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袋型电池的三维电极端子

    公开(公告)号:CN101167202A

    公开(公告)日:2008-04-23

    申请号:CN200680014179.X

    申请日:2006-05-08

    IPC分类号: H01M2/30

    摘要: 此处公开了一种电池的三维电极端子,该电池具有安装在袋形壳体中的电极组件,其中从电池壳体暴露的部分电极端子具有预定厚度,并且具有形成在其端部上的垂直表面(垂直端面)。根据本发明,在不改变电极端子的形状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完成电极端子和电气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以及可以容易地完成用于检测电池电压、电流以及温度的连接。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三维电极端子的机械强度高于常规板状电极端子的机械强度。因此,在电极端子与电气连接部件电连接的状态中,三维电极端子的稳定性较高,以及即使在小空间中也可以容易地完成电连接,特别是当高密度地彼此堆叠多个电池从而制造中或大型电池模块时。

    中型或大型电池组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01490871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780026757.6

    申请日:2007-05-04

    IPC分类号: H01M2/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型或大型电池组模块,该电池组模块包括多个堆叠的单元电池,每个单元模块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彼此电连接的平板状电池组电池,每个电池组电池具有形成在其相对侧的电极端子。所述电池组模块通过以下方式制造:通过焊接连接一对单元模块的电极端子,将包括检测构件的检测单元安装到焊接部分,并弯曲该焊接部分以便堆叠单元模块,并重复执行上述过程直至所有单元电池被堆叠。

    包括组合式温度控制系统的电池组

    公开(公告)号:CN101454926A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780019477.2

    申请日:2007-03-31

    IPC分类号: H01M2/10

    摘要: 公开了一种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单元电池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其中该电池组构造为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导热介质流动穿过在该单元电池之间限定的间隙,以为了电池组的最佳运行将电池组的整体温度控制在预定温度范围内,以及每个单元电池在其外表面设有包含相变材料的层(“相变层”)以最小化该单元电池之间的个体温差,在所述外表面处,导热介质与每个单元电池形成接触。本发明具有的效果是控制电池组的整体温度以及单独控制组成电池组的单元电池的温度。本发明也具有的效果是当电池组不工作或外部环境突然变化时,抑制单元电池温度的突然变化,从而防止单元电池的退化。另外,本发明具有的效果是当杂质与单元电池形成接触时,最小化由杂质引起的对单元电池的损伤。此外,本发明具有的效果是减小电池组的整体温差并制造具有紧凑结构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

    具有良好冷却效率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

    公开(公告)号:CN101401228A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780008635.4

    申请日:2007-02-24

    IPC分类号: H01M2/10

    摘要: 公开了一种中型或大型电池组,包括:包括多个单元模块的电池模块,这些单元模块在每个单元模块在一侧上竖直地竖立的同时水平堆叠,该电池模块固定在外壳构件的密封空间中,该外壳构件在其一侧的上或下端设有冷却剂入口端口并且在其相对侧的上或下端设有冷却剂出口端口,该电池模块固定在该外壳构件中以使得该电池模块的上或下端表面以一预定角度向冷却剂入口端口倾斜,藉此使得通过与电池模块平行的冷却剂入口端口所引入的冷却剂竖直经过单元模块后排出到相对侧;和在电池模块的倾斜上或下端表面处限定在单元模块之间的间隙(竖直流动通道),该间隙布置得平行于引入冷却剂的方向,从而在该电池组具有紧凑结构的同时,改善了冷却效率和均匀性。

    用于电池模组的壳体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01147275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680009003.5

    申请日:2006-04-10

    IPC分类号: H01M2/10

    摘要: 这里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壳体构件,其装置于电池模组的至少一侧中,使得有冷却剂流动通道限定于具有若干电池单元堆叠于其中的电池模组中,其中所述壳体构件具有电连接构件,用以彼此互相电连接这些电池单元的电极端子及/或电连接外部装置至这些电极端子,这些电连接构件一体形成于壳体构件上。根据本发明的壳体构件以一种电连接构件一体形成在壳体构件上的结构制造。因此,降低了壳体构件的制造成本。更进一步,电池模组的组装工艺大幅简化,且有效防止了因工程师的错误所造成的短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