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叠合梁精确安装的可调式支撑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1644668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515154.3

    申请日:2023-0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叠合梁精确安装的可调式支撑体系,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钢支撑包括“L”形板的一侧连接加劲肋板,“L”形板上设侧挡板;支撑架包括可调横杆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可调立杆间,工字梁龙骨设于多个可调立杆的顶部;可调立杆包括支撑杆、可调顶托、可调底座和对接装置;可调横杆包括端杆、连杆、连条和扣件;工字梁骨架包括主梁龙骨和次梁龙骨;支撑杆包括上支撑杆、中支撑杆、下支撑杆。本发明可解决构件对接困难、安装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能有效提升构件的吊装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并确保施工安全可靠。

    一种基于三频段分解合成的断层区地震动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499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562771.3

    申请日:2024-0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三频段分解合成的断层区地震动模拟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工程场地特征选取断层区地震动,将断层区地震动分解为永久位移成分、动力脉冲成分和高频底波;对永久位移成分和动力脉冲成分进行人工模拟处理或者调幅处理或者采用脉冲函数模拟调参并替换处理,对高频底波进行调幅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永久位移成分、动力脉冲成分和高频底波;对处理后的永久位移成分、动力脉冲成分和高频底波进行叠加合成,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断层区地震动。本发明方法可实现宽频断层区地震动中多频段特征的准确模拟,可有效考虑关键参数的离散性,参数调整灵活性高,计算效率高,且明显降低了对数量稀少的断层区实测地震记录的依赖性。

    一种基于多目标群体智能算法的悬索桥减震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2076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31173.7

    申请日:2024-05-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目标群体智能算法的悬索桥减震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悬索桥的减震装置参数的取值范围,计算减震装置参数的取值范围内多参数工况下桥梁关键响应指标,并规范化为表示安全系数的子目标函数,利用响应面函数对减震装置参数和各子目标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生成减震装置参数对应的种群,调用响应面函数计算种群对应的子目标函数值,对种群进行非支配排序和拥挤距离排序,确定精英种群及其对应的减震装置参数组合,获取最终种群对应的优化后的减震装置参数组合。本发明方法针对断层区悬索桥地震响应特性及薄弱位置给出了多个设计目标函数,提高了对断层区悬索桥关键构件安全水平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种基于多准则决策理论的斜拉桥减震智能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6839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02127.4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准则决策理论的斜拉桥减震智能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斜拉桥的结构通过天牛须搜索优化原理确定天牛左右触须处的阻尼器初始参数和天牛的寻优范围,建立斜拉桥精细化结构模型,计算初始天牛位置左右触须处的桥梁关键响应,确定各个桥梁关键响应指标的设计目标函数和权重系数;通过改进多准则决策理论迭代计算出两触须处的组合目标函数值,当两触须处的组合目标函数值小于设定的容差,则判断满足迭代计算收敛条件,将当前触须位置的设计参数确定为最优的斜拉桥的减震装置参数。本发明方法可提高对断层区斜拉桥关键构件安全水平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了减震体系设计参数的高效自适应智能优化。

    一种悬索桥复位耗能型中央扣及其设计、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16372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111088586.8

    申请日:2021-0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索桥复位耗能型中央扣及其设计、使用方法。包括内芯、环簧部件、铅阻尼部件、内管、摩擦板、外管、螺栓、密封圈和密封条。摩擦板与铅阻尼部件并联后,再与环簧串联。内芯位于装置中轴线,内芯左侧末端设有铰接孔,内管套设于内芯外,内管右侧末端同样设有铰接孔,两端铰接孔用以与外部连接。摩擦板固定于外管内壁,外管套设于内管外,并在外管翼缘位置均匀留有螺栓孔,用于两个半圆外管连接。本发明通过铅阻尼部件的剪切作用、摩擦板的摩擦作用同时耗能,耗能性能稳定;通过环簧部件实现装置的自复位功能,从而有效降低结构的残余位移。本发明以凹槽和螺栓完成部件的固定和连接,以外部铰接串联的结构形式进行安装,便于后期装置内部构件的维护及构件损伤后的更换,具备较高的经济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