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60648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0980108055.1
申请日:2009-03-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13 , H01M2/1077 , H01M2/206 , H01M2/347 , H01M6/46 , H01M10/04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电极端子连接构件,其用于电池模块的板状二次电池单元(下文称为“电池单元”)的电连接。本发明所述的用于电池模块的电极端子连接构件包括用于左侧电池单元电极端子的连接的左翼连接部分和用于右侧电池单元电极端子的连接的右翼连接部分,以实现电池单元之间的串联电联接或串联和并联电连接。每个连接部分具有供电池单元的电极端子插入的狭缝。电池单元电极端子插入左翼和右翼连接部分的狭缝,并弯曲以在电连接过程中紧密接触连接构件的上表面,并经过焊接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297417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680039900.0
申请日:2006-10-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06 , H01M2/0275 , H01M2/0277 , H01M2/0285 , H01M2/0287 , H01M2/204 , Y10T29/49108
Abstract: 在此公开的是一种用于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的二次电池。在将制造电池模块时所使用的电连接构件预先焊接至该二次电池的电极端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组装该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960648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980108055.1
申请日:2009-03-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13 , H01M2/1077 , H01M2/206 , H01M2/347 , H01M6/46 , H01M10/04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电极端子连接构件,其用于电池模块的板状二次电池单元(下文称为“电池单元”)的电连接。本发明所述的用于电池模块的电极端子连接构件包括用于左侧电池单元电极端子的连接的左翼连接部分和用于右侧电池单元电极端子的连接的右翼连接部分,以实现电池单元之间的串联电联接或串联和并联电连接。每个连接部分具有供电池单元的电极端子插入的狭缝。电池单元电极端子插入左翼和右翼连接部分的狭缝,并弯曲以在电连接过程中紧密接触连接构件的上表面,并经过焊接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479864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780024460.6
申请日:2007-04-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0 , H01M2/0207 , H01M2/0275 , H01M2/0287 , H01M2/34 , H01M2/348 , H01M10/0413 , H01M10/052 , H01M10/4235 , H01M2200/103 , Y02T10/7011
Abstract: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用作中型或大型电池组的单元电池的平板形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具有可以被充电和放电的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以密封状态安装在包括金属层和树脂层的薄板形电池壳内,该电极组件具有在电池壳的密封部分向外突出的电极终端,其中至少一个电极终端在与密封部分间隔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设有自切割部分,该自切割部分具有小于电极终端的剩余部分的竖直截面面积的竖直截面面积,以使得该自切割部分在过电流在二次电池中流动时首先断裂。
-
公开(公告)号:CN101454926A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780019477.2
申请日:2007-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77 , H01M2/1077 , H01M2/1094 ,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47 , H01M10/6555 , H01M10/6557 , H01M10/6563 , H01M10/6566 , H01M10/659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单元电池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其中该电池组构造为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导热介质流动穿过在该单元电池之间限定的间隙,以为了电池组的最佳运行将电池组的整体温度控制在预定温度范围内,以及每个单元电池在其外表面设有包含相变材料的层(“相变层”)以最小化该单元电池之间的个体温差,在所述外表面处,导热介质与每个单元电池形成接触。本发明具有的效果是控制电池组的整体温度以及单独控制组成电池组的单元电池的温度。本发明也具有的效果是当电池组不工作或外部环境突然变化时,抑制单元电池温度的突然变化,从而防止单元电池的退化。另外,本发明具有的效果是当杂质与单元电池形成接触时,最小化由杂质引起的对单元电池的损伤。此外,本发明具有的效果是减小电池组的整体温差并制造具有紧凑结构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
-
公开(公告)号:CN102204005B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0980143869.9
申请日:2009-07-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48
Abstract: 本发明的用于单元模块组件的电压传感的接触衬垫,其与用于测定单元模块组件的电池单元电压的电压传感模块电连接,并且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极电接触,其中,所述单元模块组件由一个以上的电池单元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衬垫由导电性有机弹性体材质构成。根据所述本发明,通过将与所述电池单元电接触的接触衬垫由导电性有机弹性体构成,能够提高电池单元之间的电接触可靠性,另外,提供能够有效防止异物、外部物理冲击等引起的单元模块组件误动作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203627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0980140771.8
申请日:2009-10-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27 , G01R31/1263
Abstract: 本发明的单元模块组件的绝缘性检测装置,是一种对由多个袋状电池单元构成的单元模块组件的绝缘性进行检测的装置,包括:与所述单元模块组件的电极电接触的第一检测装置;与所述袋状电池单元中的多个选择的袋状电池单元的铝层电接触的第二检测装置;以及测定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之间的绝缘阻抗的测定装置。根据所述本发明,能够一次性检测出由多个袋状电池单元构成的单元模块组件的整体绝缘阻抗,因此提供更加快速实行绝缘性检测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983443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0980108065.5
申请日:2009-03-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06 , H01M2/1077 , H01M2/347 , H01M6/46 , H01M10/0413 , H01M10/04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其具有这样的结构:两个或更多个板状二次电池单元(下文称为“电池单元”)沿宽度方向(即竖直方向)布置在所述电池模块上。所述电池单元布置为使得电极端子沿相同的方向定位。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极端子具有定向表面,用于电池单元的电连接的板状电极端子连接构件在所述定向表面上电连接。电极端子连接构件的顶面和/或底面上形成有用于将电极端子连接构件联接的结构。连接至用于联接所述电极端子连接构件的结构的绝缘接合构件的一端或两端由模块壳体支承。
-
公开(公告)号:CN102203627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980140771.8
申请日:2009-10-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27 , G01R31/1263
Abstract: 本发明的单元模块组件的绝缘性检测装置,是一种对由多个袋状电池单元构成的单元模块组件的绝缘性进行检测的装置,包括:与所述单元模块组件的电极电接触的第一检测装置;与从所述袋状电池单元中选择的多个袋状电池单元的铝层电接触的第二检测装置;以及测定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之间的绝缘阻抗的测定装置。根据所述本发明,能够一次性检测出由多个袋状电池单元构成的单元模块组件的整体绝缘阻抗,因此提供更加快速实行绝缘性检测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310408B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680042733.5
申请日:2006-11-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8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2010/42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锂二次电池,其使用锂锰金属氧化物作为阴极活性材料及非石墨碳材料作为阳极活性材料,且基于该电解质的总重量,在含锂盐的非水电解质中,包含0.1至20重量%的式I所表示的盐:R4X+YZn-(I),其中R、X、Y、Z和n如说明书所定义。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能够凭借电池在低温下充电/放电在阴极-阳极界面形成电荷双层,通过增加锂离子-电极反应性和降低电极-界面电阻而改善电池的低温性质,并因此能优选用于中/大型电池体系中,例如需要在严苛条件下操作的电动车(EVs)或混合电动车(HEVs)的电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