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温度场模型试验地层相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24661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0177215.5

    申请日:2022-02-25

    申请人: 淮阴工学院

    IPC分类号: C04B30/00 G01M99/00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隧道温度场模型试验地层相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为:玄武石5~7份,砂1~3份,土3~5份,抗冻液0.5~1.5份。按照比例称取玄武石、砂和土;将玄武石、砂和土混合物混合均匀;加入抗冻液并充分搅拌;将混合好的材料放入130*10mm圆形成形模具中,夯实成型;将成型后的模具放入养护箱中养护24 h后脱膜,即可得用于隧道温度场模型试验的围岩相似材料。能够实现相似材料与实际围岩相同的传热规律,并能通过改变材料比例改变相似材料的导热系数,以适应于不同隧道围岩的热力学性质,为模拟真实寒区隧道温度场时空演化规律提供了可能。

    一种隧道温度场模型试验地层相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24661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77215.5

    申请日:2022-02-25

    申请人: 淮阴工学院

    IPC分类号: C04B30/00 G01M99/00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隧道温度场模型试验地层相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原料按质量份数配比为:玄武石5~7份,砂1~3份,土3~5份,抗冻液0.5~1.5份。按照比例称取玄武石、砂和土;将玄武石、砂和土混合物混合均匀;加入抗冻液并充分搅拌;将混合好的材料放入130*10mm圆形成形模具中,夯实成型;将成型后的模具放入养护箱中养护24 h后脱膜,即可得用于隧道温度场模型试验的围岩相似材料。能够实现相似材料与实际围岩相同的传热规律,并能通过改变材料比例改变相似材料的导热系数,以适应于不同隧道围岩的热力学性质,为模拟真实寒区隧道温度场时空演化规律提供了可能。

    一种公交车回授区长度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62322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011338570.3

    申请日:2020-11-25

    申请人: 淮阴工学院

    IPC分类号: G08G1/01 G08G1/06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车回授区长度设计方法,采集相关交通数据,将获得的总交通量折算成当量标准小汽车交通量,采用格林希尔兹模型,拟合该道路的格林希尔兹公式,计算在该道路口红灯时停车线后的最大排队车辆数,最后将该车辆数换算成以米为单位的车辆平均排队长度,通过计算实际红灯情况时,停止线处延误交通量,计算在格林希尔兹模型下,该路口停止线处饱和流量时红灯情况下延误交通量,通过车流波动理论计算排队车辆消散时长,加上红灯时长得到总延误时长,计算最大排队车辆长度,该长度为公交车回授区长度,本方法有效缓解交叉口处公交车因车辆堵塞引起资源浪费,缓解城市公交车资源紧张问题,提高出行效率。

    基于各向异性梯度模型的图像增强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754428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528029.2

    申请日:2020-06-11

    申请人: 淮阴工学院

    IPC分类号: G06T5/00 G06T7/41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梯度模型的图像增强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图像;采用L1-L0混合正则化的各向异性梯度层分解模型将待处理图像进行分解,得到保真项、纹理层正则项和基层正则项;根据保真项、纹理层正则项和基层正则项,利用分裂布雷格曼迭代原理确定基层信息和纹理层信息;分别对基层信息和纹理层信息进行对比度调节,得到调节后基层信息和调节后纹理层信息;根据调节后基层信息和调节后纹理层信息确定增强后图像。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和系统,能够在图像层分解时对基层信息和纹理层信息起到保护作用,有效地实现图像对比度增强。

    一种基于视频技术的公路隧道防追尾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29756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36662.4

    申请日:2020-03-30

    申请人: 淮阴工学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视频技术的公路隧道防追尾预警方法,包括:安装路侧摄像头以及电子显示屏;采用ST-MRF车辆跟踪技术对采集的视频数据进行处理,获取车辆位置信息及速度、加速度/制动减速度、加速时间/制动时间;基于摄像机标定的坐标转换方法,对前后两车到镜头中心点在实际交通场景中的距离和图像平面上的距离进行相互转换计算前后两辆车的间距S;建立后车预警纵向安全距离的理论计算模型,实时计算后车的预警纵向距离L;如果前后车的距离S小于后车预警纵向安全距离L,将预警信息显示在电子显示屏上,提醒驾驶员。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避免隧道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增加隧道内道路的通行能力,确保隧道行车的安全。

    常固结硬粘土地基中侧向挤出变形的测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1166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259119.5

    申请日:2018-10-26

    申请人: 淮阴工学院

    发明人: 冯研 高焱

    IPC分类号: G01N3/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地基侧向挤出变形的测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常固结硬粘土地基中侧向挤出变形的测算方法,通过原位取样及室内三轴试验确定各个深度处原位土泊松比随围压变化规律,根据路基荷载及上覆土层荷载确定泊松比;通过公式确定各层深度处坡脚下地基侧向挤出变形,为第i层最大侧向挤出变形,其中hi为第i层分层厚度,RSi为路中第i层土压缩量相对沉降板观测值的百分率,即第i层土的分层沉降百分比,B1/2为路基底边长的1/2,νi为第i层土在当前荷载状态下的泊松比,S为沉降板观测所得路基中心处地基面沉降值。本发明测算结果较目前弹性理论计算方法更为精确,公式简便、所需参数少,能适应实际工程需要。

    一种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判别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62253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177768.4

    申请日:2018-03-05

    申请人: 淮阴工学院

    IPC分类号: G01B21/02 G01B21/32 G01C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判别的方法,步骤如下:S1:根据V级围岩距掌子面4m范围的挤出位移、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值、根据VI级围岩距掌子面8m范围的挤出位移、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值数据来判别掌子面稳定性。S2:判断稳定性方法一:①隧道支护后的沉降或收敛变形量:U≥U0,U为实测变形,U0为极限位移值;②隧道支护后的沉降或收敛变形速率:V≥0;③掌子面挤出位移突变:d=8u3+27v2<0。S2:判断稳定性方法二:测量掌子面挤出位移、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等数据分析得出施工步与位移值关系图像,拱顶沉降和挤出位移的图像是否出现交点。S3:当满足S2方法一中任何一个条件时,即可判别隧道掌子面失稳;若满足S2方法二,掌子面挤出位移会发生突变,掌子面失稳。

    隧道施工期空气幕保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3396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21465.5

    申请日:2024-07-29

    IPC分类号: E21F1/00 E21F17/18 F24F9/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期空气幕保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保温隔热框架、多气流空气幕装置、移动式热风空气幕装置、监测装置、控制器和配电装置;保温隔热框架设置在隧道洞口段,在保温隔热框架上设置有行驶通道,在行驶通道上方的保温隔热框架上设置有多气流空气幕装置;移动式热风空气幕装置设置在隧道内的衬砌台车的前端;监测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控制器分别连接多气流空气幕装置、移动式热风空气幕装置和监测装置;配电装置分别与多气流空气幕装置、移动式热风空气幕装置、监测装置和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能够有效阻隔外界寒冷气流侵入隧道内部,提高隧道洞内作业环境温度。

    一种寒区隧道的组合式热空气射流保温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8612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1011657.4

    申请日:2021-08-31

    申请人: 淮阴工学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隧道的组合式热空气射流保温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寒区隧道保温设备领域。该装置防寒保温式钢结构框架设置在隧道的入口端并与隧道口闭合;抽风机设置于防寒保温式钢结构框架后端;射流风机设置于防寒保温式钢结构框架前端两侧及中间顶部;空气加热片均匀布置于防寒保温式钢结构框架内部;抽风机将外部空气吸入防寒保温式钢结构框架,经过空气加热片后通过射流风机输送至隧道口形成热风幕;控制装置的控制超声波风速风向监测仪、红外线温度监测仪、抽风机、空气加热片、射流风机相连。本发明方便安装,在保证隧道不发生冻害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保温装置的运行能耗,智能化程度高、能源利用率高;并能提供远程预警的效果。