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63061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423089.8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河南工业大学 , 郑州国食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8B37/00 , B01F17/52 , C09K15/06 , A61K31/715 , A61P39/06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小麦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麸皮多糖提取工艺。该工艺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通过对麸皮依次采用热缓冲液、螯合剂、稀碱溶液和浓碱溶液处理方式,来实现麸皮多糖提取。发明人对所提取制备的小麦麸皮多糖样品(HBSS、CHSS、DASS和CASS)的各项性能做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提取多糖样品中,各类型多糖样品中总多糖含量分别为77.1%、84.7%、84.4%和74.2%,纯度较高,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BSS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DASS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而HBSS的还原能力最强,基于这些性能结果,可为小麦麸皮的深加工和麸皮多糖的开发利用奠定一定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499606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423685.6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河南工业大学 , 郑州国食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D311/72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小麦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麸皮中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有机溶剂浸提、低温静置析出甾醇、制备成品等步骤。本申请中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通过对相关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了具有较高纯度的天然维生素E成品。对所制备天然维生素E成品的初步实验检测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对小鼠亚硝酸盐中毒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基于这些成果,可为小麦深加工技术发展、以及提高小麦麸皮附加值奠定一定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731338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972752.4
申请日:2021-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抗性糊精用的脱支聚合装备及系统,包括捏合机本体、顶盖、加热棒、螺旋叶和水箱,所述捏合机本体的两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的外表面安装有螺旋叶,所述顶盖的顶部内嵌安装有水箱,所述顶盖的顶板底面固定安装有若干根连接杆。本发明通过开启电机和加热棒,电机带动加热棒转动,加热棒的外部设置有螺旋叶,可实现内部原料温度的提高,加热效率高,在搅拌后期,蒸汽入口外接高温蒸汽,通过环形管可实现对原料顶部的加热,进一步提高加热效果,通过温度表实时观测内部温度变化,控制水泵开启,将水箱内部的酸化液加压通过连接管和水泵由雾状喷嘴喷出,实现了对内部原料的酸化调节,功能完善,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8185417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038521.4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河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性糊精包埋的固体酵素制备方法。首先选择优质原料:红枣、山药、枸杞、蓝莓;去皮、去核、洗净、切丁、粉碎加水,均质、分装、加入白砂糖、灭菌、冷却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酸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摇匀后,在28℃~35℃条件下发酵24~48h,得到混合酵素发酵液,再与载体液进行调配,然后用抗性糊精进行微胶囊包埋处理,高速分散器分散、55℃低温干燥得到抗性糊精包埋的固体酵素。本发明的抗性糊精包埋的固体酵素不仅保持了固体酵素中的益生菌活性,而且使各种原料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更具有利于人体健康,提高人体系统免疫力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751995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897387.9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河南工业大学
IPC: A23L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L33/00 , A23V2002/00 , A23V2200/32 , A23V220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猕猴桃酵素的制备方法。选择果品优良的猕猴桃,去皮、去核、洗净、果肉切丁、用料理机粉碎并在所得猕猴桃浆液中加水,均质、离心取上清液,分装,加入白砂糖,湿热灭菌后,在无菌工作环境下冷却至37℃,进行接种种子液(植物乳酸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摇匀后,在25℃~37℃发酵28~48h,得到猕猴桃酵素发酵液,然后加一定量的螯合剂进行螯合反应30-40h(螯合剂的制备方法:果胶、柠檬酸、白砂糖、水等在搅拌情况下倒入预热80℃以上的水中,继续搅拌溶解均匀,包扎封口湿热灭菌,得到载体螯合剂溶液,冷却后待用),均质灌装即可制得益生菌猕猴桃酵素。本发明的猕猴桃酵素提高了猕猴桃的活性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1993191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19399.3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河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十一烷基灵菌红素的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dCas9介导的CRISPRi技术对天蓝色链霉菌中16个未知功能的孤立组氨酸激酶的编码基因进行抑制,筛选出表型变化显著的菌株,采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OhkB基因,检测到十一烷基灵菌红素的产量有所增加,并通过回补实验进一步确定OhkB基因能够负调控十一烷基灵菌红素和放线紫红素的生物合成。本发明为提高十一烷基灵菌红素和放线紫红素的产量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调控基因位点,为十一烷基灵菌红素和放线紫红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39697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15500.0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河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ε‑聚赖氨酸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制备ε‑聚赖氨酸的生产方法。该重组谷氨酸棒杆菌以现有谷氨酸棒杆菌为改造基础,以pXMJ19‑19质粒为载体,重组有ε‑聚赖氨酸合成酶基因pls。本申请实现了ε‑聚赖氨酸的异源表达制备。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ε‑聚赖氨酸产量和菌体干重可达250.32mg/L和3.82g/L。本申请的ε‑聚赖氨酸制备方法具有明显的菌体量低以及发酵周期短的技术优点。而且由于所采用的谷氨酸棒杆菌CICC10064属于食品安全级菌株,因此所构建的重组菌及所制备的ε‑聚赖氨酸可直接满足食品加工领域的食品安全需要,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5331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0119204.1
申请日:2022-02-08
Applicant: 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 , 河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酿酒产量提升的设备机器使用方法,涉及酿酒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洗泡池和冲洗组件,所述洗泡池的两侧固定有支柱,所述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电动滑车,所述收卷盘的一侧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拉绳的底部连接有承载筛网,所述冲洗组件包括输送管道、高压泵、排水管、倾斜管和传动风扇。该小麦酿酒产量提升的设备机器使用方法,从倾斜管喷射出的水流与所有麦粒之间的间距大致相同,有利于麦粒均匀受力,且倾斜管可以转动以便水流之间相互作用对麦粒进行冲洗脱皮,且通过活塞推杆的伸缩使得沉静后的麦粒于水中扬起,有利于使得被麦粒压住的表皮上浮,以提高麦粒品质避免有表皮残留。
-
公开(公告)号:CN11286917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65344.8
申请日:2021-02-06
Applicant: 河南工业大学
IPC: A23L3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甘薯中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首先对甘薯进行超微粉碎,高强度的机械剪切作用可以使膳食纤维部分键断裂转化成水溶性聚合物,加大水溶膳食纤维的溶出。其次筛选合适的料液比对超微粉碎后的甘薯渣进行碱处理,并使用特定的发酵剂对甘薯进行发酵,本发明解淀粉芽孢杆菌产生的活性物质可以使膳食纤维结构变得疏松,加入淀粉酶和木瓜蛋白酶,使其发酵过程更为充分,酶解更彻底,有效物质的溶出更多,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膳食纤维的溶出,提升膳食纤维提取率,并提升膳食纤维持水率等性质。通过本发明工艺提取甘薯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可达到20%以上,有效的提升了甘薯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68034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110063556.5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河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培养箱,包括培养箱外框,所述培养箱外框的内部设有加热仓和培养仓,所述培养箱外框的内部设有进气管,所述加热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培养箱外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紫外线灯支架,所述紫外线灯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紫外线灯,所述进气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气压管。本发明,通过紫外线灯、进气管、过滤网、气压管、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加热器之间的配合作用,达到了相应的灭菌效果,能更好地进行培养箱的微生物检测,同时,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通过加热器带动活塞的运动,实现了培养箱在恒温培养过程中对进气管密封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