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68110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1478972.3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Q10/06 , G06Q50/06 , F01K23/10 , F01K7/38 , F01K7/12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基于工艺划分的供热燃料成本分摊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划分为燃机‑余热锅炉‑汽机‑凝汽器以及燃机‑余热锅炉‑汽机‑供热(汽机部分)‑供热(原凝汽器部分)两种工艺流程;然后基于提取后的两种工艺流程,计算由热电联产取得的热力循环效率提升量;再根据汽机供热和发电各自的热消耗量占总热消耗量的比例,对热力循环效率提升量进行分配,进而对供热消耗量进行修正;最后计算燃机的发电热消耗量,与汽机热消耗量归并后计算出供热燃料成本分摊比。该方法可保证计入分摊比的供热焓降量得到充分利用,并能够鼓励热电联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外供热量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668110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478972.3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Q10/06 , G06Q50/06 , F01K23/10 , F01K7/38 , F01K7/12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基于工艺划分的供热燃料成本分摊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划分为燃机‑余热锅炉‑汽机‑凝汽器以及燃机‑余热锅炉‑汽机‑供热(汽机部分)‑供热(原凝汽器部分)两种工艺流程;然后基于提取后的两种工艺流程,计算由热电联产取得的热力循环效率提升量;再根据汽机供热和发电各自的热消耗量占总热消耗量的比例,对热力循环效率提升量进行分配,进而对供热消耗量进行修正;最后计算燃机的发电热消耗量,与汽机热消耗量归并后计算出供热燃料成本分摊比。该方法可保证计入分摊比的供热焓降量得到充分利用,并能够鼓励热电联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外供热量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387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42293.7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燃气轮机控制仿真试验方法、试验系统、设备及储存介质,涉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建立混氢燃气轮机理论模型;将混氢燃气轮机理论模型数字化为计算机可执行模型,并在计算机上模拟燃机控制系统运行;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搭建与实际控制硬件等效的原型仿真环境,以验证燃机控制系统各部件共同工作的匹配性;连接部分实际物理部件至原型仿真环境,进行半物理仿真试验,复现真实控制流程;根据仿真结果分析识别影响控制性能的关键参数,并对所述关键参数进行修正优化。本发明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燃烧模型降阶网络,能高精度捕捉复杂燃烧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实现从高精度大规模CFD模型到高效低阶代理模型的无损降阶。
-
公开(公告)号:CN114216046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210065215.6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LNG冷能与数据中心供冷耦合系统,包括LNG接收站储罐、ORV汽化器、海水泵、第一换热器、冷媒储罐、第二换热器、LNG应急气源站储罐、第三换热器、空温式汽化器、蓄水罐和第四换热器;LNG接收站储罐连接至ORV汽化器的天然气进口,ORV汽化器的天然气出口连接至燃气管网;海水通过海水泵连接至ORV汽化器的海水进口,ORV汽化器的海水出口连接至第一换热器的海水进口;LNG应急气源站储罐连接至第三换热器的天然气进口,第三换热器的天然气出口通过空温式汽化器连接至燃气管网;蓄水罐顶部布水器连接至第三换热器的进水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LNG汽化时将本应排入海中的冷能,通过换热设备收集后,作为数据中心空调机组冷源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048407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294351.0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能源发电计划可行域优化分析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分布式能源系统简化的经济调度直流线性模型;步骤2):借鉴单纯形两阶段法的思想,在步骤一所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人工变量,构造两阶段法第一阶段的优化模型;步骤3):求解步骤二所述第一阶段优化模型,判断原问题是否有解;步骤4):用“线性成本函数模型下的lagrange乘子法”或“单纯形乘子法”求出所有起作用的机组出力上限约束和线路容量约束的lagrange乘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实际运行过程中坏数据、不合理约束等因素导致发电计划不可性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过于严苛的约束导致购电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93525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80738.8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兆瓦级混氢燃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氢燃机控制技术领域,包括燃料管理单元及智能控制单元,燃料管理单元包括燃料组分检测及调节模块和氢气预混合控制模块;智能控制单元包括智能点火控制模块,活塞位移跟踪喷射控制模块,缸内压力反馈控制模块以及排放监测及控制模块。本发明实现了对发动机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和控制,提高了燃烧效率和功率输出,同时降低了排放物的排放水平,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79352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80738.8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兆瓦级混氢燃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氢燃机控制技术领域,包括燃料管理单元及智能控制单元,燃料管理单元包括燃料组分检测及调节模块和氢气预混合控制模块;智能控制单元包括智能点火控制模块,活塞位移跟踪喷射控制模块,缸内压力反馈控制模块以及排放监测及控制模块。本发明实现了对发动机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和控制,提高了燃烧效率和功率输出,同时降低了排放物的排放水平,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21604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210065215.6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LNG冷能与数据中心供冷耦合系统,包括LNG接收站储罐、ORV汽化器、海水泵、第一换热器、冷媒储罐、第二换热器、LNG应急气源站储罐、第三换热器、空温式汽化器、蓄水罐和第四换热器;LNG接收站储罐连接至ORV汽化器的天然气进口,ORV汽化器的天然气出口连接至燃气管网;海水通过海水泵连接至ORV汽化器的海水进口,ORV汽化器的海水出口连接至第一换热器的海水进口;LNG应急气源站储罐连接至第三换热器的天然气进口,第三换热器的天然气出口通过空温式汽化器连接至燃气管网;蓄水罐顶部布水器连接至第三换热器的进水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LNG汽化时将本应排入海中的冷能,通过换热设备收集后,作为数据中心空调机组冷源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237732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79524.7
申请日:2020-03-16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浙能嘉兴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机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解耦系统,包括:熔盐蓄放热系统、余热锅炉、烟囱、燃气轮机、汽轮机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发电机和用热用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已在燃机发电后的高温烟气加热熔盐蓄热,避免了直燃锅炉带来的高能耗,有利于减少天然气消耗,降低蒸汽成本;与现有蓄热式电锅炉调峰技术相比,避免了高品质电力转化为蒸汽带来的能耗高的问题;本发明不进行燃气轮机及余热锅炉改造,只增加一套熔盐蓄放热系统,实现燃机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解耦,解决了因燃机停用而被迫采用高能耗的直燃蒸汽锅炉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83628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65408.4
申请日:2025-04-15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25B49/00 , G06Q10/06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水机组多机组负荷调配系统及方法,以较可靠的方式实现多台冷水机组负荷分配的调控问题,包括通过以末端用户阀门开度序列值和冷水机组负荷分配值,进而得到冷冻水系统的输送泵的频率控制算法和各冷水机组入口分流装置的导流开度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系统架构。本发明实现了一种较为可靠易行的适用于冷水机组多机组负荷分配调控的控制方法,免除了较为复杂的冷水机组多机组通信、控制协议对接、设备控制器升级等工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