置的大跨斜拉桥二期恒载施工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75243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950801.3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南京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IPC: E01D19/04 , E01D19/12 , E01D6/00 , E01D21/00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梁桥支座区及施工方法,钢桁架,所述钢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腹杆、连接梁和节点板;桥面板,所述桥面板包括CA‑RPC现浇层、双向钢筋网、内埋波纹管和预应力筋,所述桥面板与所述上弦杆通过剪力连接件相连;加固混凝土块,所述加固混凝土块包括加固混凝土、纵向钢筋和环向箍筋,所述加固混凝土块与所述腹杆通过剪力连接件相连,所述加固混凝土块的侧壁设置有缓冲组件;防护组件;本发明该具有稳定性强、承载能力强、桥面板抗裂能力强、施工较为方便的优点;解决了现今运输的路途中会造成钢桁架的两侧板挤压,避免对拐角连接处造成损伤导致容易氧化腐蚀的情况,提高了钢桁架的运输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8948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04928.5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IPC: E01D12/00 , E01D19/00 , E01D19/02 , E01D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拱‑梁‑Y型墩组合体系全钢结构桥梁,包括钢结构的主拱、主梁和Y型墩以及连接于主拱与主梁之间的刚性吊杆,所述主拱、主梁和Y型墩组合形成全钢结构桥梁,所述主拱和刚性吊杆均沿桥面中心线对称设置且分别向外倾斜所述主拱外侧设置与主拱弧形相适应的拱形悬挑装饰结构,所述拱形悬挑装饰结构的悬挑长度按拱顶向拱脚逐渐缩小的方式布置,同时在拱脚处沿纵桥向继续延伸,悬挑装饰结构的高度不断减小直至与桥面顺接,将拱、梁、Y型墩三者进行组合提升桥型景观效果,具有强度大、体系柔、受力合理、施工便捷、景观效果好、适用性广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87867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38929.1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IPC: G01N27/83
Abstract: 一种钢结构焊缝疲劳损伤检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微处理器以及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用于布设在钢结构焊缝位置处的磁传感器阵列;通过磁传感器阵列采集到的磁场数据对焊缝损伤变化的特征值K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实现对焊缝内部的隐性疲劳损伤进行检测和评估。本发明采用由多个小型磁传感器组成的磁传感器阵列实现了对焊缝内部存在的隐性疲劳损伤的检测,同时磁信号采集器采集到的磁信号强度足够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高,本发明体积小、安装维护简单、成本低,功耗低,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22975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55878.8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重庆科技大学 ,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IPC: G06T7/593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点云重建技术修正斜光轴的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一:图像采集;步骤二:深度估计,使用多目深度估计网络从给定的照片中估计深度信息,将照片转换为三维点云,得到深度图;步骤三:点云生成,基于深度学习估计的深度图,使用对抗网络的点云生成器的深度学习方法将照片转换为点云表示;步骤四: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步骤五:三维点云重建模型。本发明确保快速、简单、准确、有效的对斜光轴进行修正。
-
公开(公告)号:CN11780785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73105.3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重庆科技大学 ,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轨道专用桥实时监测与评价系统,设置有列车定位系统,用于确定列车在桥面任意时刻位置;设置有有限元实时计算系统,用于实时计算列车不同位置的有限元计算值;设置有轨道专用桥监测系统,用于采集桥梁运行数据;设置有实时监测与评价系统,用于实时计算当前列车位置产生的结构变形、应力、索力理论值,并与轨道专用桥监测系统实时采集的结构响应进行比较,同时考虑结构响应与列车速度相关性,由此实现相同工况下桥梁结构状态的精确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992527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816857.X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人桥耦合作用的弧线桥行人荷载计算方法,属于桥梁动力学技术领域。考虑人桥质量比对人桥耦合系统基频的影响,确定频率折减系数;建立针对弧线桥的频率‑荷载折减系数取值方法,基于人桥耦合作用和弧线桥非线性对人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提出了针对弧线桥的荷载折减系数;综合弧线桥上的等效行人数、自振频率对应的荷载折减系数和频率折减系数,计算不同人群密度等级下弧线桥的行人荷载。本发明考虑人桥耦合作用,建立了适用于弧线桥设计阶段的行人荷载计算方法,提高了弧线桥人致振动响应分析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8875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03661.0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IPC: G01B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锚式轨道悬索桥结构吊杆角度变化的监测方法,涉及悬索桥吊杆角度变化监测技术领域,该监测方法涉及构件主要包括容器内置感应线圈,乙二醇+酒精+甘油配比成不导电液体,一个磁感材料的小球,外部端口配置线圈连接器,可拆卸调平的轻质框架及扣环。该自锚式轨道悬索桥结构吊杆角度变化的监测方法,在列车等动荷载作用时,磁质小球出现移动,进而感应线圈电压会产生变化,通过外部连接的调解器进行识别,当吊杆变化角度超过α度时将自动报警,此方法也可以运用在高大构筑物受动荷载作用时所需的角度测量之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195946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316828.8
申请日:2014-07-04
Applicant: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层桥面公轨两用悬索桥的分期施工方法,所述悬索桥为双层平行主桁结构构成的三层桥面悬索桥,轨道交通位于最上层,公路交通位于中、下层,采用先施工公路交通后施工轨道交通的分期施工方法且轨道交通可在公路交通运行中施工,采用三层桥面悬索桥方案,不但能够提高结构效率,增强结构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还可适应轨道交通和公路交通分期建设的需求,有效减少近期工程建设投入,避免资源闲置,同时能满足远期施工期间不中断即有交通运行的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